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禺山传五岳山人任少海书札兼致问讯因忆

禺山传五岳山人任少海书札兼致问讯因忆

明代 杨慎

五岳山人相忆,八行书札遥通。
吹箫夜郎月下,采药白帝通中。
尘世英雄易老,浮生踪迹难同。
张衡《四愁》吟断,宋玉《九辩》悲穷。

诗人杨慎的古诗

玉台体 其三

明代 杨慎

戚里盛豪华,联翩赴狭斜。宝阑围斗鸭,金瓦掷鸣蛙。

归骑春城晚,风吹满路花。

罗甸曲贵州道中 其三

明代 杨慎

寒灯閟孤馆,阴云锁重城。长夜恒思晓,久雨恒思晴。

渔家傲 其一 滇南月节

明代 杨慎

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夭桃都压倒。

妆齐好。园林处处红云岛。

彩架秋千骑巷笊。冰丝宝料星毬小。误马随车天欲晓。

灯月皎。碧鸡三唱星回卯。

定风波 沾益冬至

明代 杨慎

客中冬至夜偏长。寒炉坐拥待晨光。心似死灰飞不起。

愁里。路迷心折望吾乡。

玉几由来天北极。曾直。五更三点入鹓行。何事白头犹道路。

谁诉。天高难问只苍苍。

浣溪沙 欧园离席,与刘珥江同赋

明代 杨慎

雾鬓风鬟晚雨收。石城艇子似新秋。弯弯月出挂城头。

桃叶桃根牵别恨,垂杨垂柳绾离愁。丽词都付雪儿讴。

送周子庚

明代 杨慎

肃肃戒严程,萧萧班马鸣。龙庭新节制,骑省旧才名。

玉律调秋气,金铙寝夜声。陇云笳外结,关月笛中明。

鸾朔临秦阵,鹑瓢绕汉城。沙汀行见雁,海树坐闻莺。

游雾怀前赏,归风溯别情。伫听歌凯入,一举塞垣清。

续百一诗 其五

明代 杨慎

许由轻九州,归休娱颖颜。共伯弃千乘,结隐巢首山。

渔钓性自适,轩冕忧相关。泽雉苦樊笼,神龙乐潺湲。

何事子牟心,犹存魏阙间。

沅江曲 其二

明代 杨慎

碧天霜冷月明多,平澧风交湘水波。夜夜枫林惊客棹,村村铜鼓和蛮歌。

汉宫春 菊席

明代 杨慎

采采黄花,向龙山高处,浅泛金卮。秋容老圃堪赏,插鬓参金。

杨妃沈醉,苎罗更比西施。可笑群儿,凡目品题,污却高姿。

千古陶家清兴,有何人提著,冷落东篱。炎皇曾书,本草寿域仙蕤。

明堂月令,挺孤芳、四字标奇。歌一阕,悠然自适,无弦琴是心知。

冬晴三章寄彭幸庵 其三

明代 杨慎

岸梅春动江不波,玉颜粲粲回铁柯。璚洲霜晚繁香多。

吁嗟二物堪赠远,如此迢递关山何。

过河内作

明代 杨慎

晨行河内道,矌然清客心。太行北麓近,丹流东逝深。

丛芳金碧岸,总翠瑛瑶林。蒲梢递馀馥,柿叶垂繁阴。

在藻归乐泳,迁乔闻好音。客行虽云苦,对此一开襟。

既怀击壤咏,复动沧浪吟。古风美乐土,兹情验于今。

云中十二韵

明代 杨慎

天子云中狩,将军久未还。
律吹玄兔塞,旗绕白狼山。
风火吹荒急,星辰过队闲。
燕支留马首,苏络醉龙颜。
清乐千门动,黄金万镒颁。
雪深怀纩絮,月满忆刀环。
牙鸟严宵仗,宫鸦卷晓班。
奏回青琐闼,捷报紫金关。
膂力休明铠,欢声洽禁闤。
功脾银烁?龠,贺障锦斒烂。
日转虞巡外,春流镐宴间。
戢戈行有颂,神武遍人寰。

贵竹杂咏 其五

明代 杨慎

龙马先朝出养龙,御前赐名飞越峰。人间神骏宁无种,天上孙阳不易逢。

暮春淇馆会别以道

明代 杨慎

淇水东流生晚波,巴人惜别动燕歌。可怜袅袅垂杨柳,奈此迢迢别恨何。

田家喜晴谣

明代 杨慎

玉女投壶玉皇侧,海童拖霖海天黑。风花闪拖拖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

须臾变作楼梯天,黄绵袄出晒破砖。茅檐夜望黎星没,芦絮飞残水生骨。

葵镜吟赠右溪

明代 杨慎

蜀葵与唐镜,同节复争鲜。蜀葵终向日,唐镜每羞天。

卉木异情性,造化均陶甄。安得指佞早,重植尧阶前。

白莲 其三

明代 杨慎

风清月皎露华凉,深隐花丛暗递香。寄语玉人休折尽,夜深留伴睡鸳鸯。

龙关歌 其三

明代 杨慎

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

西江月 唐宫守岁图

明代 杨慎

五柞宫中腊尽,万年枝上霜清。沈香火底坐吹上。

玄圃楼台不瞑。

蕊女金钗剪烛,花奴玉导挑灯。红儿酒渴嚼春冰。

忽报景阳钟应。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