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琏
一别侵寻二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故人若问吾何况,头白纷纷只醉眠。
桃源八景九首 其四 灵鹊枝
挺挺高枝势入云,喳喳灵鹊噪声频。年来喜事知多少,珍重时时报主人。
山中即事四首 其四
一入青山即当仙,野禽幽鹿伴清眠。诗书禽买无论价,风月频赊不用钱。
林外軥辀花外蝶,径中松竹雨中莲。少开老眼成真趣,翻恨红尘误少年。
喜元恶伏诛
黄河千派忽澄清,四海喧然诵太平。障日海云旋自散,洗天凉雨为谁倾。
辉辉当路消狼迹,赫赫朝阳起凤鸣。老眼久期应见此,新诗聊作慰苍生。
何村八景 其七 岗尾樵歌
未遇谁能识买臣,半生樵担困红尘。放歌岗下醒如醉,射策廷中屈见伸。
自信老儒终显迹,独矜愚妇不甘贫。人生穷达寻常事,头白无忘一斧斤。
郑元美以事拘宪狱诗以奉慰
大哉公冶长,缧绁非所耻。独恨白发多,无人妻伊子。
何村八景 其二 月池仙迹
月下何来水上姑,月明姑出会仙徒。古今池涌源泉出,红白花开锦绣铺。
濯足野夫归别涧,窥鱼林鹤去平湖。何年姑再池中见,试问诗翁入会无。
哭李元善 其一
极品谁言下品官,先生交义老弥尊。人逢万里常相问,情重三年两造门。
诗寄山中新意好,金悬腰上旧心存。茫然一去无消息,我泪汪洋涨百川。
村居偶作回文
乡村细雨夜冥冥,侍婢歌传酒半瓶。长线柳拖春淡淡,好音莺唤晓清清。
商行远岭浮烟散,客过闲庭睡犬惊。良友几时同发兴,湘江小艇一蓑轻。
严子陵四首 其三
白发桐江老钓徒,清风千古汉狂奴。不知崔烈祠前过,亦向先生一拜无。
集古寄滕吉甫侍御 其三
久脱朝簪岸幅巾,疏慵闲托草堂身。
年来渐识幽居味,着处题诗发兴新。
寄同年滕吉甫侍御
一经曾会北城寰,清诲深铭肺腑间。肃肃秋霜严豸府,霏霏春雨润含山。
铺阶春草窗前绿,入眼莱衣膝下斑。两地悠然无一事,独忧诗债未全还。
还乡用前韵述怀 其一
桃源日朗金牛洞,竹屋风清铁汉楼。狡兔屋经鹰且臂,玉人无遇璞应收。
急流若水归何勇,燕颔班超笔屋投。幽思满怀天独识,老容强健恣清游。
邝敦仁添孙次韵
抱子那如喜抱孙,有孙方显老家尊。尼看孙伋乐不乐,点见曾玄欢未欢。
饼食定重延好客,华居应再拟高门。年来好似汾阳老,晓起堂前颔问安。
偶遇陈习之于途邀至家出诸郎劝酒
四十年中一故知,乍逢疑是复疑非。嘉殽密饯新篘酒,高兴频哦旧寄诗。
洒洒笑谈浑故态,訚訚纡袂尽英儿。相看可预为君贺,多却燕山桂一枝。
同年胡竹亭大声擢广东方伯来顾诗以奉谢
甲午隆冬贵水滨,相看相叙即相亲。八千里外新方伯,四十年前老故人。
叔厚德刚官异秩,邦贤元善迹同尘。笠翁忽迓乘车客,浊醑清谈意各真。
用前韵自述 其一
渺渺烟村逸士家,远天孤鹜衬飞霞。松稍郁郁淩霜气,草尾垂垂阁露华。
眼到江山浑是兴,春来红白自开花。家藏斗酒需时久,携向沧江问钓槎。
送修书黄陈二进士事竣北还 其一
心头斤两铢铢定,笔下春秋字字严。司马先生黄太史,百年公论更谁嫌。
寄同年程德和通政
老去何年是会时,一江南北路微微。山深驿使无来往,莫怪梅花折寄迟。
送陈同府转南京户部副郎
五年郊郭四时春,桂馥兰香远近闻。表表郡中新户部,辉辉腰上旧花纹。
山河巩固兵储足,骏骥丰隆抹具殷。此实国朝根本地,特推淳敏效忠勤。
商妇叹
灯花频卜梦频猜,江上何年一棹回。最识孤怀是明月,夜深时入小窗来。
吴琏
吴琏,字美中。南海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进士。授直隶含山知县。值年荒,多方赈救,作粥糜以饷流移,前后所活盈万。政暇,授生徒以《周易》。逾年,以忧去任。起后知进贤县,以守正不合,引疾归。卒年八十馀。著有《竹庐诗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吴琏诗,以嘉靖九年南海吴氏家刊本《竹庐诗集》为底本。► 151篇诗文
何村八景 其七 生尾樵歌
送顺德邓太守之任太平府
归欤词
何村八景 其四 西江夕照
乙亥元旦示儿孙
和同年滕侍御见寄韵 其二
寓太学久病喜李元善一至
吴斗南别号西庄
送花张东所
送修书黄陈二进士事竣北还 其二
贺邝亲家八十一
桃源春晓
次胡京兆大声见寄韵时大声为言者所论欲乞休故云
八喜
宫词三首 其一
寄同年潘雪竹佥宪
漫笔 其二
潜避城中感事漫成
寄李元善时元善为广西大参 其一
何村八景 其六 凤江秋月
张同府菊会再和 其一
和同年滕侍御见寄韵 其三
寄李元善时元善为广西大参 其二
次前韵答邹邦范见寄
北行舟中见渔郎
和虚舟明府赋得不知秋思在谁家
再咏镇海楼
漫笔 其一
送伦伯畴先生服阕北上
寓太学拨闷 其一
次邝敦仁新居韵
寄沙水诸舅
宫词三首 其三
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 其一
和江桂轩先生感事韵
万筠一叟为郑元美作 其二
电孙生于闽允祯以电名之翁报即惊其命名失于所择后果早殁正如电虽 ...
寄刘世祯
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 其二
山中即事四首 其二
张同府菊会再和 其三
次东所见寄韵
入觐过诸湖
和戴伯元李席珍菊会诗二首 其一
城市山林亭会酌二首时九月六日也亭前禾甚丰 其二
张东所承荐北行诗以奉赠
游罗浮至冲虚观万象森然真洞天境界
妾命薄
百越兴师卷为郭武定题
挽司马刘东山 其一
张同府菊会再和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