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三十四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三十四

明代 王廷陈

至人处斯世,忌为人所知。十浆五先馈,列子惊且疑。

避灶不足贵,争席乃庶几。大白每近辱,卑浊良可栖。

岂效夸毗子,作意矜容仪。结束转自媚,姿态令人悲。

髹涂饰轩毂,步趋陈采齐。危冠礼迂士,褒贬厉严辞。

媮媟不敢干,矫志逃世讥。皎洁难久居,青蝇忽来随。

衷美孰云亮,毁誉在一时。败轨屡相萦,邅踬当路岐。

诗人王廷陈的古诗

寄颜惟乔五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马卿才岂劣,狗监荐难逢。近老时名损,长贫世事慵。

昂藏身是鹤,变化德犹龙。道大如君者,斯人宜不容。

祖茔前溪边穫稻

明代 王廷陈

迹缘桑梓重,心厌稻粱谋。祖德何能述,农功此暂留。

黄云殷陇亩,白鹤唳汀洲。正苦苍山暮,那堪碧树秋。

夏日山居即事 其五

明代 王廷陈

开门临巨壑,扶杖入平沙。雨后桑麻长,风前杨柳斜。

仰天歌自劳,休陇听农誇。应笑禳田者,篝车望已奢。

秋园酌谢子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待汝频扳桂,怜予久系匏。无嫌一日长,愿结百年交。

启户惊黄叶,开尊藉白茅。自无奇可问,何怪世人嘲。

赠郑子南滨

明代 王廷陈

昔辱风尘为傲吏,近精诗赋擅宗工。多情好客频谋醉,苦节逢人不讳穷。

事去壮心存老骥,愁来矫首向冥鸿。惭予幸托交游后,乡里声称迥未同。

桐冈先生迁滇南宪副奉赠

明代 王廷陈

郭公性本静,于此五年留。迁晚仍常格,途遥属暮秋。

冠裳父老乞,篇翰士人收。他日经行处,应难近竹楼。

喜廖子过访席上奉赠八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自喜暂无拘,来从江海徒。寻仙憩黄鹤,谒帝向苍梧。

泽坐舟偏系,山行杖屡扶。知君留滞处,高兴属春湖。

别曹仲礼四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别子大河侧,见子长江滨。对面但疑叹,含意惨莫陈。

岂无新知欢,念此同袍人。扳留不须臾,羲阳忽以沦。

奋身思系日,天路邈无因。安能附高翮,一举摩青旻。

饱者岂念饥,贵者羞贱贫。薄终古所尤,交谊贵在伸。

故心苟不移,何必会合频。慷慨即长路,无为儿女仁。

咏怀三十四首 其十三

明代 王廷陈

姬旦制冠裳,万古承其贲。偶以衣狙猱,奔腾裂且弃。

承云本妙音,鳞羽争辟易。鲁门钟鼓声,转使爰居悸。

物类何缤纷,人已非一致。韪哉尼父言,盍各言尔志。

月夜叹五首 其五

明代 王廷陈

万古关山曲,仍传笛里风。中宵报烽火,残魄倚张弓。

闻恩诏有感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天书十道出枫宸,紫极回瞻御气新。浩荡遥缄三殿雨,沾濡长作万方春。

闻筝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

授色歌频变,留宾态转新。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陈鲁南太史使楚还晤予江上因赠三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何意大江滨,苍茫接所亲。相看鬒已变,转盼迹俱陈。

子是浮湘客,予为哀郢人。严程不我驻,临路倍沾巾。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昔有亢桑子,寄身畏垒居。臣妾屏仁知,甘与朴累俱。

三年国大穰,岁计诚有馀。闾井戴其润,谋欲俎豆予。

闻之怅不怿,奋起逃空虚。丰施不食报,道化超黄虞。

季叶骛功利,画挈矜一隅。

喜阮子自蜀归寄赠

明代 王廷陈

昔厌蚕丛险,今耽渔浦深。狭中乖束带,多病合投簪。

予慕竹林侣,长瞻枫树林。咏怀如有唱,莫惜寄同心。

生日有感简同馆汉东少泉二子

明代 王廷陈

五十来年是,行藏往日非。因之念亲旧,存者亦几希。

弧矢心犹壮,文章力已微。操觚从二子,衰薄藉馀辉。

初至故园作

明代 王廷陈

久去园庐频入梦,乍瞻桑梓尚含悽。朝簪昔忝云间出,世网今逃鸟任栖。

旧制芰荷犹在笥,不言桃李更成蹊。且便越舄谣吟苦,敢拟蒙庄得丧齐。

子夜四时歌一十二首 冬歌三首 其十

明代 王廷陈

与欢隔溪住,凝冰周四壑。冰上野狐踪,欢行勿惮薄。

白纻辞五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投君汉滨之玉佩,献君洛浦之明珰。感君提携祝寿昌,舜日尧年乐未央。

为君楚舞纨袖扬,乍开乍合低复昂。矫若白鹄云中翔,雕楹绮阁回素光。

竽瑟会节间笙簧,乐极悲来起徬徨。共指皎日输肝肠,乌白马角誓不忘。

送王洪德入蜀

明代 王廷陈

落落幽并客,栖栖荆楚颜。遥知问卜去,或是泛槎还。

云雨经三峡,风烟犯百蛮。看君壮游志,去矣杳难攀。

王廷陈

王廷陈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3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