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廷陈
芜秽贫家产,悲伤过客魂。野翁谈废坞,邻竖入颓垣。
石鼎烧松叶,瓷罂藉竹根。那堪对摇落,寒日下孤村。
赠别皇甫百泉 其四
江路指姑苏,兰桡入画图。客深谙楚语,家近听吴歈。
亲爱唯贪聚,君恩实恐孤。过庭凡几日,复作省中趋。
别张子言四首 其四
烦忧动我神,悲歌仍踯躅。郁郁道傍柳,垂荫昔何绿。
严霜日夜零,枝叶不复属。四时相推斥,变化一何速。
俗子骛声华,世儒矜结束。立身多所乖,年命伤局促。
子其爱景光,抱道在白屋。
游西山作
西山忆昔宣王幸,幸罢千岩御气留。金界尚看金殿峙,玉泉长接玉沟流。
君王水石游人重,畿甸烟花赋客收。天上翠华无复度,五陵松柏迥含愁。
子夜四时歌一十二首 春歌三首 其一
东风荡罗裾,冶游步前池。柳条亦多情,袅娜学腰肢。
杂述八首 其六
清晨谒承明,百官仍依依。回立讯中使,君王何时归。
寄方思道七首 其四
闻尔游华顶,令予梦彩烟。户庭罗峭壁,枕簟落飞泉。
山有藏书穴,溪多送酒船。春江如有兴,花里到吴天。
初夏游西山归作
东陆铜浑改,西山石径迷。暑轻经夏浅,缓步获高跻。
列岫映杯小,孤云行几低。江天宵色里,客散欲闻鸡。
访童内方太史于汉口舟中即席投赠二首 其一
汉广来非偶,人遐会亦奇。独趋金马去,暂遣白鸥随。
泛舸疑牛渚,弹冠想凤池。当怜泽畔侣,憔悴不胜悲。
少年行六首 其五
一筵挥万金,徵歌仍调舞。白面洛阳童,素腕邯郸女。
希意色斯升,含情目相与。恣欢馀万端,惟忧竭清醑。
山庄杂兴十首 其九
物换竟谁使,朋来非我期。曙光随日薄,秋籁入云悲。
速妇开新酝,从儿诵古诗。自为真率饮,忘却鬓成丝。
许武昌邀饮西山寺中席上赠郭吴二部使 其二
轩骑并从金刹驻,弦歌遥向碧山闻。巢边鹳鹤窥游客,行处渔樵识使君。
绝壁松杉含晚照,缘岩楼阁缀秋云。宾朋万里过逢地,惆怅风前落叶分。
阊阖行
溪边草堂杂咏六首 其六
孤石堪垂钓,清流可濯缨。沿回终日兴,偃卧百年情。
少年行六首 其六
应募去幽燕,长驱出酒泉。楼烦既已破,休屠亦复残。
耻隶骠骑部,岂屑轻车官。归来见天子,长缨牵左贤。
哭陈鲁南二首 其一
九原如可作,诸子孰能俦。只字都人重,遗书汉使求。
龙蛇贤运厄,霄汉岁星收。检尔平生赠,长吟恨未休。
定惠院宴集四首 其四
佳境不可厌,芳时聊尔寻。一披远岫色,兼会澄江心。
放诞从吾适,迟回属所钦。不知同醉者,后此几同临。
对酒歌 其一
人性禀静躁,物则准方圆。锥刀各有能,情好各有妍。
阴霁难并祈,恩怨岂两全。于此虽不容,于彼获所安。
人无亿万身,何能遍周旋。兼济圣不赡,荣枯有自然。
富而如可求,尼父愿执鞭。
过吴道士山房四首 其三
石髓邀宾饮,丹书闭户编。凤箫仙子下,鸿宝至人传。
灭火遥挥雨,排空或驾烟。遨游凡几日,碧海欲成田。
咏怀三十四首 其十五
京洛冶游子,浮湛声色场。青骊服文舆,丹组绾罗裳。
翱翔狭邪间,顺风扬芬芳。高堂置广宴,曲榭开閒房。
分曹效百戏,作使徵名倡。良庖脍肥鲜,珍馔溢圆方。
朱华忽西逝,兰膏嗣其光。客醉赋无归,宵分歌未央。
为乐自今日,千岁固其常。安能转多忌,叹息怀虞殃。
奉赠桐冈郭侯考绩北上
依依山郭枕江流,藉藉专城颂细侯。高士独过频下榻,自公多暇一登楼。
深恩久结黄人爱,苦节真分汉主忧。跃马忽看朝帝去,攀辕何计望君留。
王廷陈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372篇诗文
夏日山居即事 其五
晨渡望龙蟠寺
赠邵格之
岁暮杂兴(十首)
谢氏宅夜集
江子景孚书至云将以使命下沔鄂访予大江之滨因而寄此
江上送张子二首 其二
赠别皇甫百泉 其一
十五夜玩月同所知
赠别皇甫百泉 其二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七
裕州命下怅忆故山有作
张公行
月夜叹五首 其一
病卧书怀
行路难五首 其二
哭陈鲁南二首 其二
溪边草堂杂咏六首 其三
少年行六首 其三
元夕雨四首 其一
寄颜惟乔五首 其一
楚眺
寄八厓子
过张道士方丈二首 其二
燕歌行二首 其二
宴魏子园亭二首 其二
病后客过有赠
杂述八首 其一
志感寄京邑友人
集魏园再用前韵二首 其二
人有自郢来者辄有所述敬赋三诗 其二
李袁两生过饮
杂述八首 其二
山庄杂兴十首 其十
别张子言四首 其三
寄杨太常
赋空山赠陈子纪
赠郑子南滨
别张子言四首 其二
别张子鱼三首 其二
再过魏园兼观众作辄赋二首用前韵 其二
咏怀三十四首 其十
饮汪氏庄
夜坐庭前栖鸟乍惊
过倪道士故居二首 其一
同子言南归道中赋竹桃二物
喜廖子过访席上奉赠八首 其六
远游篇四首 其一
临清舟次别曹子三首 其二
喜阮子自蜀归寄赠
送李中丞三首 其一
送李中丞三首 其二
子夜四时歌一十二首 其八
岁暮杂兴十首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