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定西番·挑尽金灯红烬

定西番·挑尽金灯红烬

唐代 韦庄

挑尽金灯红烬,
人灼灼,
漏迟迟,
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
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
滴相思。

诗人韦庄的古诗

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

唐代 韦庄

满筵红蜡照香钿,一夜歌钟欲沸天。花里乱飞金错落,
月中争认绣连乾。尊前莫话诗三百,醉后宁辞酒十千。
无那两三新进士,风流长得饮徒怜。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暴雨

唐代 韦庄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归国谣·金翠羽

唐代 韦庄

金翠羽,
为我南飞传我意。
罨画桥边春水,
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
泪珠难远寄。
罗幕绣帷鸳被,
旧欢如梦里。

题李斯传

唐代 韦庄

蜀魄湘魂万古悲,未悲秦相死秦时。
临刑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

洛北村居

唐代 韦庄

十亩松篁百亩田,归来方属大兵年。岩边石室低临水,
云外岚峰半入天。鸟势去投金谷树,钟声遥出上阳烟。
无人说得中兴事,独倚斜晖忆仲宣。

龙潭(一作僧应物诗)

唐代 韦庄

激石悬流雪满湾,九龙潜处野云闲。欲行甘雨四天下,
且隐澄潭一顷间。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晚日见东山。
垂髯傥遇穆王驾,阆苑周流应未还。

宜君县比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二首

唐代 韦庄

本期同此卧林丘,榾柮炉前拥布裘。
何事却骑羸马去,白云红树不相留。
明月严霜扑皂貂,羡君高卧正逍遥。
门前积雪深三尺,火满红炉酒满瓢。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唐代 韦庄

暖律变寒光,东君景渐长。我悲游海峤,君说住柴桑。
雪色随高岳,冰声陷古塘。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酒市多逋客,渔家足夜航。匡庐云傍屋,彭蠡浪冲床。
绿摆杨枝嫩,红挑菜甲香。凤凰城已尽,鹦鹉赋应狂。
伫见龙辞沼,宁忧雁失行。不应双剑气,长在斗牛傍。

虚席

唐代 韦庄

一闭香闺后,罗衣尽施僧。鼠偷筵上果,蛾扑帐前灯。
土蚀钗无凤,尘生镜少菱。有时还影响,花叶曳香缯。

延兴门外作

唐代 韦庄

芳草五陵道,美人金犊车。绿奔穿内水,红落过墙花。
马足倦游客,鸟声欢酒家。王孙归去晚,宫树欲栖鸦。

赠云阳裴明府

唐代 韦庄

南北三年一解携,海岸深谷岸岸蹊。已闻陈胜心降汉,
谁岸田横国号齐。暴客至今犹战鹤,故人何处尚驱鸡。
归来能作烟波伴,我有鱼舟在五溪。

喜迁莺·街鼓动

唐代 韦庄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汴堤行

唐代 韦庄

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才闻破虏将休马,
又道征辽再出师。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
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平陵老将(此以下诗皆集外补遗)

唐代 韦庄

白羽金仆姑,腰悬双辘轳。前年葱岭北,独战云中胡。
匹马塞垣老,一身如鸟孤。归来辞第宅,却占平陵居。

登咸阳县楼望雨

唐代 韦庄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唐代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接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信州溪岸夜吟作

唐代 韦庄

夜倚临溪店,怀乡独苦吟。月当山顶出,星倚水湄沈。
雾气渔灯冷,钟声谷寺深。一城人悄悄,琪树宿仙禽。

寄右省李起居

唐代 韦庄

已向鸳行接雁行,便应双拜紫薇郎。才闻阙下征书急,
已紫回朝草诏忙。白马似怜朱绂贵,彩衣遥惹御炉香。
多惭十载游梁客,未换青襟侍素王。

乞彩笺歌

唐代 韦庄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闇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
泼人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
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蜀客才多染不供,
卓文醉后开无力。孔雀衔来向日飞,翩翩压折黄金翼。
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开卷长疑雷电惊,
挥毫只怕龙蛇走。班班布在时人口,满袖松花都未有。
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也知价重连城璧,
一纸万金犹不惜。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