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王直方承务见寄韵

次王直方承务见寄韵

宋代 谢逸

知君才是出群雄,怜我生涯独转蓬。稚子凄凉缘岁恶,鄙夫寂寞坐诗穷。

百年鼎鼎风埃里,万事悠悠醉眼中。幸有孟光堪举案,退居真欲效梁鸿。

诗人谢逸的古诗

以水沈香寄吕居仁戏作六言二首 其一

宋代 谢逸

纸帐竹窗夜永,蒲团棐几人閒。万籁声沈沙界,一炉香袅禅关。

西江月·滴滴金盘露冷

宋代 谢逸

滴滴金盘露冷,萧萧玉宇风清。长庚入梦晓窗明。淡月微云耿耿。松竹五峰秋色,笙歌三市欢声。华堂开宴拥娉婷。天上人间共庆。

和王立之见赠四首 其二

宋代 谢逸

蛙蛤没泥涂,鲵鳅游畎浍。岂知北溟鲲,翱翔九霄外。

长安夸奢子,奔走逐冠盖。古寺有佳人,幽吟发清籁。

如梦令·门外落花流水

宋代 谢逸

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蕃马小屏风,一枕画堂春睡。如醉。如醉。正是困人天气。

送李明道

宋代 谢逸

我老不闻道,抱疴卧蓬室。有客晨叩门,竦若秋室直。

借问为谁何,吾祖乃太白。倾怀露底蕴,始恨晚相得。

时时出诗语,词源极湍激。格律竟不凡,窥祖见窗壁。

飘然别我去,此道谁知识。世岂乏金龟,恐无贺宾客。

梅六首 其六

宋代 谢逸

老大无人伴我閒,忆梅幽意颇相关。不如移植溪堂后,免使凡夫俗手攀。

端溪砚

宋代 谢逸

琢雕山骨奇,磨砻发光炯。体润云气生,寒泉洌幽井。

平生心腹交,陈玄及毛颖。德重不倾侧,中虚且渊静。

置之棐几间,吾身日三省。

游逍遥寺以野寺江天豁山扉花木幽为韵探得山字

宋代 谢逸

进不骄富贵,立朝如在山。退若羞贫贱,林泉作阓阛。

喧静本无相,了在一念间。人皆谙此理,何事可作难。

每月一会面,十客九不閒。良时况易失,逝者不复还。

老境不汝贷,毛发半已斑。游从皆胜事,栖息况禅关。

兹会若不勉,对客恐厚颜。诸人胸旷达,高韵不可攀。

此意固同晓,作诗勉我顽。

亡友潘邠老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今去重阳四日而风雨大作遂用邠老 ...

宋代 谢逸

满城风雨近重阳,安得斯人共一觞。欲问小冯今健否,云中孤雁不成行。

醉桃源(雪)

宋代 谢逸

晨光晓色扫檐晶。寒斋蝶梦惊。乱飘鸳瓦细无声。游扬柳丝轻。
书幌冷,竹窗明。柴门只独扃。一尊浊酒为谁倾。梅花相对清。

夏夜杂兴 其一

宋代 谢逸

飞飞空中萤,晔晔扬其光。假此寸草资,乘阴争炜煌。

胶胶鸡既鸣,杲杲升扶桑。神奇复臭腐,尔生何可长。

与诸友访黄宗鲁宗鲁置酒于思猷亭席上分韵赋思猷亭诗各以姓为韵予 ...

宋代 谢逸

我见俗子避百舍,一钱不直灌夫骂。灵谷峰前不水湄,谁信无双有江夏。

平生眼底无可人,子猷粗与吾同社。

故栽修竹共岁寒,不与繁花斗荣谢。疏阴时过少陵樽,斜枝最入萧郎画。

强排风雨作寒声,巧留雪月延深夜。三伏炎蒸自可逃,一榻清凉那肯借。

愿言闭关谢俗子,勿与此曹俱日化。但得风味如晋人,纵无此君自潇洒。

文美约游南湖戏作绝句 其二

宋代 谢逸

沙井泉甘自试茶,匆匆一饭野僧家。翛然放棹各归去,不踏城西晚鼓衙。

送常老住疏山

宋代 谢逸

师住疏山祇树园,卧观云气起江村。百年鼎鼎云风转,一钵垂垂老眼昏。

古殿横空森铁凤,夜潭翻浪落金盆。何时系缆西峰下,松柏阴中独叩门。

和智伯绝句 其一

宋代 谢逸

平生学道慕裴休,投老无心赏莫愁。特买扁舟载明月,谁人伴我五湖游。

陪通守承议游铁山书堂

宋代 谢逸

斩新气象旧书堂,堂里幽人璧一双。雨洗花光红绕舍,风摇竹影碧含窗。

山横云外青螺髻,树列檐前翠羽幢。城上乌啼归棹急,笛声嘹亮月澄江。

梅六首 其一

宋代 谢逸

罗浮山下月纷纷,曾共苏仙醉一樽。不是玉妃来堕世,梦中底事见冰魂。

陈倅席上分韵得我字

宋代 谢逸

竹林墙外梢,梅蕊檐前朵。万籁寂无声,夜阑耿朵火。

通守尘外姿,体道忘人我。邀客文字饮,麈风清四座。

酒酣诵新诗,老气激衰惰。公诗如天骥,逸韵谢缰锁。

小人窘驽足,十步常九跛。愿公勤鞭策,他年逢饭颗。

黄通理邀游南湖

宋代 谢逸

不踏南湖路,端居两见春。浮花空过眼,浊酒漫濡唇。

曳杖惟今日,开樽有故人。何须推物理,行乐及佳辰。

敝庐遣兴

宋代 谢逸

无客且闭门,有兴即赋诗。盘餐随厚薄,妻儿同饱饥。

读书不求解,识字不必奇。拂榻卧清昼,隐几消良时。

林莺韵古木,萍鱼闯幽池。敝庐亦足乐,陶令真吾师。

谢逸

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16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