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园中作

园中作

明代 王廷陈

林闾先自僻,农圃近相安。不树千株橘,犹滋九畹兰。

放歌山荅响,得酒月留欢。就枕夜方寂,空斋闻远滩。

诗人王廷陈的古诗

咏怀三十四首 其十五

明代 王廷陈

京洛冶游子,浮湛声色场。青骊服文舆,丹组绾罗裳。

翱翔狭邪间,顺风扬芬芳。高堂置广宴,曲榭开閒房。

分曹效百戏,作使徵名倡。良庖脍肥鲜,珍馔溢圆方。

朱华忽西逝,兰膏嗣其光。客醉赋无归,宵分歌未央。

为乐自今日,千岁固其常。安能转多忌,叹息怀虞殃。

李道士房呈张子

明代 王廷陈

嗟我何多难,无时不忆公。苍茫神剑合,羞涩客囊空。

失路人俱弃,餐霞孰与同。何年当戢羽,万里各飘蓬。

楚泽行歌外,燕台旅望中。断金谐老友,煮石学仙翁。

昼色翻阶药,宵声响砌虫。闭门苔藓径,露顶薜萝风。

洞里烧丹灶,花间使玉童。十洲应不远,从子谢樊笼。

杂谣五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兔在麓,跣则逐,居则肉。

人有自郢来者辄有所述敬赋三诗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帝典隆先德,王心永孝思。一为沛邑幸,重睹汉官仪。

民以枌榆复,恩于父老私。普天蒙在宥,兹地特先施。

李袁两生过饮

明代 王廷陈

驾枉潜夫室,堂开上客筵。虽吾丈人行,愧汝两生贤。

春去伤花艳,年来倦草玄。吁嗟老将至,何以使名传。

集魏园再用前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秋至犹啼鸟,林丘别有天。客皆中散驾,诗是少陵篇。

翠筱留吟管,丹霞冒酒筵。平生山水调,今日尽君前。

秋园酌谢子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儿童操翰墨,四十且无成。自汝工诸体,令予畏后生。

吾里中丞裔,前朝太傅名。高才有如此,真不愧家声。

赠别皇甫百泉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一从辞上国,每恨寡论文。与子时相见,令予日有闻。

偶来珠复去,暂合剑仍分。倘赋相思曲,因风报楚云。

喜舒郑二子夜过

明代 王廷陈

寒景沈江阁,繁星缀石林。一时来二子,散帙复鸣琴。

高价真连璧,深盟可断金。从今三径熟,携手数相寻。

溪边草堂杂咏六首 其五

明代 王廷陈

晨径露萦草,午园风振条。鸬鹚窥浦溆,翡翠集兰苕。

行路难五首 其四

明代 王廷陈

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世事风波纷荡漾,变化无方何可状。

公旦金縢功罔判,伏波铜柱师何壮。周王汉帝岂不明,谗言入耳心不谅。

骨肉天亲尚有疑,他人岂得无迁放。生命飘蓬随所向,繁华谁保不凋丧。

何为坐叹行复嗟,郁陶终日忧讥谤。

赠别皇甫百泉 其四

明代 王廷陈

江路指姑苏,兰桡入画图。客深谙楚语,家近听吴歈。

亲爱唯贪聚,君恩实恐孤。过庭凡几日,复作省中趋。

山庄杂兴十首 其五

明代 王廷陈

天地一虚舟,浮沉双白鸥。半生从失计,万事不关愁。

山月杯中映,江云几上流。狂歌人莫测,吾兴属沧洲。

山庄杂兴十首 其九

明代 王廷陈

物换竟谁使,朋来非我期。曙光随日薄,秋籁入云悲。

速妇开新酝,从儿诵古诗。自为真率饮,忘却鬓成丝。

九日登仁寿寺后山

明代 王廷陈

九日携朋出,花宫背郭开。藉兰坐香岫,扪棘临高台。

雁渺川云断,林孤甸色回。悲秋亦楚客,作赋岂吾才。

刘氏双挽

明代 王廷陈

蒿里风云变,松丘岁月深。剑埋龙并逝,箫去凤俱沉。

郁郁楸梧气,悠悠伏腊心。承家看令子,壮节比南金。

咏怀三十四首 其三十二

明代 王廷陈

兹岁忽云暮,驾言出城闉。杨林翳白日,冈岑蔽玄云。

荒原离兽驰,寒鸟鸣索群。上有百尺台,下有千古坟。

登高一骋望,思我平生亲。延伫久不至,俛仰怀酸辛。

万物靡不化,千载犹兹辰。驱马复来旋,咏歌聊饮醇。

秋园酌谢子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我舅为生祖,生名较我嘉。忘年称小友,累世属通家。

王谢贤非乏,园庐路不遐。逼衰偏笃旧,数见惜年华。

咏怀三十四首 其二十二

明代 王廷陈

言笑色虽亲,致毒乘其昧。一旦弛周防,勺水成湍濑。

祸乱在须臾,何有细不大。牧视后者鞭,蟋蟀思其外。

舟壑竟难恃,轩驷何足赖。先民亦有言,高明鬼所害。

庆吊非异门,骄蹇讵能会。

别张子言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驰景不少待,客子何可留。相送不觉远,行行至河洲。

中有双黄鹄,飞鸣谐匹俦。惊风扬洪波,散失焉能求。

雌雄相背飞,影响日以遒。凫鹜岂不多,嗟哉非我仇。

愿言树萱草,以解心烦忧。

王廷陈

王廷陈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3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