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朱新仲自韶州寄灵寿杖并诗次韵答之

朱新仲自韶州寄灵寿杖并诗次韵答之

宋代 汪藻

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携来仙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

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

诗人汪藻的古诗

题张资政汝川图九首 其八 积翠楼

宋代 汪藻

直到孤峰最上头,下看双涧玉虹流。世间培塿何须数,且卧元龙百尺楼。

寄呈寿基致政左司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拂衣归憩旧烟萝,钟鼎山林竟孰多。眼看空花皆是幻,心同古井肯重波。

清谈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我亦行抛簪笏去,从君春日晒渔蓑。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汾水游仍远,瑶池宴未归。航迁群庙主,矢及近臣衣。

胡马窥天堑,边烽断日畿。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

天长道中三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十年游历地,客子故难忘。下马寻遗老,开门对夕阳。

一鸠鸣晻翳,数犊卧苍茫。更欲东南望,疏星近鸟行。

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暑退潦亦收,潇湘净如染。时观自跳鱼,冲破青琬琰。

纤纤初弦月,不受薄云掩。近村应渐寒,已有鸦数点。

阻溪涨宿诸暨县上省院

宋代 汪藻

暑湿倦行役,依投得禅关。空堂纳清风,坐见香霏还。

积水共天远,高僧与云闲。传闻扁舟人,宿昔庐兹山。

姝者已千载,诸峰高烟鬟。当时功名成,止在谈笑间。

今岂无国士,宸游一何艰。凭高望行朝,小雨犹斑斑。

起居方舍人挽诗二首

宋代 汪藻

汉殿胪传处,回头四十春。共嗟香案吏,归作钓台人。

意气林泉老,名声日月新。贾生方拟召,鵩鸟在承尘。

戏题寂庵

宋代 汪藻

是心长不起,宴坐一团蒲。安得龙眠手,添成憩寂图。

点绛唇·新月娟娟

宋代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次韵蔡少张遣兴四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闻道官军入,吴侬尽倒戈。指挥移地轴,湔洗用天河。

尚作苍头起,当如赤子何。汝曹宜面缚,环垒即恩波。

赠人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闻将衲子日寻幽,度水穿云处处游。遥想逃禅时一醉,人间春瓮与扶头。

次韵蔡天任十首 其八

宋代 汪藻

脩廊过午夕阴合,蝴蝶满庭春草长。呼儿更卷帘数尺,要放晚晴升屋梁。

题通惠亭

宋代 汪藻

吾山皆中腴,初不断地脉。淄渑尝同味,十地何所隔。

幽居愁远汲,怅望悬瀑白。天公真解事,分我肤寸泽。

无烦箨龙引,中有玉池色。煮茗聊饷君,未须嫌水厄。

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 其三

宋代 汪藻

人生几聪明,日夜隙驹骤。才经花信风,又过麦秋候。

吾非金石坚,与世相邂逅。胡为闻钟鸣,更历路傍堠。

悼往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宿草纵横绿,春归有底忙。百年知有尽,万感要难忘。

欲语如他日,犹疑在我旁。人生今至此,不拟惜流光。

次韵向君受感秋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且欲相随苜蓿盘,不须多问沐猴冠。菊花须意浮杯酒,桐叶无声下井栏。

千里江山渔笛晚,十年灯火客毡寒。男儿几许功名事,华发催人不少宽。

次韵蔡天任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一雨真成解人意,翻盆注野却晴时。五更城上鸟乌乐,十日街头樱笋低。

江声即随潮信急,云气欲度山椒迟。吾徒饱饭眼中见,鍊息不应长学龟。

题大年小景

宋代 汪藻

忽惊坐上江天渺,半幅鹅溪写霜晓。风低黄芦潮欲到,平沙无人喧宿鸟。

而来著眼应万里,开卷尺馀那尽了。须知王孙寄笔力,平日气吞云梦小。

故将点缀调儿辈,不待淋漓翻墨沼。滕王蛱蝶往谁并,曹霸骅骝今已少。

坐令好事费百金,窗几短屏横轴绕。君家此本传几世,羁客见之先绝倒。

江头历历旧行处,好在渔矶落寒潦。浮家泛宅归去来,还看飞鸿卧林杪。

次韵孙国器喜予钞书精密

宋代 汪藻

天教江海著潜郎,拟作他年柱下藏。未办壁书摹古漆,聊将阁本写官黄。

苦心便拟耽成癖,病眼犹堪细作行。秖恐雌霓成误读,更须频访沈东阳。

致政鲁奉议挽诗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泽国今耆旧,于君见典刑。居乡乘款段,生子得宁馨。

綵服供春酌,银章慰暮龄。谁知云雾里,忽失少微星。

汪藻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21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