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唐代 武元衡

钟鼓九衢绝,出门千里同。远情高枕夜,秋思北窗空。
静见烟凝烛,闲听叶坠桐。玉壶思洞彻,琼树忆葱笼。
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羁愁难会面,懒慢责微躬。
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一瓢非可乐,六翮未因风。
寥落悲秋尽,蹉跎惜岁穷。明朝不相见,流泪菊花丛。

诗人武元衡的古诗

送邓州潘使君赴任

唐代 武元衡

川陆一都会,旌旗千里舒。虎符中禁授,熊轼上流居。
橘柚金难并,池塘练不如。春风行部日,应驻士元车。

秋灯对雨寄史近崔积

唐代 武元衡

坐听宫城传晚漏,起看衰叶下寒枝。空庭看草结离念,
细雨黄花赠所思。蟋蟀已惊良节度,茱萸偏忆故人期。
相逢莫厌尊前醉,春去秋来自不知。

送张六谏议归朝

唐代 武元衡

诏书前日下丹霄,头戴儒冠脱皂貂。笛怨柳营烟漠漠,
云愁江馆雨萧萧。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
归去朝端如有问,玉关门外老班超。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唐代 武元衡

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证真。
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送严侍御

唐代 武元衡

巴檄故人去,苍苍枫树林。云山千里合,雾雨四时阴。
峡路猿声断,桃源犬吠深。不须贪胜赏,汉节待南侵。

秋日将赴江上,杨弘微时任凤翔,寄诗别

唐代 武元衡

寂寞两相阻,悠悠南北心。燕惊沧海远,鸿避朔云深。
夜梦江亭月,离忧陇树阴。兼秋无限思,惆怅属瑶琴。

摩诃池宴

唐代 武元衡

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秾李雪开歌扇掩,
绿杨风动舞腰回。芜台事往空留恨,金谷时危悟惜才。
昼短欲将清夜继,西园自有月裴回。

酬陆三与邹十八侍御

唐代 武元衡

城分流水郭连山,拂露开怀一解颜。令尹关中仙史会,
河阳县里玉人闲。共怜秋隼惊飞至,久想云鸿待侣还。
莫恨殷勤留此地,东崖桂树昔同攀。

早春送欧阳炼师归山

唐代 武元衡

双鹤五云车,初辞汉帝家。人寰新甲子,天路旧烟霞。
羽节临风驻,霓裳逐雨斜。昆仑有琪树,相忆寄瑶华。

秋原寓目

唐代 武元衡

木落风高天宇开,秋原一望思悠哉。
边城今少射雕骑,连雁嗷嗷何处来。

河东赠别炼师

唐代 武元衡

多累有行役,相逢秋节分。游人甘失路,野鹤亦离群。
戎马犯边垒,天兵屯塞云。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纷纷。

学仙难

唐代 武元衡

玉殿笙歌汉帝愁,鸾龙俨驾望瀛洲。
黄金化尽方士死,青天欲上无缘由。

酬元十二

唐代 武元衡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积雪初迷径,孤云遂失期。
风前劳引领,月下重相思。何必因尊酒,幽心两自知。

酬韩弇归崖见寄

唐代 武元衡

惆怅人间事,东山遂独游。露凝瑶草晚,鱼戏石潭秋。
轩冕应相待,烟霞莫遽留。君看仲连意,功立始沧洲。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唐代 武元衡

钟鼓九衢绝,出门千里同。远情高枕夜,秋思北窗空。
静见烟凝烛,闲听叶坠桐。玉壶思洞彻,琼树忆葱笼。
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羁愁难会面,懒慢责微躬。
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一瓢非可乐,六翮未因风。
寥落悲秋尽,蹉跎惜岁穷。明朝不相见,流泪菊花丛。

赠别崔起居

唐代 武元衡

三十年前会府同,红颜销尽两成翁。
别泪共将何处洒,锦江南渡足春风。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

唐代 武元衡

旬休屏戎事,凉雨北窗眠。江城一夜雨,万里绕山川。
草木散幽气,池塘鸣早蝉。妍芳落春后,旅思生秋前。
红槿粲庭艳,绿蒲繁渚烟。行歌独谣酌,坐发朱丝弦。
哀玉不可扣,华烛徒湛然。闻君乐林卧,郡阁旷周旋。
酬对龙象侣,灌注清泠泉。如何无碍智,犹苦病缠牵。

送柳郎中裴起居

唐代 武元衡

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落日河桥千骑别,春风寂寞旆旌回。

酬韦胄曹登天长寺上方见寄

唐代 武元衡

青门几度沾襟泪,并在东林雪外峰。
今日重烦相忆处,春光知绕凤池浓。

甲午岁相国李公有北园寄赠之作…寓哀冥寞以广遗韵云

唐代 武元衡

机事劳西掖,幽怀寄北园。鹤巢深更静,蝉噪断犹喧。
仙酝百花馥,艳歌双袖翻。碧云诗变雅,皇泽叶流根。
未报雕龙赠,俄伤泪剑痕。佳城关白日,哀挽向青门。
礼命公台重,烟霜陇树繁。天高不可问,空使辅星昏。
武元衡

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2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