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敦煌乐

敦煌乐

明代 杨慎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霞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杨慎敦煌乐译文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霞沙。
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霞昏时节,霞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汉使苏武拄着大汉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汉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杨慎敦煌乐注释

紫塞:北方边塞。
皂雕:亦作“皂鵰”。亦作“皁雕”。亦作“皁鵰”。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诗人杨慎的古诗

三月十八日水滨閒步 其二

明代 杨慎

杨林今日是昭关,白首拘留未得还。渔父浣纱浑不见,断肠今古泪潺湲。

箕山王氏亭子

明代 杨慎

华馆敞清虚,兰塘带碧渠。山云迎下榻,海月入前除。

席对仙人宴,门回长者车。林喧沽酒鸟,水跃听琴鱼。

六马将军画,双鸾内史书。天游脱羁絷,野服谢簪裾。

策杖歌招隐,披襟诵卜居。莬裘名胜地,真作偓佺庐。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 其三

明代 杨慎

青山绕屋水周堂,枕底潺湲梦里凉。阶下濯缨怜孺子,吾庐应即是沧浪。

狼山凯歌 其九

明代 杨慎

三军喜气失严冬,万里中原罢战锋。甲帐筹功星两两,午门传捷日彤彤。

狼山凯歌 其七

明代 杨慎

鹭鼓声中晓日暾,貔貅初散凤皇门。才从魏阙瞻中扆,便傀容台饮上尊。

十二月廿三日高峣大雪 其四

明代 杨慎

雪中送炭忆前人,欲暖曲身成直身。翠柏苍松元自劲,岁寒那肯变天真。

望江南 其十一

明代 杨慎

故园好,最忆是毗江。夹路青萝藏古寺,半林红叶照清淙。

烟社枕云杠。

敞唐六言

明代 杨慎

馗道穹隆龟背,折坂诘屈羊肠。恶溪四十八渡,怪松百千万行。

冬晴三章寄彭幸庵 其一

明代 杨慎

冬晴连月岁欲阑,比陆脩景回南峦。行人喜舞农人欢。

负耒杖策各自返,过涉不愁溪水寒。

海估行 其一

明代 杨慎

海估帆乘锦浪飞,绡宫夜取万珠玑。翻身惊起蛟龙睡,血污清泠竟不归。

归田四咏为宪副卞苏溪赋 其二 夏牧

明代 杨慎

长夏冷风清圳,新晴丹铅绿畴。山高羊群似蚁,水阔牛背如舟。

半幅生烟幂幂,三腔短笛悠悠。柴扉归来早掩,斜阳影在檐头。

关岭曲贵州 其一

明代 杨慎

倦枕愁鸡鸣,问郎今日程。中路不可宿,长途须早行。

狼山凯歌 其十

明代 杨慎

无定河边望旆旃,居延城外候烽烟。家家喜语占乌鹊,不用金钗当卜钱。

拟青青草畔草

明代 杨慎

草水清且涟,草上多芳草。
春风二月时,千里交草道。
交草汉家营,荒莽少人行。
日暮凄风起,黄沙与云平。
云间有孤雁,附书自乡县。
翩翩欲下来,闻弦却惊散。
草青雁北飞,草枯雁南归。
雁飞有归时,征人无还期。

会津门观江涨望小市人家戏作

明代 杨慎

渺渺波环紫贝,萧萧风起青蘋。
花市宁非海市,美人疑是蘋人。
眉妩春山学翠,脸疑秋水为神。
银汉双星漫渡,石城两桨无津。

存殁绝句 其七 刘汝楫

明代 杨慎

一怅辽东鹤,千年竟不归。梦魂回永夜,相见是邪非。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明代 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竹浪词为刘珥江赋 其五

明代 杨慎

众窍为嘘万窍号,调调未定见刁刁。画风雄笔君须继,北海南溟捲紫毫。

题赤壁图

明代 杨慎

曹瞒下江陵,江陵正危剧。周郎美少年,气吞江汉窄。

水战得上流,火攻非下策。卧龙东略雄,乌鹊南飞迫。

妖气掩黄星,倒戈回紫陌。鼎足已成形,鬼蜮俄

渔家傲 秋雨

明代 杨慎

云掩遥山山掩翠。雨声急战荷声碎。绿锦离披红锦坠。

花荷背。波间惊起鸳鸯睡。

潋滟芳尊人共对。碧筒凉沁初消醉。湿烟香雾笼归袂。

联玉辔。南风马上闻蛙吹。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