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点绛唇 初度作

点绛唇 初度作

元代 谢应芳

七十年前,抱麟虚负双亲梦。一襟空洞。生世曾何用。老我东门,瓜也无心种。松醪雍。泻如铅汞。时与渔樵共。

诗人谢应芳的古诗

四月二日林自■ 其二

元代 谢应芳

六幅蒲帆带雨开,■城艇子过湖来。老妻正倚门前树,雪色杨花覆绿苔。

自和述怀韵

元代 谢应芳

曾闻社酒可治聋,椑榼分来谢阿翁。才士谩磨龟砚石,贵人多佩虎符铜。

人前出语羞称好,杯后为文错送穷。连日昏昏如病蜮,不知春到楝花风。

嘉定道中二首 其二

元代 谢应芳

趁潮艇子若游龙,潮落横塘日下舂。负郭人家星散住,水边多种木芙蓉。

风入松 梅花

元代 谢应芳

岁寒心事旧相知。相别去年时。如今重观春风面,此年时、消瘦些儿。天上玉堂何在,人间金鼎频移。风尘不染素罗衣。脉脉倚柴扉。桃根桃叶争春媚,尽教他、浓抹胭脂。老我扬州何逊,陇头谁为题诗。

琼花行送盛克明教授归维扬

元代 谢应芳

扬州好花非不多,奈尔绝品无双何。水沈香滑素玉蕊,琉璃滑叶青瑶柯。

东风二月花时节,二十四桥香浸月。小山丛桂避芳尘,东阁官梅褪残雪。

向来名士多品题,栝香御史今亦知。何日移春献天子,不负此花天下奇。

答徐伯枢见寄二首 其一

元代 谢应芳

十载风尘走朔南,白头如雪面如蓝。借车载具家频徙,应俗为文笔大惭。

茅屋雨添苔上壁,竹林烟护笋抽簪。别来行路难行甚,何夕挑灯细与谈。

蓦山溪 遣闷,至正丙申作

元代 谢应芳

无端汤武,吊伐功成了。赚尽几英雄,动不动、东征西讨。七篇书后,强辨竟无人,他两个,至诚心,到底无分晓。髑髅满地,天也还知道。谁解挽银河,教净洗、乾坤是好。山妻笑我,长夜饭牛歌,这一曲,少人听,徒自伤怀抱。

赠道传上人

元代 谢应芳

偶识庐山远,山庄借屋居。拨云分腊酒,踏雪送寒蔬。

门俯溪光迥,窗含野色虚。相过两不厌,灯火案头书。

叔正过访传恢书记寄声作诗寄之

元代 谢应芳

茶泽归来王子猷,问君知与对沧洲。一湾流水市尘远,两岸人家烟树幽。

客至白云分半榻,兴来明月载孤舟。如何不到淞江上,卧看芦花雪色秋。

寄卢公武兼问殷孝伯安信

元代 谢应芳

忆昔雨别去涂难,喜得云归旧谷盘。郡乘手挥狐史笔,斋居头戴鹿皮冠。

草生林馆皆书带,竹老溪园可钓竿。独念咸阳殷博士,有无黄耳报平安。

群鼠

元代 谢应芳

群鼠穿我墉,昼出不我避。苍头生执之,赤手遭□噬。

号呼惊四筵,狸奴尽呼至。群狸视如盲,鼠辈从此逝。

老我气力衰,长吁夜无寐。

和浦玉田清明日郊行三首 其二

元代 谢应芳

一幅春云巧似裁,隔湖飞过碧山来。野桥小立题诗处,夹竹桃花烂熳开。

再和韵寄赵彦深

元代 谢应芳

平原公子午桥庄,草木当年雨露香。桂树不嫌当隐士,桃花应喜识渔郎。

锦茵醉酒冬宵暖,冰槛垂纶夜月凉。我亦欲拈横玉去,为君三弄踞胡床。

风入松 贺宜兴殷伯贤远回

元代 谢应芳

孤舟浪打石尤风。霹雳浪声中。布帆喜得归无恙,系长桥、闲似渔篷。蛟渚如今寂寂,鸥波依旧溶溶。秋花开到雁来红。金菊对芙蓉。一襟磊块都浇去,饮红灰、如饮黄封。睡到日高三丈,从他衙鼓逢逢。

登金牛台

元代 谢应芳

六龙城西吕城东,奔牛古堰卧两虹。谁筑高楼水中沚,野有蔓草牛无踪。

河边青苔生白骨,刀创箭瘢犹未没。问知八十一年前,战死当时皆义卒。

铁马遁去刘将军,大家牵羊走燕云。二百山河献明主,北驼南象今纷纷。

登临且喜得佳客,鞠育青青已堪摘。浮云世事勿复论,一醉西风真上策。

宜山谣 其五 坎井蛙

元代 谢应芳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方池诗为马公振赋

元代 谢应芳

携我方竹杖,看君方池水。宛然俯中庭,照影月明里。

清风生蘋末,素练吹不起。鱼乐鱼自知,主人亦应尔。

水调歌头 茅仲良初度席上赋

元代 谢应芳

秋色净如洗,南极瑞光多。秦驻山中隐者,弧矢挂烟萝。野老敲门看竹,珍重主人留客,呼酒泻金荷。为问春秋多少,笑道明年六十,勋业竟蹉跎。万钟禄,千驷马,待如何。洛阳城市,又看荆棘卧铜驼。且喜阶前玉树,五色*雏俱好,把此瑟琴和。一曲华胥引,双鬓雪儿歌。

顾国衡万户席上与乃翁及元璞长老数客把酒赋诗各成七言四韵

元代 谢应芳

客来寒食清明日,每日清风醉玉山。綵笔醉题鹦鹉赋,宝香频爇鹧鸪斑。

檐前修竹翠欲滴,池上小桃红更殷。按得锦筝新制曲,隔花黄鸟共间关。

和灵岩虎丘感事二首 其一

元代 谢应芳

娃宫无复有楼台,佛刹而今亦草莱。衲子尽随而锡去,将军曾此驻兵来。

青山衔日犹前度,沧海扬尘复几回。霜落吴天香径冷,断猿啼月不胜哀。

谢应芳

谢应芳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173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