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吴当
神京高寒春力微,晴絮飞时花尚稀。忽忆钱塘斜日岸,箫鼓画船扶醉归。
竹枝词和歌韵自扈跸上都自沙岭至滦京所作 其一
沙岭风清宿雨多,白云如雪夜陂陀。涧泉十里九曲折,北向天边作御河。
年雨堂
兄弟多情有别离,昔年惆怅大苏诗。青山年雨相思处,白日看云独坐时。
慈竹绕檐春瑟瑟,梧桐当户夜迟迟。投簪未觉归来晚,尽散囊金对酒卮。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一
瞻彼嘉木,太行之阴。盘盘幽谷,侃侃素心。
浔阳舟中三首 其三
伏枕移床向小舟,江头渔父问何由?风波头棹鱼龙冷,烟草迷津雁鹜秋。
往事几年怀内顾,狂澜百折任东流。草玄不守扬雄宅,垂白空添宋玉愁。
王继学赋柳枝词十首书于省壁至正十有三年扈跸滦阳左司诸公同追次 ...
庆原堂诗为萍乡刘氏作 其五
历宋而元,流庆未已。袒免同居,表德闾里。
病中移居 其二
扰扰人间世,萧萧物外身。江山如有态,草树暗生春。
自笑新巢燕,谁怜旧主贫。旅怀相慰藉,真率见情亲。
送陈道士奉香归四明
暖烟芳草路迢迢,又送天香下九霄。洞口桃花春欲笑,山头桂树晚难招。
麻姑酒榼藏丹室,徐福楼船驾海潮。何日乘桴远相问,讵应无地老渔樵。
送立道
清笳动城阙,落叶响空井。羁客增远怀,繁霜集寒景。
依依塞鸿度,杳杳江路永。昨夜梦沧洲,朝来理烟艇。
咸阳王功德诗 其十五
元臣云亡,远民孔哀。风马云车,曷往曷来。
寄题周炼师云台真馆
亭亭云台山,重阜隐深廓。神宫辟龙虎,秀深今绵邈。
真馆依青林,涧水傍虚阁。种竹春雾重,刊松晴雪落。
高敞自无为,幽旷各有托。时见白云閒,为雨出城郭。
岂知有道者,元化在机握。相从赤松游,不为慕灵药。
愧我烦世虑,眷然仰冥漠。考槃能自引,随遇有真乐。
园绮如可期,共尔戒归鹤。
脩省斋诗 其三
孰去孰存,惟日内省。百鏬勿遗,靡伺靡骋。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九
予忝承学,子实名裔。自顾无闻,祇用生愧。
坦明堂
东南佳丽独钱塘,君向青郊结草堂。几曲云山分野色,满池秋水纳天光。
松阴落处琴书润,柳絮飞来枕簟凉。衮衮京华尘土梦,好因鲈鲙踏吴航。
老士安治书为使江东时尝构参云亭在京师属赋之
参云亭在宛溪头,持斧仙翁昔所游。日月星辰天北极,山川草木地南洲。
门前车骑秋来好,竹上题诗醉后留。回首江村烟树阔,至今犹忆旧风流。
咸阳王功德诗 其六
谕之恩信,涤汝烦苦。简节疏目,咸得理所。
送王都事度海入京 其四
当宁资贤辅,持危巩圣图。万邦通禹贡,九德协皋谟。
师出宜无敌,城降戒不屠。老臣空有策,何计彻神都。
咏归 其四
苍松翠竹映溪沙,溪上寒梅树树花。十月瓮头春酒熟,杖藜何日到山家。
高氏新构大行书院
嵯峨大行东,陵麓正延广。池河发芳滋,耕凿乐膏壤。
之子慎素履,义路思独往。黉宫宅幽贞,神宇肃弘敞。
空翠在庭户,嘉木日以长。荐豆不违矩,奠席歘来享。
童冠列春服,歌弦发清响。古学贵得师,景行属高仰。
车马远可致,山水良足赏。焉得挂朝衣,为尔息尘鞅。
至日和仲宝大学士韵
御扆当阳扇影回,乐声齐起殿前雷。行天黄道常依日,报国丹心未许灰。
金锡衮衣归黼黻,琼楼玉宇尚崔嵬。谢安再为苍生起,调化真宜法斗魁。
吴当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310篇诗文
野航亭为陈晋赋
青山绝处楼扁
庆原堂诗为萍乡刘氏作 其六
致亭诗 其三
杨公明徐志可贻诗次韵荅之 其二
次韵归途示友
辛丑元日夜坐试笔
潘子华画上京花鸟
送吴景尹游嵩岱兼寄尚元素刘道源
挽余忠宣公
脩省斋诗 其七
送蜀士赴潮阳巡检
与同馆戏续前韵 其二
丑月六日见迫趋升抗论力争复絷于小舟龙开河口累夕惊风怒涛中六日 ...
谩题 其二
致亭诗 其五
虚橐
阳九
与同馆戏续前韵 其四
明良诗 其八
浔阳舟中三首 其一
宜春盘龙寺
听雨堂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二
病中移居 其一
李氏义聚堂
云林亭
送达天山融州大守
留岩峰寺 其一
次韵寄康宗武
述感十五首 其一
予有京师之役十月三日诸君子祖饯章江门行舟阻南征军士未发对景书 ...
东安陈氏慕亲堂
先子讲道濂溪书院今四十馀年 其三
咸阳王功德诗 其十三
梅月窗
同诸彦泛舟游
述感十五首 其五
咸阳王功德诗 其九
史馆上直次王应奉韵
性乐堂诗 其一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五
史指挥作堂学傍名泮邻
立拟日
中秋对月口号 其一
立春日感旧 其二
咏怀旧隐十五首 其十四
送归彦温河西宪使
高昌喜山近仁在江州为太常院使礼部尚书新其堂构各有名扁为赋三题 ...
琴鹤双清亭
归舟江涨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四
自然亭
春日得乡信
杨公明徐志可贻诗次韵荅之 其一
礼乐 其二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