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菩萨蛮·縠纹波面浮鸂鶒

菩萨蛮·縠纹波面浮鸂鶒

宋代 谢逸

縠纹波面浮鸂鶒。蒲芽出水参差碧。满院落梅香。柳梢初弄黄。衣轻红袖皱。春困花枝瘦。睡起玉钗横。隔帘闻晓莺。

诗人谢逸的古诗

寄洪驹父兼简潘子真徐师川

宋代 谢逸

洪家兄弟皆英妙,仲氏文章独起予。天末何人怀太白,日边谁子荐相如。

东湖水落蛙声窘,南浦云横雁影疏。莫忆归鸿挥老泪,强裁诗句和潘徐。

亡友潘邠老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今去重阳四日而风雨大作遂用邠老 ...

宋代 谢逸

满城风雨近重阳,安得斯人共一觞。欲问小冯今健否,云中孤雁不成行。

与高彦应司理游南湖

宋代 谢逸

飞花眯目乱纷纷,细草裙腰绿映门。山色入帘裙可挹,湖光照座冷无痕。

揄扬春色烦诗句,排遣愁情赖酒樽。预想明年君去后,沙寒竹净野烟昏。

游西塔寺分韵赋诗怀汪信民以渊明停云诗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为韵探得 ...

宋代 谢逸

昨夜山头月,照我杯潋滟。今朝云外山,寸碧若新染。

人境两清绝,座客只君欠。俗子百无用,胜士一可念。

君如苕溪女,不妆有幽艳。又如白堕醪,虽久味愈酽。

雄文山有云,高论圭无玷。胸怀极坦夷,了不限城堑。

胡不侍明光,峨冠佩长剑。宁甘广文冷,青灯对铅椠。

何当襆被归,莫待孟光窆。放杖先生席,罢趋邦君坫。

晚行蝉噪山,晓起鸡号店。到家先过我,信若符节验。

门前马未嘶,屋上乌可占。呼儿拂几席,唤妇熨襦襜。

欲具韩子餐,恐乏鱼菜赡。但当蒸瓠壶,莫笑卢公俭。

老气得酒豪,灰寒尚复焰。虚心叩至道,膏肓待君砭。

和智伯绝句 其三

宋代 谢逸

黄四娘家花有声,杜陵野老最关情。恐遭江上春风恼,岂是哦诗太瘦生。

哭胡民望 其二

宋代 谢逸

翻手成文同舍惊,长安日饭五侯鲭。只因太史多饶舌,曼倩方知是岁星。

和徐教授与董元达

宋代 谢逸

徐稚卧不起,青衫老柴门。仲舒著繁露,要明王道尊。

相逢非竟日,此怀谁与论。朗咏鄱阳篇,江南烟雨昏。

减字木兰花(七夕)

宋代 谢逸

荷花风细,乞巧楼中凉似水。天幕低垂。新月弯环浅晕眉。
桥横乌鹊,不负年年云外约。残漏疏钟。肠断朝霞一缕红。

送鹿好古

宋代 谢逸

邑小民事简,琴樽有馀欢。才高气虽雄,心夷神自闲。

吐辞如春风,万象生笔端。向识杏坛老,不应叹才难。

山近雪云密,风动梅香寒。铜龙晓鼓鸣,画舸扬漪澜。

丈夫重离别,感慨伤朱颜。努力事明主,慎勿轻挂冠。

题叠翠轩

宋代 谢逸

星落江东化梵宫,楼台金碧骇鱼龙。此轩端有南康趣,只欠匡庐五老峰。

千秋岁·咏夏景

宋代 谢逸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西江月(木芙蓉)

宋代 谢逸

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移根栽近菊花傍。蜀锦翻成新样。
坐客联挥玉尘,歌词细琢琼章。从今故事记溪堂。岁岁携壶共赏。

送董元达

宋代 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寄查多闻 其一

宋代 谢逸

谁能货马即求船,分袂都门又一年。翳翳夏槐联骑语,萧萧秋雨对床眠。

春词 其五

宋代 谢逸

院落帘垂春日长,嫩晴天气牡丹香。细看玉面天然白,不及姚家宫样黄。

金溪董秀彦

宋代 谢逸

太白列仙人,名缀云房籍。天上官长严,宁为世间客。

醉揖巢父辈,相从竹溪逸。朝衫不上船,拜舞堕巾帻。

气吞高力士,傲睨天地窄。董侯慕斯人,作堂榜其壁。

流俗嗜声利,如舐刀上蜜。慎勿徇流俗,与侯并为七。

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

宋代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以水沈香寄吕居仁戏作六言二首 其一

宋代 谢逸

纸帐竹窗夜永,蒲团棐几人閒。万籁声沈沙界,一炉香袅禅关。

就陈仲邦乞菊

宋代 谢逸

芙蓉狼藉拒霜残,只有黄花巧耐寒。盈把已供陶令醉,落英分与屈原餐。

西江月·送朱泮英

宋代 谢逸

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入关意气喜生风。年少胸吞云梦。
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争看荀氏第三龙。春暖桃花浪涌。
谢逸

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16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