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萧立之
懒似嵇康多几分,缄情久不报殷勤。人言岁暮于吾子,今见梅花疑是君。
岁月尚须留我辈,乾坤何可少斯文。相期不作草中腐,付与后来杨子云。
题陈广文苏山小草
学诗学仙将无同,昔闻此语求志翁。远孙青春文字工,九仙城里鞭游龙。
三年朗吟洞天白,湖光一区开醉墨。向来雪壁涴髯秦,未许斜阳今德色。
短韵急雨鸣瓦沟,大障沙场鼙鼓秋。苏君欲语道未得,山鬼叫啸江灵愁。
请君急与枣木刻,空明下有蜿蜒宅。升天倘要□朝词,夜半风雷留不得。
再韵谢黎月罔笔墨丹砂之贶
今君好赐及层颠,怜我幽篁不见天。束缚遣前浮月窟,品题称绝重黟川。
药来南海增新价,剂入西窗煮晚烟。惟有吟哦相报答,为君涤砚试新泉。
画卷四虫 蠹鱼
生无一点烟火食,死有千年书传香。饮墨为何疑罚谪,成仙缘此信荒唐。
左臂痛
人生两臂重天下,濠上仙翁语意高。不以拾遗曾坠马,可教吏部废持螯。
风寒欠护知谁过,药裹频更藉汝曹。安得慈悲有千手,一枝才是九牛毛。
至日次韵
混辟无穷运以刚,积阴打底有微阳。驱驰道路年光晚,收拾身心意味长。
三日南风天不雨,一编周易鬓微霜。乾坤只在梅花上,梅不能言心自香。
毛竹山四首 其一
租地编茅且数椽,孤悬浮寄亦堪怜。山深无复农桑事,别有人间种药田。
送雪溪徐高士之越三首 其二
雁雁欲啼江上秋,旧题诗在水边楼。潮风一夜移帆去,明日书来是越州。
赠庐陵张济夫陈子豪二首 其一
凝霜截晓小春寒,争道鞭靴行路难。客有儒官敲竹户,老夫犹得汉仪看。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
时危多难合驱除,安见娇儿竞挽须。支厦可能扶绪汉,誓江犹欲活全吴。
疑从马革无还璧,忽得蝇头似串珠。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
范蠡祠二首 其二
载得蛾眉共五湖,风流应是阿甄如。越王不作曹瞒语,杀贼今年正为渠。
己卯秋社
社公水又一番新,阵阵秋风入白蘋。归燕去如秦逐客,羁鸿哀似楚累臣。
青山有约堪娱老,红树无情强作春。好为麻姑问人世,如今几见海扬尘。
题梅友吟稿二首 其一
三友风流已画图,梅犹君友意何如。梅言毋友不如己,定是君诗也似渠。
邀季竹堂过崖下
君是寻诗是探梅,柴门几日为君开。崖前路近行春好,只为梅花直一来。
次曾楚山
自笑忧兵阅四州,此身只为苦吟留。林栖几见芦穿膝,室毁欲无茅盖头。
岁月巧将吾辈老,江山唤起故人愁。诗来忽作山阴想,问字敲门可得不。
题曹怡轩樵笛吟稿四首 其三
吟到古人诗近道,洗空凡马画通神。浣花溪上惊人句,剪绿裁红不当春。
送官出守平江二首 其一
天上红云第二班,乞身祗要觅祠官。清朝得路祗来有,晚节全名人所难。
歇马重来森戟近,携龟已放去船宽。待公过阙争留相,温国风流此日看。
第四桥
赠陈子正造墨
昔人论墨陈为贵,子姓为陈业更专。问子去玄知几世,童乌有艺亦能玄。
次李玉峰见寄
四方上下忽相从,君信西来我信东。剡雪不乘清夜兴,军山依旧梦魂中。
合离有数机如发,岁月无情鬓欲翁。斜照一林云百树,吟筒翻作递愁筒。
次韵谢吴宜斋
风谊今湖海,交游独子推。软尘胜道战,清气压囊诗。
谷派谁能续,灵风渐许卑。劘坚吾岂敢,犹欲起疲师。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225篇诗文
题梅友吟稿二首 其二
次楚山见寄
寄题崇仁吴甫伯寿康堂
次刘苍涯见访
茶陵道中
校文京庠呈黄立轩朱南湖十首 其四
再韵前人请断来章之作
送黄仲与之崆峒任
校文京庠呈黄立轩朱南湖十首 其八
食蟹九首 其二
送娄高士归渝
和周平洲韵
寄杨隐岩二首 其一
丁节林吟卷
送曾寺簿知南安二首 其一
题穆叔晦雨净风香亭三首 其三
校文京庠呈黄立轩朱南湖十首 其五
虎皮送周竹友
邓梅臞雪篱图
寄题李叔谊莲峰书院
琵琶亭二首 其二
东西林二首 其一
和烧榾柮韵
树老
同林城山杨学舟游虎丘
题揭梅窗诗卷二首 其一
姑苏台五首 其一
邵中立六香吟屋歌
次黎宰并柬曾楚山二首 其一
挽龙梅癯
题杨达可梅楼二首 其一
食蟹九首 其五
垂虹桥三首 其一
赠熊古月
勉友人归庐陵
寄题邹氏观梅亭二首 其二
读文山诗
姑苏台五首 其四
湖海
和曾楚山忆苍山韵五首 其一
和晏司法吴城山道中韵三首 其三
壬午九日士资自广运铁南雄归途过家士贽士赟有诗因用韵
次使长劝农喜晴韵
太平寺元罗寇故基
九月十日府委撞点巡铺马上得四绝 其二
题揭梅窗诗卷二首 其二
书罢偶成
送曾寺簿知南安二首 其二
归自城外
出船
与刘两峰
送吕秘书中归清凉二首
赠丁高士三首 其二
请兵道中作
次韵郑琴山并谢中书君之贶三首 其二
雪夜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