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遣兴三首 其二

遣兴三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南裔虽一区,崄阻纷可凭。民居寄溪谷,雾雨常昼冥。

妻子像蛇虺,魑魅冒人形。沙虫潜射影,触之丧其生。

古来称绝域,何足烦天兵。吾闻王者师,无战唯有征。

一卒不备归,良已亏威灵。地于东南缺,天乃西北倾。

二仪有不足,并包人岂能。

诗人王廷陈的古诗

归自山庄作

明代 王廷陈

万事形骸外,半生鱼鸟间。为农稀出郭,习隐不居山。

晴旭欢独往,暮云倦与还。呼儿检赋草,闭户细加删。

送萧子归

明代 王廷陈

不谓风云变,能为江海行。鲸鲵骇浪日,萝蔓附松情。

开国梁朝系,承家汉相名。淹留聊隐豹,登眺几啼莺。

梦掇庐山秀,帆辞洛水晴。嵩云流古苑,河气幕炎城。

出璞宁三献,惊人想一鸣。他时杖屦地,东道倘相迎。

试巾

明代 王廷陈

老态侵陵短发知,强颜结束试巾时。向人雅恊渔樵侣,顾影何惭丘壑姿。

新月举头从一堕,过云送目任长欹。古来高士谁堪效,折角风流是我师。

月夜叹五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度牖含风色,悬楼转雪辉。天边照羁羽,不比鹊南飞。

岁暮杂兴(十首)

明代 王廷陈

日月处无恒,俯仰情非一。
蟠泥乏龙德,悦草愧羊质。
周周尚虑危,鹣鹣犹慕匹。
纷纷驰突子,何不虞颠踬。¤

燕歌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来日苦短去日长,人生几何鬓已霜。佳辰置酒开我堂,宾友杂遝进乐方。

繁丝哀竹流清商,薄暮移尊向曲房。挟瑟进者邯郸倡,约袖结腕清歌扬。

色与心知授明珰,微风荡裾闻异香。脱簪免髻玄泽光,起视池中双鸳鸯。

双星皎皎在我傍,欲往从之河无梁。

江上送张子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天风忽然至,吹地转蓬科。别泪随江水,离声杂棹歌。

花时临赤壁,雁候渡黄河。京室怀予处,长搴旧薜萝。

岁暮杂兴十首 其十

明代 王廷陈

景曜一何速,志业百未酬。所愿则学孔,吾衰不梦周。

智愚各有营,贵贱孰无忧。松子久我期,萱草为谁求。

子夜四时歌一十二首 其八

明代 王廷陈

日日苦思君,红颜忽成老。昔若三春华,今如九秋草。

元夕雨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廷陈

游女江皋上,纤裳雾雨垂。那能惜罗袜,缓步踏春泥。

秋日寄刘子

明代 王廷陈

直道古来少,如公迥不群。结庐衡岳下,垂钓古江濆。

竹向皇英觅,云从赤帝分。惭予亦楚产,何可拟清芬。

出狱董氏宅夜饮书怀兼赠董氏兄弟

明代 王廷陈

多难心逾壮,高情宴独迟。风篁迷晚径,烟草暗春池。

射虎还疑石,惊乌尚绕枝。缘君念兄弟,把诵鹡鸰诗。

怀故园书屋往年同伯兄讲业其中

明代 王廷陈

北游深岁月,南望阻关河。尚想双龙卧,翻惊独雁过。

梦劳扳径柏,春拟葺垣萝。回首藏修地,浮名奈尔何。

寄方思道七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赤壁陪仙宴,苍江识壮颜。使君趋石上,候吏出花间。

解缆欲何往,投簪及此还。长风解相送,一瞬万重山。

山庄杂兴十首 其十

明代 王廷陈

萝轩时散帙,苔涧亦垂纶。翠竹供诗遍,苍林佐酒频。

岫重迟见旭,源曲易迷津。早契沈冥理,难为俗子陈。

李袁两生过饮

明代 王廷陈

驾枉潜夫室,堂开上客筵。虽吾丈人行,愧汝两生贤。

春去伤花艳,年来倦草玄。吁嗟老将至,何以使名传。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昔有亢桑子,寄身畏垒居。臣妾屏仁知,甘与朴累俱。

三年国大穰,岁计诚有馀。闾井戴其润,谋欲俎豆予。

闻之怅不怿,奋起逃空虚。丰施不食报,道化超黄虞。

季叶骛功利,画挈矜一隅。

寄颜惟乔五首 其五

明代 王廷陈

昔君为亳守,谈笑靖风尘。郡已歼豺虎,时翻忌凤麟。

奇功元不赏,直节竟无邻。后代看今史,方知社稷臣。

已罢视事上官密令拘斋中禁弗得出怅忆故山有作

明代 王廷陈

弱冠才殊调,明时籍早通。苍茫收印绶,留早叹萍蓬。

变色休谈虎,逢嗔失避骢。鶢鶋猜玉馔,鹦鹉恨雕笼。

散帙窗前草,吟诗井上桐。风檐窥暮雀,月砌响秋虫。

隐雾徒惭豹,随阳秪羡鸿。齐臣歌白石,楚客怨丹枫。

篱采黄花候,山攀桂树丛。羁心傍汝汉,回首隔云梦。

山水鸣琴外,烟霞岸帻中。安能似张翰,乘兴去江东。

张子鱼过访

明代 王廷陈

故人天上至,清宴夜深开。泽畔微芳度,江皋暝色回。

枫林停翠幰,月岸拥金罍。正苦欢娱逼,无令候吏催。

王廷陈

王廷陈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3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