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伯宗
怜伊斗室寓河南,便守饥寒亦不惭。白发守能全士节,红尘不肯浣儒衫。
久无飞蝶随幽梦,幸有征鸿寄远缄。看尽梅花春未老,片云何日送回骖。
送章允明赴山西佥宪
琪树分阴日已凉,之官万里趣行装。塞鸿南向风云迥,宛马西来道路长。
水落石汧秋漠漠,山连秦陇树苍苍。远人互市心愉悦,共沐皇恩雨露香。
题画三绝 其二
茅屋深藏树,青山半入云。秋风何处发,渔唱隔溪闻。
和伯寅弟菊花诗韵
杪秋飞雁过衡阳,又报东篱菊有香。风雨满城催令节,竹松三径傲清霜。
萸觞共饮时方禁,兰火初烧夜正长。共喜韦家经训在,惠连才大亦传芳。
赠道士洞虚
至道不凝物,灵台湛中虚。洞然六合间,迥与神化俱。
日月环户牖,风露浩庭隅。一气中夜存,万变何区区。
横秋风吹笛应制
庭树西风灏气清,何人吹笛作秋声。天连人海苍龙吼,地接丹山紫凤鸣。
柳叶穿云添逸兴,梅花飞雪动幽情。更深坐久虫声切,万里关河月正明。
题走马图
千金骏骨五花文,一顾曾空冀北群。沙苑日长春草细,圉官牵动足生云。
奉饯湘王殿下之国
秋风江上锦帆开,荆国人瞻帝子来。鸿雁国霄分雨露,鱼龙七泽避风雷。
丹砂不数淮南秘,词赋宁夸子建才。民壮奠居藩辅重,年年来进寿尧杯。
雪山寺诗应制
雨雪霏霏遍海涯,山前梵刹最为佳。璚英幻出菩提树,玉屑妆成净土沙。
空外锡飞惊皓鹤,云间松老失乌鸦。大千世界无尘滓,九㝢同风总一家。
川原和居野应制
雾敛平原淑气多,风柔旷野曙光和。长镵种玉云千亩,短棹垂纶雨一蓑。
两两黄鹂鸣绿树,飞飞白鹭浴清波。安时作息无馀事,何异尧民击壤歌。
送进士黄德安还乡
雪天携手凤凰台,喜见乡闾不乏才。灯火十年勤蠹简,道途千里试龙媒。
青襟早际风云出,綵服还沾雨露回。此别应须更努力,秋期攀桂定重来。
御赐批点五经有感而作
旅馆银缸夜点批,丹毫欲下意迟迟。禹谟蕴奥宁无惑,盘诰声牙定有疑。
玉润怜渠端可拟,冰清愧我老难期。此中正是朝天路,要在青春进步时。
早朝口号
晓钟初动五门开,文武分班接上台。盛睹武冠严禁卫,恍疑身世到蓬莱。
玉炉风定香烟直,金阙天高御气回。鹄立臣僚呼万岁,九重春色紫霞杯。
侯京五首 其一
虎踞龙蟠十二门,王侯第宅若云屯。百蛮侯贡天威重,四海朝元国势尊。
晓日旌旂明禁路,春风箫管沸名园。唐尧虞舜今皇是,未必江潭老屈原。
寄奉左布政
翡翠帘垂白玉钩,九天阊阖綵云流。圣明思得千人彦,黎庶欣无半点愁。
沧海不波鲸偃伏,甫田多稼鹊喧啾。华夷正值升平运,锡福均沾九五畴。
送刘甥宪书寓居河南
题吴山小隐
连甍瞰方塘,青山四面环。别径入幽邃,结宇青山间。
翠竹以为扉,白云以为关。甘与麋鹿友,不随鸳鹭班。
静闻天籁响,不见飞鸟还。闭户以读书,澹焉心自閒。
奉使安南赴召还京
驿使传宣诏逐臣,轻舟夜发五河滨。当年早际风云会,此日重沾雨露新。
岂有文章裨制作,祗将忠直答皇仁。明朝咫尺天颜近,莫怪灯花报喜频。
上问安南事
上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日月,礼乐舜乾坤。
瓦瓮呈醇酒,金刀破细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赠张参政紞之官云南
圣主应乾运,龙飞肇神京。声教四敷宏,万方尽来庭。
云南际西陲,其俗尚甲兵。九伐正天讨,五旬悉芟平。
威服德以怀,承宣在贤能。赤绂辞凤阙,锦衣还边城。
为政万里外,愿言竭忠诚。绥静事不扰,公廉人自宁。
条章时上进,文化期大行。遐览舒已志,访古周民情。
黑水表禹迹,滇池扬汉旌。诸葛七纵奇,千载留令名。
礼乐本唐风,版筑备元经。贤守昔善治,感召神骏生。
丽江濯清沙,碧鸡罗翠屏。春风一拂嘘,瘴雨炎蒸清。
矧复地沃饶,居民乐农耕。牛马遍原隰,桄榔荫道程。
犀象向东来,溪谷腾光精。同文自兹始,亿载归盛明。
题李氏栖碧楼
吴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祏,以字行。洪武四年初开科,廷试第一。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以不附胡惟庸,坐事谪居凤阳。上书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帝得奏召还,命使安南。历官武英殿大学士,后坐事降检讨。十七年又坐事谪云南卒。有《南宫》、《使交》、《成均》、《玉堂》四集。► 93篇诗文
南京诗应制 其四
御试丹桂
玉蕊仙真图应制 其一
挽王进士
题庐陵曾氏耕耘轩
题御赐倭扇
南亩耕农诗应制
赠医僧完璧轩
送李将军华山归隐
谨身殿早朝
送郑时用赴山东佥宪
诗谢御赐紫金牙鱼袍一袭
夏日武英殿君臣联句
送项昌之耀州
春夜宴
南京诗应制 其三
题环溪书堂
文溪诗
北京偶成 其一
题太乙真人图
题画三绝 其一
芦汀洲隐浦应制
题秋江回驿图
题画三绝 其三
望雨诗应制
题长春堂
伏睹中都龙兴寺御书第一山三大字勒碑有作
沧浪翁泛海应制
送道士傅晚成归金溪省亲
题钟序班高山流水亭
大驾春巡诗应制
蜀王殿下谒中都
入京五首 其四
挽上清张真人
国学释奠得珠字韵
松山小隐
山沧溟隐谷应制
入京五首 其三
赠藤州太守孙周伯原公诗
题忠臣庙
送王绘赴广东佥宪
入金陵
玉蕊仙真图应制 其二
莽苍叟歌山应制
入京五首 其五
咏大驾幸京
腊日雪诗应制
寄奉按察司廉访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