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谢逸
斩新气象旧书堂,堂里幽人璧一双。雨洗花光红绕舍,风摇竹影碧含窗。
山横云外青螺髻,树列檐前翠羽幢。城上乌啼归棹急,笛声嘹亮月澄江。
玉楼春(王守生日)
春雪 其一
未放温风破柳条,先教庭树雪花飘。初疑乾雨从空堕,不觉香酥著地消。
青玉案·芦花飘雪迷洲渚
文美约游南湖戏作绝句 其二
沙井泉甘自试茶,匆匆一饭野僧家。翛然放棹各归去,不踏城西晚鼓衙。
菩萨蛮·縠纹波面浮鸂鶒
汪信民载酒令表弟吴迪吉邀予同游南湖 其二
东府文虽下,西津艇未横。莫愁官长骂,且伴老夫行。
饮酒旧无敌,能诗新有声。此樽谁可使,待倩许飞琼。
亡友潘邠老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今去重阳四日而风雨大作遂用邠老 ...
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与诸友游南湖分韵得红字
不通泮宫籍,端居常屡空。贫知俗益薄,老觉书有功。
寂无裹饭客,门前翳蒿蓬。平生眼底人,粗知吾困穷。
招呼城南游,饭我枵肠空。亭午得一饱,哦诗和秋虫。
扪腹步南湖,缓带披凉风。渐见波心莲,颇忆新妆红。
徐酌穆生醴,宛如和露浓。三咽不知味,百盏无醉容。
但可胜茶汤,留饷东坡翁。儒生本酸寒,独处罹百凶。
不谒魏元君,粗免恶少攻。
南湖绝句戏高彦应司理 其三
芰荷香里文章静,蘋藻汀边职事清。若使渊明知此味,折腰五斗可忘情。
寄徐师川
门外荒园一亩馀,长抛笔砚把犁锄。天边风露秋期近,海外交游音信疏。
扬子家贫惟嗜酒,嵇康性懒不便书。龙沙江水连天阔,尺素何当寄鲤鱼。
西江月·滴滴金盘露冷
广寿寺
学道护心城,养生戒眉斧。静知世味薄,老惬野斧语。
散步给孤园,邀我会心侣。尘清不眯眼,境静可冰暑。
莲社宗远公,竹溪仰巢父。此道不异世,今人岂愧古。
当念贫时交,重勿弃如土。
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
和徐教授与董元达
徐稚卧不起,青衫老柴门。仲舒著繁露,要明王道尊。
相逢非竟日,此怀谁与论。朗咏鄱阳篇,江南烟雨昏。
次张邦式韵
君家剑气干牛斗,焰焰寒光半天倚。胡不长携寒入秦,曳裾侯门飒珠履。
奈何俛首桁杨间,手决大狱如倾水。不向南楼按歌舞,乃提健笔誇豪靡。
独步诗坛数挑战,虽欲争锋吾老矣。晚来搜揽饥腹空,戏抱添丁玩岐嶷。
苍头剥啄叩我门,急得长篇惊抚几。嗟予敢望幼度才,哦诗粗可玄晖比。
紫囊成坏本来空,心悟香严聊尔尔。君如暂辍画眉手,我亦闭关防折齿。
送袁公发
袁公落笔清如风,妙龄场屋声摩空。陆沉簿领三十载,晚节自号无求翁。
朝廷公卿半亲旧,谁能挽致青云中。参天老柏耐霜雪,始知不与萧艾同。
俛首下邑亦良苦,此行定入明光宫。
代送柳权郡
河东夫子文中虎,笔端挥洒如飞雨。馀波覃及百世孙,翰墨风流照今古。
文章清丽有典则,胸怀恢廓无城府。拥麾山郡民气和,万顷黄云富禾黍。
公馀雅会罗嘉宾,高论峥嵘挥玉麈。皂盖双旌别汝江,去作他邦民父母。
伫看祖席列岐亭,梅影横斜媚村坞。定知玉诏下丹墀,宰府要公调鼎俎。
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送邹元佐还乡
白云英英天末飞,红蕖脉脉涧底静。北堂姑老脉妇勤,邹侯感物动幽兴。
暂将平生说诗口,试言祸福知天命。五行推步聊复尔,恐君胸中有水镜。
月中观梅花怀月上人
梅清不受尘,月净本无垢。微风更解事,排遣香入牖。
倏思阿明语,清与此花偶。天资已超轶,况得善师友。
洞然胸明白,欲扫不容帚。客来相视笑,不知语出口。
平生憎俗人,未语辄先呕。不逢屈突生,宁食艾三斗。
乃知我辈中,如师亦稀有。但想月中梅,作诗清如昼。
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163篇诗文
郊行书事
南湖绝句戏高彦应司理 其五
敝庐遣兴
寄李彬
花心动 闺情
醉中排闷 其三
梅六首 其一
游西塔寺探得王夷甫玉柄麈尾以柄字为韵
陪王守游明水 其一
寄徐师川戏效其体
送曾伯长
和陈倅灵壁寄莹中二首 其二
江神子/江城子 其二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寄隐居士
王立之园亭七咏 其四 泠然斋
送董元达
与诸友访黄宗鲁宗鲁置酒于思猷亭席上分韵赋思猷亭诗各以姓为韵予 ...
与高彦应司理游南湖
夏夜杂兴 其一
游逍遥寺咏庭前柏树以老杜病柏诗偃蹙龙虎姿生当风云会为韵得蹙字
桂花 其一
送谭子仁游太学
重阳示万霜德
鹧鸪天·桐叶成阴拂画檐
赠权师
送姜和父
寄洪驹父戏效其体
西江月(代人上许守生日)
伤徐文学
金溪董秀彦
彩烟山
端午绝句二首 其二
送李明道
寄题高彦应长官碧鲜阁
梅六首 其二
踏莎行·柳絮风轻
用汪信民韵送叔野迎妇山阳
柳梢青(离声)
谢吴迪吉以麻源桃实法制黄精见遗
送汪叔野 其一
送狄朝议
和王闲叟见赠兼简李商老
王立之园亭七咏 其五 介庵
寄洪龟父戏效其体 其一
鹧鸪天·红晕香腮粉末匀
北津渡
就陈仲邦乞菊
梅六首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