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俨
高丘构华屋,物理近人情。止水留云影,微风度鸟声。
委泥花有恨,匝地草无名。欲试登山屐,崎岖路不平。
送马学士
人间何处是蓬瀛,翰苑相传近玉清。苍藓阶除春雨合,绿槐庭院午风轻。
安眠竟夕无宣诏,读史随人有品评。今日长卿仍姓马,又因消渴暂南行。
秋江一棹
万里长江一镜平,空林落叶战秋声。孤舟不畏归来晚,已见沙头候火明。
游观音阁二首 其一
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樯乌依岸宿,水鸟避人行。
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
方山四景 其三 粤陇鸣乌
粤王遗陇名犹在,古木疏疏半已枯。每到月明霜满地,直教啼杀树头乌。
用卜居韵邀国贤赏雪
密云千里夜同阴,有客相邀话素襟。凝结固知由地力,丰登谁识是天心。
纸窗外借三分白,瓦陇中铺一尺深。五鼎待君同下箸,莫劳终日听车音。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 其一
招隐何须赋小山,杜门更欲建重关。采菱歌落云烟外,打麦声来咫尺间。
昔日种成松老大,清晨放去鹤飞还。道人本是心无事,较雨量晴亦不閒。
示骥儿 其二
梦寐分明在碧山,涧泉深处洗尘颜。从来只说休官易,今日谁知退亦难。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九 朱樱径
细雨红初熟,薰风绿满林。采时留几颗,明日饲山禽。
鲥鱼次泾川韵
水族纷纷此独清,鸾刀欲下细无声。澄江网集波涛阔,深夜人喧炬火明。
食指动知尝美味,泽梁禁在说渔征。脍馀弃掷还珍重,鳞甲支离觉渐生。
国贤宪副见寄次韵二首 其二
散地偏宜著菲才,清时谁合过江来。庭前趁雨移松柏,屋后先秋去草莱。
纪德谩寻前代石,读书还忆旧时台。故人相去无多路,时见虹光烛上台。
乙卯季冬见白发效乐天体三首 其三 止白发
人生大率百年期,四十宁当发白时。秪许头颅留少雪,可容髭发尽成丝。
恒言未敢先称老,壮志安能便服衰。春笋秋禾今已悟,东坡两语是吾师。
世卿诵斗草联句戏次其韵
懒向东风看落花,筠笼摘草戏相誇。欲寻指佞兼醒醉,直造山巅与水涯。
色弄青红根可辨,味分甘苦性应差。莫因今日儿童戏,便作神农注疏家。
送徐二母舅
箫鼓喧喧满画船,路人遥指作神仙。居家人必千金产,赡族先分二顷田。
云影倒流歌扇底,燕雏轻拂舞筵前。谁知元舅长相忆,夜夜池塘梦惠连。
听郑伶琵琶
寄俭弟
露下空庭月满除,清宵忆弟意何如。天边无数南来雁,不为侬家带一书。
明妃词 其一
西风冽冽塞云愁,冻合长河水不流。只恐妾颜明日改,单于轻易犯边州。
送李亚卿致仕
才看平寇归台省,又见投簪出国门。报主有心身尚健,论兵无地舌空存。
青山梦与红尘隔,绿野词从白雪翻。归路正当春景暮,东风江上落花繁。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十三 紫芝丘
青青丘陇上,晔晔紫芝芳。众草惊秋色,云根不著霜。
送龙致仁主政管闸
伯高何但省郎才,为有诗名水部来。官驿算无千里远,斗门日放几回开。
深春尚拥蓝关雪,未蛰先惊夏泽雷。莫为苦吟留过客,舟行到此已心灰。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三
待隐园依北固山,题名石在墨痕乾。何时布袜青鞋去,老眼摩挲试再看。
吴俨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208篇诗文
谕骥儿二首 其一
荷花灯
中秋夜与俦弟玩月用西涯韵
送段惟勤宰新城
鸡鸣山和邓司徒
请同年诸公过院中斋宿
送沈寿卿
游观音阁二首 其二
寿伯舅谦斋翁
送黄司空
乙卯季冬见白发效乐天体三首 其二 问白发
和西涯先生拟卜居宜兴韵三首 其一
雪中送李时馨
方山四景 其一 杏林春雨
齐鲁观风送熊绣衣
和郑先生病中见雪韵
送万克修归省 其二
次仲实咏雪
送张朝敬下第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 其二
观国趋庭送介夫乃弟
过淮用渡口韵
次白岩韵
和邓司徒游神乐观登醴泉亭韵二首 其二
寄堵乐耕 其二
次东园先生春雪韵
汪海云为骖儿画白鸡鲜洁可爱戏题一绝
饮仕弟淮安官署
送伍朝信省祖
送王世赏云南提学
送体斋先生省祭
寿贾鸣和乃翁
又用前韵寄三叔
小圃丝瓜丛生有一蒂三四茎者园丁以为怪一老仆独以为瑞来语予予曰 ...
贺屠冢宰乃翁封少保
闻李健斋斫窗前双桐诗以唁之
观史黄门莲叶砚有感 其二
送守溪乃兄世隐东归
渡口晓行
和国贤谢茶 其二
邦彦第四和章不至复用韵促之
送西安太守
寄李太守
雨中与沈克寅赏莲二绝 其一
寄堵乐耕 其一
送聚上人还普应寺
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口占一首
寿包太守父八十
次白岩西亭韵
送汪海云
送苏伯诚由江西改四川提学马上作
送房参将
西涯宅观梅花
题新会书屋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