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浪淘沙 其二

浪淘沙 其二

明代 杨慎

去燕又来鸿。节序匆匆。秋声半夜搅梧桐。惊起南窗千里梦,满地西风。

欹枕听寒蛩。离思无穷。归期又误菊花丛。遥想玉人肠断处,屈遍春葱。

诗人杨慎的古诗

衍古谚

明代 杨慎

天马龙为友,来自渥洼池。青丝为之络,黄金为之鞿。

圉人新承命,剪拂下瑶墀。骑出横门外,茸茸春草时。

东城接南陌,观者咸嗟咨。弄臣矜迅足,长鞭终日施。

汗血忽憔悴,筋力尽驱驰。未树边隅绩,徒为冶游疲。

始信杀君马,端是路傍儿。

满江红 十一月六日,鲁泉董太守过宿高峣

明代 杨慎

王子回船,还只是、戴公无兴。试思之、雪中林壑,琼辉玉映。

佳客冲寒来半夜,主人扫雪开三径。便拥炉、命酒炙车螯,才相称。

前古事,休重咏。翻旧案,行新令。唤官奴秉烛,肉屏围定。

画角吹梅天未晓,金钗剪烛人初静。更新词、一曲满江红,君须听。

合欢咏

明代 杨慎

可怜合欢树,生我庭东厢。枝枝相纠结,叶叶复厢扬。

烟交疑覆帐,风散若分香。戢华践西柳,开艳启东桑。

周诗惊采绿,楚梦感昏黄。赠君以蠲忿,与妾同芬芳。

凝光门观江涨

明代 杨慎

六月旧井旡禽,七月乘船入市。楼台蜃气晨浮,原隰龙鳞秋洗。

望羊河伯自矜,鬻渡津人争喜。东林老衲厌喧,唤打暮钟清耳。

虚湖曲四胤为刘少邻赋 其三

明代 杨慎

留连非鱼鸟,溯洄岂蒹葭。明月浴灏露,青云汲流霞。

天净沙 题画 其一 惜花春早起

明代 杨慎

霜天晓角声残。霞绡雪缕衣单。依约宫黄画浅。小梅开遍。

咏花人倚阑干。

滇海曲 其一

明代 杨慎

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寄汉州太守刘仲粟

明代 杨慎

南峰桃李遍峨岷,白发门生今几人。东阁郎君今健否,何时同醉雁桥春。

西江月 廿一史弹词第八段说五代十国下场词

明代 杨慎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

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

恰似南柯一梦。

一七令 其四

明代 杨慎

雪。凝明,澄彻。飞玉尘,布琼屑。苍云暮同,岩风晓别。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

竹浪词为刘珥江赋 其三

明代 杨慎

一部清商竹啸风,三霄碧纛舞晴空。披襟巳在珠宫上,宋玉兰台赋漫雄。

柳稍青 李菊亭将军席上

明代 杨慎

雨歇仙家。香尘随马,晚霭迎车。玉树歌春,金屏笑夜,银烛烘霞。

流年两鬌霜华。且烂醉、东篱菊花。不学江州,青衫司马,泪满天涯。

梁白纻舞歌 其一

明代 杨慎

仙人六著帝台棋。高张洞越吹参差,二八递代洞商移。

含娇吝彩閟容仪。流云不度华星迟。炉火九微镫九枝。

腾觚飞爵朱颜怡。传空引满客忘疲。满堂不语心相知。

梅花落四首 其二

明代 杨慎

古梅飘古香,新梅缀新妆。那枝传妾恨,何树近君乡。

自江川之澄江赠王钝庵廷表并柬董西泉云汉三首 其一

明代 杨慎

通海江川湖水清,与君连日镜中行。孤山一点冲烟小,何羡霞摽挂赤城。

送郭价甫 其三

明代 杨慎

襟期千里同,川涂两都通。王道方砥平,高衢骋骏雄。

东宾问西主,南燕遰北鸿。音尘岂廖廓,端居有长风。

满江红 咏菊,效稼轩词论体

明代 杨慎

唤醒灵均,为问餐、秋菊落英消息。秋英元不落,妙筌谁识。

要悟灵均言外意,此花珍重殊难得。待英蕤、零落始供餐,休轻摘。

九月律,当无射。黄落尽,无颜色。惟兹独秀,冷露寒霜侧。

不肯悠悠随宿莽,只将凛凛争松柏。把九章橘颂,试同观,方奇特。

笠泽弄三解为潘参藩父寿 其一

明代 杨慎

蜀城东望笠泽云。轮囷摇曳青氤氲。万里从龙持献君。

将献君,先过里。攒凤笙,歌燕喜。

春江曲

明代 杨慎

时女玩春翘,新梅发远条。
风香随步步,云彩艳朝朝。
怅望迷晴浦,音书候晚潮。
玉轮江上水,心断木兰桡。

梅花绝句九首 其六

明代 杨慎

么凤丛边鹤膝枝,孤山清梦水仙祠。觉来寒影谁能写,苦忆逃禅老补之。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