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谢应芳
忆昔避戎马,放棹来北山。相逢适中秋,展席解愁颜。
安知复今夕,嘉燕得良会。烽烟犹眯目,惨澹千里外。
卓哉山中人,旷达谁与俦。坐客金粟冢,酌醴相劝酬。
华月出松杪,灵飙吹桂子。荷锸长自随,驹隙去如水。
摇毫写雅怀,绚烂无遗言。客亦兴不浅,斗胜寂不喧。
清欢忘城鼓,尽醉倾笑语。柱头老令威,为作八风舞。
停杯论古今,仰天问嫦娥。见此旷达士,百世能几何?
庾楼榛莽暗,牛渚风浪恶。纵有酒如渑,恐亦无此乐。
夜深月愈白,清溪归洄沿。一笑谢主人,今年复明年。
寄徐伯枢
东胶山人不出村,南州高士之裔孙。十年曾作蝼蚁梦,四壁祇有莓苔痕。
松牵女萝补茅屋,童引乳泉浇药园。别来几度屋梁月,颜色宛然清且温。
江城子 前作五月十二日寿万拙齐词,意有未
点绛唇·海上归来
送秦宜仲主簿之京
丈夫不洒离别泪,杯酒聊发《玲珑》歌。黄杨闰馀岁已久,红杏日边春正多。
子瞻手携铁柱杖,太白足上金銮坡。凤台佳景必重赋,千万寄语来薜萝。
过震泽留别智愚隐长老苏昌龄先生
淞江太湖春水生,湖边白鸥寻旧盟。远公沽酒壮行色,坡老赋诗慰别情。
燕子日长书屋静,柳花风飏钓丝轻。相过不负青山约,一棹夷犹两日程。
二月二日漫兴
东风吹散社公雨,红白花开烂锦云。时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穷文》。
裌衣试著寒犹怯,拄杖归来酒半醺。为问驿桥杨柳树,送人多少去从军。
和临寒食有感五绝 其二
烈塘坟上树如云,一扫东风十五春。不信令威归不得,竟移华表属他人。
水龙吟 题曹德祥水居
和临寒食有感五绝 其四
白发萧萧客未归,凄风紧雨禁烟时。青苔白骨寻常事,堪笑田文为客悲。
和灵岩虎丘感事二首 其二
兵馀重到古禅关,无限伤心四望间。林下点头皆炮石,门前战骨似丘山。
剑池屡变珠光赤,盘石犹沾血点斑。白发破衣耆旧在,独怜宁老不生还。
沁园春 寿杜默齐,时至仕,寓吴门僧舍,吾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
过吴江三高祠
三高祠前秋水波,客来吊古悲且歌。季鹰鲁望桑梓敬,蠡也笾豆理则那。
生为越人身相越,百计谋吴吴乃灭。真忧乌喙将无情,兔死狗烹肝脑裂。
飘然携家湖海游,捧心人与同扁舟。越人誇功铸金像,于吴孰曰非仇雠。
行装重宝久弥厚,清高之风绝何有。奉尝堪笑木肠儿,忍睹荒台麋鹿走。
江风肃肃枫叶寒,扣舷折我青琅玕。灵胥怒抉海潮起,殷若雷鸣过雪滩。
和邹弘道诸公游碛沙寺
钱塘形胜接苏湖,风物于今入战图。独尔碛沙仍似旧,诸公杯酒不相孤。
远山云敛千峰出,幽树春来百鸟呼。白发老僧盘膝坐,笑看车马涉危涂。
腊月二日偕俞宽仲过筱泾僧舍蒙举似近诗次韵一首
故国溪山各远离,倚楼长笛为谁吹?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边风两鬓丝。
客舍暂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剑头炊。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约匡衡细说诗。
和浦玉田清明日郊行三首 其一
湖上新堤踏软沙,少年人面映桃花。花村风物浑如旧,独欠青帘卖酒家。
点绛唇 和林韵
水调歌头 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
刺促行次履道韵
刺促何刺促,江上秋风破茅屋。谁怜杜少陵?长歌之哀甚于哭。
故山可望不可归,髑髅台高春草绿。浮云滓日竟谁洗?烈火连天势难扑。
三农不复把锄犁,风雨荷戈城上宿。于戏人生有子作征夫,不如返哺林间乌。
次韵陈维寅苏杭怀古各三首 其四
宝鼎移炎祚,降王赴幽都。遂令虎林人,得免马邑屠。
独怜金椀出,啼杀稽山乌。
谢应芳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八声甘州 寄无锡钱梦弼
群鼠
贺圣朝 马公振见访,以词留别,喜而和之
寄径山颜悦堂长老
贺润天泽住持保宁寺
四月二日林自■ 其二
和临寒食有感五绝
题村田乐图
顾仲瑛避地嘉兴几二年闻回昆山往不见遇作诗寄之末章兼简白西长老 ...
寄题无锡钱仲毅煮茗轩
玉山邀至同里法喜寺饮别是夕酒醒梦回宿雨初霁月明可喜即景赋诗兼 ...
重游虎丘寺
点绛唇 谢万仲理惠帛
西江月 与邓景文先生干借姜尧章词
漫兴 其八
南楼令 寿陈县丞
宜山谣 其五 坎井蛙
和灵岩虎丘感事二首 其一
蝶恋花 赠万彦述莺胶重谱
慧山泉
西胶山下雪晴
苏武慢 赠徐伯枢
蓦山溪 遣闷,至正丙申作
赠董明府惠炭
祭顾玉山诗
点绛唇·老眼犹明
耕隐为萧徵士作
四月二日林自■
沁园春 寄询讲主
嘉定道中二首 其二
雨宿县学斋舍作
简熊元修
卢知州宜兴秩满以避
吴下咏怀(八首)
鹊桥仙 寄汪南轩
黄宗礼
次韵送秦文仲归海上
满江红 送马公振
满庭芳 夏五雨窗言怀
如梦令 陈彦真居昆陵鹤溪之阴,中年以来,
风入松 寄朱原道为生日贺
宜山谣 其七 鞍马劳
简无锡华景彰
狗寨谣
和王有恒野步
沁园春 晨起对雪,复写余怀
寄卢公武兼问殷孝伯安信
简钱士远
和郜彦清州判莫春寓僧舍
宜山谣 其三 枯桑
题孙彦学所藏江贯道清江泛月图
宜山谣 其一 椎髻舞
江城子 五月十二寿万拙齐
叔正过访传恢书记寄声作诗寄之
自和述怀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