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丁高士三首 其二

赠丁高士三首 其二

宋代 萧立之

参诗安用走天涯,学诗学仙同一家。何处归来有诗法,麻姑掷米作丹砂。

诗人萧立之的古诗

送官出守平江二首 其一

宋代 萧立之

天上红云第二班,乞身祗要觅祠官。清朝得路祗来有,晚节全名人所难。

歇马重来森戟近,携龟已放去船宽。待公过阙争留相,温国风流此日看。

至日次韵

宋代 萧立之

混辟无穷运以刚,积阴打底有微阳。驱驰道路年光晚,收拾身心意味长。

三日南风天不雨,一编周易鬓微霜。乾坤只在梅花上,梅不能言心自香。

画卷四虫 蛙

宋代 萧立之

君王坐底有揖客,未觉当年一部哗。可恨人间失蝌蚪,却从月里著虾蟆。

题云心适楚吟稿

宋代 萧立之

■翠重阴一握天,旧来此地著吟仙。自题淮海短长句,又□郴江二百年。

夜雨滋兰深屈畹,春风种橘长苏泉。监州文采推南阮,夔后留看适楚编。

挽龙梅癯

宋代 萧立之

湖海青灯旧,山林白发长。进书犹秘府,封斧匆崇冈。

文墨流千古,功名付二郎。长年不忘念,哀些谩悲凉。

观楚山关庙长篇记旧读史成唐律

宋代 萧立之

振世威名一宝刀,紫髯郁郁见人豪。受恩刘氏郁非二,报效曹公义亦高。

须信千年存庙食,不应一死误儿曹。江南处处新祠屋,可使雄兵叹不遭。

壬午元日试笔有怀十翁楚山先生两章奉寄 其一

宋代 萧立之

年似渭滨人样子,竹房深夜一灯青。老莱有妇能言语,元亮无言亦典刑。

诗到夔州尊绝倡,人瞻鲁殿兀苍冥。写添涧谷成三老,洛下风流可得成。

壬午元日试笔有怀十翁楚山先生两章奉寄 其二

宋代 萧立之

记前壬午甫能冠,甲子周回有此年。方寸可耕宁要地,须臾毋死尚观天。

史无一事贤黄宪,士有终身感鲁连。万里梅花一樽酒,青山不尽水无边。

太平寺元罗寇故基

宋代 萧立之

岁月吾生晚,兵戈此地曾。山川如有数,险阻尔何能。

烟雨桑麻利,箪瓢粥饭僧。凭闲供一啸,深谷或为陵。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

宋代 萧立之

时危多难合驱除,安见娇儿竞挽须。支厦可能扶绪汉,誓江犹欲活全吴。

疑从马革无还璧,忽得蝇头似串珠。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

食蟹九首 其二

宋代 萧立之

横行颇有壮士气,黄中似是君子人。当年水底缘谁怒,此日樽前有许珍。

次黄园漕幕韵

宋代 萧立之

花如堕珥草遗簪,次第东风转作南。巢鷇欲飞看八八,径香不断胜三三。

著亭屈折谁心计,隔竹推敲客手谈。安得身闲携斗酒,趁他姚魏战红酣。

题陈广文苏山小草

宋代 萧立之

学诗学仙将无同,昔闻此语求志翁。远孙青春文字工,九仙城里鞭游龙。

三年朗吟洞天白,湖光一区开醉墨。向来雪壁涴髯秦,未许斜阳今德色。

短韵急雨鸣瓦沟,大障沙场鼙鼓秋。苏君欲语道未得,山鬼叫啸江灵愁。

请君急与枣木刻,空明下有蜿蜒宅。升天倘要□朝词,夜半风雷留不得。

与刘两峰

宋代 萧立之

可竹诗来为说君,采蘋宫冷尚疑尘。人生不幸宫奇祸,天道终当与善人。

蔡琰援琴应制曲,寿昌见母足娱亲。两峰座上客常满,芋栗杯盘日夜春。

九月十日府委撞点巡铺马上得四绝 其一

宋代 萧立之

更阑持檄走乌衣,立马阶除月上时。急唤睡魔君且去,天街聊作看灯嬉。

九月十日府委撞点巡铺马上得四绝 其三

宋代 萧立之

家家门巷月徘徊,洗净街声鼻观雷。几处狭斜和梦过,喝更人逐马蹄来。

和李后林贺黄后谷漕荐韵

宋代 萧立之

爱君满腹贮精神,王翰当年愿卜邻。一日雄文諠上国,三生太史属前身。

猎心勃郁惊残梦,新榜誇张说古人。早作功名归馆阁,诗情莫涴簿书尘。

壬午九日士资自广运铁南雄归途过家士贽士赟有诗因用韵

宋代 萧立之

惊心节物首重回,尚觉昏云黯未开。旧向醉馀狂客帽,今犹健在倒莲台。

菊如杜老开偏晚,客胜后山期不来。碌碌阿奴俱在目,剩锄菘韭种蒿莱。

题黄立轩西湖百咏三首 其一

宋代 萧立之

东南诗境有湖山,爱子敲成百咏看。历历眼中都过尽,一檠风雨客窗寒。

题丁虚江诗卷二首 其二

宋代 萧立之

华表千年化鹤归,归来言语亦成诗。当时城郭人民句,想见如今更可悲。

萧立之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22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