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八声甘州 寄无锡钱梦弼 此下丁藏付藏钞本,

八声甘州 寄无锡钱梦弼 此下丁藏付藏钞本,

元代 谢应芳

记年时东走避风尘,随处觅桃源。偶相逢一笑,堠山西畔,乔木参天。百尺元龙楼上,下榻许高眠。鼓我瓠巴瑟,鱼鸟欣然。每日春风池馆,有竹林诸阮,醉袖联翩。要簪花捧砚,常挟两飞仙。又安知、桑田变海,竟飘零、老去雪盈颠。绨袍外、故人余意,肝胆雕镌。极是。周咏先又补此三首,误矣。

诗人谢应芳的古诗

寄卢公武兼问殷孝伯安信(时殷为咸阳县教官

元代 谢应芳

忆言雨别去涂难,喜得云归旧谷盘。
郡乘手挥狐史笔,斋居头戴鹿皮冠。
草生林馆皆书带,竹老溪园可钓竿。
为问咸阳殷博士,有无书尺报平安?

点绛唇·海上归来

元代 谢应芳

海上归来,鬓毛枯似经霜草。薄田些少。茅屋园霜小。三子犁锄,三妇供萍藻。村居好。兔园遗稿。是我传家宝。

丹阳陈天倪及其弟刚中奔牛陈心远诸羽士避兵洞庭山寄此代简

元代 谢应芳

洞庭林屋聚群山,问讯曾逢卖橘船。湖上白鱼多满尺,山中朱果不论钱。

仙家犬吠云连屋,泽国龙吟月满天。辟谷有方烦寄我,吾将多与世人传。

如梦令·一带鹤溪环绕

元代 谢应芳

一带鹤溪环绕。溪上石田多少。春雨驾龙耕,种得玉芝瑶草。堪笑。堪笑。海水几番乾了。

送秦宜仲主簿之京

元代 谢应芳

丈夫不洒离别泪,杯酒聊发《玲珑》歌。黄杨闰馀岁已久,红杏日边春正多。

子瞻手携铁柱杖,太白足上金銮坡。凤台佳景必重赋,千万寄语来薜萝。

夏五杂书

元代 谢应芳

远客相过说帝都,黄金如玉米如珠。内园人歇如花鼓,市肆尘生卖酒垆。

河北功臣称李郭,江南租税赖苏湖。明朝漕运开洋去,几日风帆到直沽。

宜山谣 其五 坎井蛙

元代 谢应芳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寄章彦复

元代 谢应芳

兰省归来日未斜,闭门尘静似山家。教儿楷字誊诗稿,遗客生绡写墨花。

太伯祠前人走马,姑苏城上树栖鸦。知君觞处多怀古,忍听《吴趋》唱小娃。

江山渔乐图

元代 谢应芳

数口妻儿网一张,船为家舍水为乡。江南江北山如画,欸乃声中送夕阳。

和灵岩虎丘感事二首 其二

元代 谢应芳

兵馀重到古禅关,无限伤心四望间。林下点头皆炮石,门前战骨似丘山。

剑池屡变珠光赤,盘石犹沾血点斑。白发破衣耆旧在,独怜宁老不生还。

雨中怀秦主簿

元代 谢应芳

东门之东西市西,人家屋头啼竹鸡。新年十日九风雨,二老几时堪杖藜。

八声甘州 为友人赠医士

元代 谢应芳

唤常娥白兔下蟾宫,玉杵捣玄霜。自焚兰古鼎,杵融灵素,默契歧黄。

不假残膏剩馥,时俗共传方。用我上池水,遍洗膏肓。

家住六龙城里,有旧家风月,三径苍筤。更一林、新栽红杏暖生香。

问年来、活人多少,只冁然、微笑说寻常。谁能为,写成佳传,汗竹流芳。

题春林雨意图

元代 谢应芳

前山后山云气浓,欲雨不雨天无风。记得去年初夏里,此时船过滆湖东。

马公振以久雨怀思作诗见寄适千墩诸友朋为谋道旁之舍因和及之并发 ...

元代 谢应芳

芳草萋萋春复春,桃花应笑未归人。数椽矮屋清溪曲,一个扁舟绿柳津。

且与往来乘款段,从教图画上麒麟。老妻颇胜刘伶妇,不惜春衣典酒频。

群鼠

元代 谢应芳

群鼠穿我墉,昼出不我避。苍头生执之,赤手遭□噬。

号呼惊四筵,狸奴尽呼至。群狸视如盲,鼠辈从此逝。

老我气力衰,长吁夜无寐。

寄径山颜悦堂长老

元代 谢应芳

每忆城南隐者家,昆山石火径山茶。年年春晚重门闭,怕听阶前落地花。

如梦令 陈彦真居昆陵鹤溪之阴,中年以来,

元代 谢应芳

,余闻而嘉之,故作此以赠满眼青山如画。说甚玉堂金马。头戴鹿皮冠,穿个布袍冬夏。都罢。都罢。心上了无牵挂。

次韵陈维寅苏杭怀古各三首 其一

元代 谢应芳

幽寻度香径,遐思倚琴台。乌喙尝胆日,雉妖捧心来。

春风煽天艳,灭国轻于埃。

题杜拾遗像

元代 谢应芳

国破家何在,穷途更莫年。
七歌同谷里,再拜杜鹃前。
胡羯长安满,骑驴短褐穿。
画图憔悴色,犹足见忧天。

寄熊元修

元代 谢应芳

佳儿发轫之官去,名父居閒味道腴。诗卷剩添兵后作,酒尊常为客来沽。

江湖结社鸥盟冷,辽海还乡鹤梦孤。烟水相望远相忆,寒云欲雪尽模糊。

谢应芳

谢应芳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173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