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过魏园兼观众作辄赋二首用前韵 其二

再过魏园兼观众作辄赋二首用前韵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卜筑虽人境,无喧即洞天。买园便水竹,留客出诗篇。

砌鹤晴随仗,城云晚驻筵。苦吟何不就,珠玉烂吾前。

诗人王廷陈的古诗

别曹仲礼四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别子大河侧,见子长江滨。对面但疑叹,含意惨莫陈。

岂无新知欢,念此同袍人。扳留不须臾,羲阳忽以沦。

奋身思系日,天路邈无因。安能附高翮,一举摩青旻。

饱者岂念饥,贵者羞贱贫。薄终古所尤,交谊贵在伸。

故心苟不移,何必会合频。慷慨即长路,无为儿女仁。

寄方思道七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偃卧非关病,连章秪乞骸。莺花供谑浪,杯酒送诙谐。

无用樗因免,难容匏已乖。因风寄同调,好去入君怀。

晨渡望龙蟠寺

明代 王廷陈

石拔烟霞抱,舟回浦溆通。楼台疑蜃市,钟鼓识龙宫。

宝树萦波上,金花落镜中。何时登彼岸,一洗世缘空。

送郑公北上

明代 王廷陈

离筵开祖道,别驾向神京。飞挽玉程急,驰驱官况轻。

处膏元不润,濯水自知清。好为司农道,苍生望缓征。

别曹仲礼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与君一为别,晷度逝不停。奄忽二十载,亲串日以零。

短者已物化,存者非壮龄。况复异乡县,散处如晨星。

但言长相思,岂意今合并。颜鬓各已改,不易惟兹情。

孤鸿号朔风,黄鸟声嘤嘤。飞鸟恋俦匹,况乃称友生。

燕京元夕曲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万柳千花巧自妆,春风吹散绮罗香。谁教月色模糊甚,恼杀幽并游冶郎。

病后饮十一叔宅同诸兄弟

明代 王廷陈

川云流苑细,楼月照筵新。弄玉元秦女,淩波本洛神。

竹林明积雪,池草暗生春。骨肉情亲夜,深杯慰采薪。

席上赠吴氏贤子

明代 王廷陈

豪士百忧无,生儿风骨殊。入门看宝剑,照室动明珠。

尽日提携意,华筵宾客娱。千年龙有种,一曲凤将雏。

学步犹防蹶,看人岂解呼。暂时栖玉树,他日取长途。

垂老江湖上,生涯药饵扶。一持还一笑,真足慰驰驱。

送王洪德入蜀

明代 王廷陈

落落幽并客,栖栖荆楚颜。遥知问卜去,或是泛槎还。

云雨经三峡,风烟犯百蛮。看君壮游志,去矣杳难攀。

赠别皇甫百泉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一从辞上国,每恨寡论文。与子时相见,令予日有闻。

偶来珠复去,暂合剑仍分。倘赋相思曲,因风报楚云。

山庄杂兴十首 其五

明代 王廷陈

天地一虚舟,浮沉双白鸥。半生从失计,万事不关愁。

山月杯中映,江云几上流。狂歌人莫测,吾兴属沧洲。

杂述八首 其六

明代 王廷陈

清晨谒承明,百官仍依依。回立讯中使,君王何时归。

被逮道中别舅氏归

明代 王廷陈

殊方秋更苦,失路暂相将。身世悲江夏,轩车感渭阳。

勿传三木惨,骤使二亲伤。会有生还日,心无愧彼苍。

过张道士方丈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廷陈

欲寻方外侣,奈迫区中缘。石髓不可遇,山房聊借眠。

虚空逃汉起,道德出关传。何日丹砂就,驱鸡上九天。

定惠院宴集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廷陈

佳境不可厌,芳时聊尔寻。一披远岫色,兼会澄江心。

放诞从吾适,迟回属所钦。不知同醉者,后此几同临。

远游篇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廷陈

手揽羲和,顿策徐行。归谒东父,遂造紫庭。授我神药,服食体轻。

一举万里,疾如迅霆。

张公行

明代 王廷陈

张公一生豪侠徒,作吏风尘性气粗。千金快意买歌笑,礼法区区安足拘。

倾心倒意向宾客,椎牛置酒恣欢呼。忽传姓字坐沙汰,歌曲未竟门客逋。

昔时请谒为亲者,仓卒化为越与吴。已经十日伏草莽,欲去不得仍踌蹰。

我闻拔剑为子起,仰天疾视情无愉。世间万事尽云态,白衣苍狗在斯须。

神鱼陆处困蝼蚁,鸷鸟翻身避猎弧。李广有时愁醉尉,魏其何能庇灌夫。

古来豪贵有颠倒,张公张公莫叹吁。

袁生马射

明代 王廷陈

生本五陵儿,骁雄主将知。弓弯明月抱,马过浮云驰。

观者咸称善,敌人何敢窥。时平罢征戍,应不困边陲。

哭陈鲁南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廷陈

尚忆论经地,犹闻考牧年。焚鱼沧海上,吊鹤白云边。

竟阻生刍奠,遥悲宿草阡。从兹广陵散,无复世人传。

友有被谤而褫其官者诗以慰之

明代 王廷陈

省已良非过,于人乃不孚。文身弃章甫,按剑对明珠。

去位宾朋散,还家儋石无。孔颜亦偃蹇,汝困勿嗟吁。

王廷陈

王廷陈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3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