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伯宗
穷阴抱微阳,生意蔼不息。气机妙回斡,至理人得识。
刀圭起沉痼,调燮造化力。参两动变徵,恒心契玄德。
晹光荣林杏,火候伏丹液。倘可见天心,永言同寿域。
夏日钟山诗应制
钟山紫气郁崟嵚,王气空来御殿临。德雨净蠲三伏暑,乔松青护万年阴。
六朝文物誇从昔,四海车书际自今。浅薄每惭无补报,华封三祝小臣心。
沧浪翁泛海应制
溪翁本爱濯沧浪,又向沧浪驾巨航。手折珊瑚窥渤澥,目瞻红日上扶桑。
鳌头晓色连三岛,鹤背西风遍八荒。倘遇仙人丹九转,愿同芹曝献君王。
北京偶成 其一
帝业鸿基重北京,居庸厚拱壮金城。山河庸挹乾坤大,宫殿高居日月明。
万岁嵩呼山岳动,九天韶奏凤鸾鸣。今皇化育敷中外,四海朝元诵太庸。
题士衡天根堂
上问安南事
上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日月,礼乐舜乾坤。
瓦瓮呈醇酒,金刀破细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诗谢御赐紫金牙鱼袍一袭
宫衣剪出御罗新,敕赐传宣赐近臣。恩出九重沾雨露,香浮五彩照青春。
晴轩拜捧看题字,晓漏趋朝喜称身。浅薄自惭无补报,祗将忠直赞皇仁。
暑霁遥岑诗应制
暑雨初收山色青,淡烟轻护晓光明。岩前倒泻千寻瀑,石上高垂百尺藤。
海宇会同瞻化日,菁莪乐育丽文星。雍雍又听鸣鸾凤,正值箫韶奏九成。
题画三绝 其一
山碧水悠悠,垂杨荫小舟。钓竿长在手,凉影一天秋。
题忠臣庙
四郊围合偃旌旗,百雉孤城道不支。空有雉雷全节地,更无周汉复兴时。
寒烟近水留遗迹,落日长松想令仪。生死固关伦纪重,简编千古令名垂。
早朝口号
晓钟初动五门开,文武分班接上台。盛睹武冠严禁卫,恍疑身世到蓬莱。
玉炉风定香烟直,金阙天高御气回。鹄立臣僚呼万岁,九重春色紫霞杯。
送刘甥宪书寓居河南
怜伊斗室寓河南,便守饥寒亦不惭。白发守能全士节,红尘不肯浣儒衫。
久无飞蝶随幽梦,幸有征鸿寄远缄。看尽梅花春未老,片云何日送回骖。
南京诗应制 其二
黄道天晴拥佩珂,金陵王气漠然多。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崙带九河。
凤阙晓霞红散绮,龙池春水绿生波。华夷正值升平运,端拱无为保太和。
夏日武英殿君臣联句
暑渐阳刚济以风,柳丝袅袅水溶溶。彤墀翠殿微风爽,绣户朱帘霁景融。
心定不烦挥巨扇,神清且复抚焦桐。高槐枝上新蝉噪,曲径堤边舞蝶从。
紫燕归巢帷幕静,金鳞跃浪藻芹丰。茶烹石鼎松涛沸,酒泛金瓯琥珀浓。
宝篆香浮时作凤,綵笺毫染画成龙。新诗不减南阳调,沛泽能滋大化功。
笋箨出林风外绿,桃花映日水边红。赓歌永继虞廷治,千载明良此日逢。
山沧溟隐谷应制
千叠龙蟠列翠崖,万年鳌脊奠蓬莱。岚光每向天边起,云气常从海上来。
远近林峦金碧炫,参差楼阁画图开。沧溟隐者神仙客,几度乘风轶九垓。
雪山寺诗应制
雨雪霏霏遍海涯,山前梵刹最为佳。璚英幻出菩提树,玉屑妆成净土沙。
空外锡飞惊皓鹤,云间松老失乌鸦。大千世界无尘滓,九㝢同风总一家。
北京偶成 其二
蓬莱佳气郁匆匆,鳌戴三山奠九重。香动衮龙金沆瀣,露承仙掌玉芙蓉。
旌旂晓出严千骑,车驾时巡幸六龙。若问唐尧今主是,黎民于变乐时雍。
赠道士洞虚
至道不凝物,灵台湛中虚。洞然六合间,迥与神化俱。
日月环户牖,风露浩庭隅。一气中夜存,万变何区区。
送道士傅晚成归金溪省亲
十年供祀礼无违,一念思亲志欲飞。锦服屡陪天上列,綵衣荣向日边归。
潮生江浦迎春棹,草绿湖南炫曙晖。白发倚门应有慰,霞觞称寿思依依。
美危太朴奉使南归
使者南归海上城,远还慰藉见交情。书来乌粤知彊健,诗到耽罗识姓名。
绮语红尘忘结习,黄麻紫诰被恩荣。传经更忆危夫子,一代衣冠属老成。
牧羊儿土鼓应制
维群三百饱青刍,土鼓消閒化日舒。笋箨绿垂风煖后,豆花红绽雨晴初。
山中草长云生石,野外风柔块作桴。万物欣欣皆自得,吾皇端拱绍唐虞。
吴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祏,以字行。洪武四年初开科,廷试第一。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以不附胡惟庸,坐事谪居凤阳。上书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帝得奏召还,命使安南。历官武英殿大学士,后坐事降检讨。十七年又坐事谪云南卒。有《南宫》、《使交》、《成均》、《玉堂》四集。► 93篇诗文
题李氏栖碧楼
奉使安南赴召还京
和伯寅弟菊花诗韵
长江潦水诗十二韵应制
送陆熙原之天河
题秋江回驿图
奉饯湘王殿下之国
莽苍叟歌山应制
题走马图
赋得罗汉洞送陈宗进归会稽
题太乙真人图
赠医僧完璧轩
大驾春巡诗应制
望雨诗应制
横秋风吹笛应制
送章允明赴山西佥宪
伏睹中都龙兴寺御书第一山三大字勒碑有作
送赵佥宪广东
南亩耕农诗应制
题钟序班高山流水亭
入京五首 其四
南京诗应制 其三
送王绘赴广东佥宪
题环溪书堂
松山小隐
七物诗应制
送李将军华山归隐
题长春堂
入京五首 其二
文溪诗
国学释奠得珠字韵
川原和居野应制
送进士黄德安还乡
龙江登舟赴陕西
入京五首 其三
送危学士赴京
御赐批点五经有感而作
题画三绝 其三
题御赐倭扇
寄郭子虚
送丰城友人张淑同
钟山诗十二韵应制
入金陵
赠张参政紞之官云南
喜雨诗应制
南京诗应制 其四
谨身殿早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