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中山郎中华严川墅

题中山郎中华严川墅

宋代 文彦博

城南风物胜,最胜是华严。谢墅偏幽寂,颜郎此退潜。

流泉清绕砌,列岫翠当檐。更爱村桥畔,杨花扑酒帘。

诗人文彦博的古诗

新酿酴醾酒送吴蔡二副枢

宋代 文彦博

此花犹未发,此酒已先香。独有甘芹意,开樽略为尝。

游金星观

宋代 文彦博

鹤发庞眉二老仙,林间老屋十馀间。斋粮间蓄惟栽菊,道眼长明祇看山。

朋侣过从应绮用,比邻掩映是嵩辕。暂游自愧尘劳迹,解帢临溪濯腻颜。

提刑司封垂访郡斋会于湖上道旧为乐兼贶雅章辄成四十言以答来惠

宋代 文彦博

昔忝西州牧,驱车经剑门。见君新凿沼,延我共开樽。

治岸依山麓,疏泉透树根。鸭湖今日会,往事喜重论。

致政中散荀龙连惠三篇俯光衰老辄亦

宋代 文彦博

郢楼高唱丽阳春,重叠三章妙入神。席上纵欢殊不倦,樽前道旧转相亲。

故交共是休闲客,令子今为辅弼人。河内仙居颇优逸,风流雅尚有谁伦。

题韩溪诗 其一

宋代 文彦博

韩信未遭面主顾,萧何亲至此中追。君王有意争天下,不得斯人未可知。

寒食游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 其二

宋代 文彦博

沙路无泥地侧金,满园香雪照琼林。一枝带雨樽前看,还是去年寒食心。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

宋代 文彦博

梁园深雪里,更看范宽山。迥出关荆上,如游嵩少间。

云愁万木老,渔罢一蓑还。此景堪延客,拥炉倾小蛮。

和致政张

宋代 文彦博

自愧无才济世难,貂蝉挂了谢朝班。襟形散逸尘埃外,杖履逍遥水石间。

君亦早抛华省贵,人皆仰羡白云闲。湖溪闻与郊居近,不用拈钱剩买山。

窃知今日于家园种山芋辄成拙诗奉呈副枢谏议

宋代 文彦博

闻说家完乐,仍携山芋来。何烦心助长,惟喜手亲栽。

若务丰根本,应须薙草莱。迎知冬荐味,决不减平台。

诗寄相州侍中韩魏公

宋代 文彦博

鼎邑从来事足誇,冰台近岁景尤嘉。天平峰秀堪图画,昼锦堂高可宴衙。

新表门闾通德里,旧栽桃李相君家。仍闻降志相希慕,林下时乘洛样车。

诗寄西都致政司空相公

宋代 文彦博

燕居堂北虚闲地,藜藿森森欲柱天。中有红梨最翘秀,削成鸠杖佐衰年。

初同野叟甘芹味,终学狂翁挂酒钱。分寄一枝公必讶,提携不称葛陂仙。

予移守青社同年宋学士代予守壁

宋代 文彦博

旧许陪原郡,时清偃息优。羡君熊轼去,夺我鸭坡游。

草树秋方密,禽鱼晚思幽。相凭皆与问,犹忆醉翁不。

留守相公和提举端明作三寿公字韵诗辄继前韵 自述并谢留守相公

宋代 文彦博

千载亲逢圣,三槐位忝公。周行簉鹓鹭,渭水愧罴熊。

致主曾无术,康时岂有功。台文形雅咏,褒假过优隆。

次韵留守相公

宋代 文彦博

自古锦城虽可乐,犹言不若早还家。三城争似洛城乐,只是安仁一县花。

奉陪伯温中散程伯康朝议司马君从大夫席于所居小园作同甲会

宋代 文彦博

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是园同赋客,合成商岭采芝仙。

清谈亹亹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此会从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外计苏度支示古铜器形制甚雅辄书五十六字还之

宋代 文彦博

古鼎良金齐法精,未知何代勒功名。更须梓匠为凫杓,堪与仙翁作酒鎗。

涤濯尚应劳犊鼻,腥膻不复染羊羹。水边林下风清处,长伴薰然醉玉倾。

自济源回及中道得通守郎中诗跂羡山水之游以不得陪从为恨因以诗答 ...

宋代 文彦博

奉祀灵源腊雪馀,薄寒风景似春初。因寻山下游三日,惟恨樽前欠贰车。

南望思君回五马,北来遗我得双鱼。新诗两首连城贵,百斛骊珠价不如。

初曙

宋代 文彦博

汉宫金掌露淋漓,椒殿装梅欲罢时。宿霭空濛昏绣桷,晓暾依约上文㮰。

九苑威凤犹栖阁,三匝惊乌尚绕枝。玉女窗虚莲烛谢,西南金魄隐残规。

重阳前五日探菊

宋代 文彦博

比到重阳犹五日,露披金菊满东篱。莫言预赏非真赏,大抵先时胜后时。

密蕊不容群蝶采,清香未许众人知。幕中婉画应多暇,来伴渊明把酒卮。

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 其一

宋代 文彦博

朝路相从三纪馀,更陪国论对钧枢。康时远术推贤业,造膝嘉猷协帝俞。

盘结方资庖刃解,旱乾犹望傅霖苏。寝门遽有人琴叹,老伴调零道转孤。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23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