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白羊口裴万户兼讯陈兵宪

寄白羊口裴万户兼讯陈兵宪

明代 谢榛

射猎遥知部伍閒,少年聊复破愁颜。奇功自出论兵外,侠气人看跃马间。

日暮皂雕盘朔漠,天寒苍兕吼西山。祭遵战守无虚策,拟待明光奏捷还。

诗人谢榛的古诗

晚登洛阳城西望灵宝寄怀许太守令夫

明代 谢榛

薄暮高城独延伫,望中飞鸟没烟树。岘山何异楚天云,盘涧更连秦甸雨。

二十年来春草长,儿童牧马向斜阳。广州人睹磨崖赋,北指中原说大方。

大梁杂兴 其三

明代 谢榛

三老遗踪在吹台,好风华月为谁来。骚人意会千年上,半醉掀髯坐石苔。

章景南署中对竹

明代 谢榛

谁种此亭竹,当樽一问君。相看成野意,自觉远尘氛。

幽色霜前见,秋声月下闻。醉来堪隐几,清梦入湘云。

寄上赵王枕易殿下

明代 谢榛

松桂兔园秋,谁从帝子游。清风闻玉笛,夜月见琼楼。

旅雁复南下,官河长北流。应怀谢庄赋,吾意老沧洲。

清凉山秋夜听儿元灿弹琴

明代 谢榛

吾儿解幽事,露坐一弹琴。声落石崖迥,兴当秋夜深。

潭龙乘月色,山鬼傍松阴。飒飒天风起,清商满翠岑。

武安除夕酌王抑之宅其子易从易知侍侧

明代 谢榛

旅况乘时切,年华隔夜新。捧觞君二子,弹铗我孤身。

地得青山赋,天留白发人。谁为岁寒侣,松老见龙鳞。

送杨玉伯归泾阳

明代 谢榛

凤凤城南杨柳丝,当春袅袅牵别离。古人折赠意偶尔,至今千里传相思。

风吹柳花正西去,黄鹂唤春春不住。落日关河怅远人,青丝白马归三秦。

壮年不叹功名薄,独将宝剑淹风尘。有时大笑对樽酒,七雄能战不能守。

燕昭之策非远图,空使黄金高北斗。君才落落谁见知,且向沧浪随钓叟。

秋来水上烟云重,慎勿濯足惊鱼龙。

留别陈大参粹中二首 其二

明代 谢榛

别后缄书少,天骄数往还。正忧烽火急,翻羡草茅閒。

积雪犹平涧,残阳半在山。相逢春尚浅,杨柳未堪攀。

本公房

明代 谢榛

满山寒色万株松,天外遥传日暮钟。但见檐前起云雾,不知钵底卧蛟龙。

西亭中尉雅集

明代 谢榛

骚侣夜同酌,酣歌风月斜。古人自风调,今代几名家。

客久鬓将雪,天寒梅正花。谁知献赋意,对尔一长嗟。

寄蔡衡州子木

明代 谢榛

闻道湘东胜,偏宜游宦情。山川壮荆楚,翼轸丽玑衡。

白雁夕连渚,丹枫秋满城。楼高分岳色,地迥散江声。

早岁能为郡,中原旧著名。有才逢圣代,不寐为苍生。

驿使无书札,蛮方尚甲兵。何时同醉赋,上苑待春莺。

除夕过东林寺同晓公谈禅

明代 谢榛

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灿炭。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

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

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

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

春日同双泉清泉涌泉西泉四将军园酌

明代 谢榛

南园鸣布谷,烟雨万家春。庭草乱依榻,山云低傍人。

当歌惟胜地,快意几芳辰。醉杀高阳客,花前倒葛巾。

元夕同李员外于鳞登西北城楼望郭外人家时经兵后慨然有赋

明代 谢榛

仙郎邀我元夜游,联镳驰向都城陬。凭高北望馀杀气,初春惨淡翻如秋。

银花无光火树死,月明空作金波流。忆昔华灯乱星斗,天叫陆海通瀛洲。

美人盛服散香霭,侠少相随簇锦裘。万家歌舞帝王州,广衢深巷连崇楼。

杨枝插门春不见,膏粥祠户今何由。燕京女儿去朔漠,紫姑寥落亦含愁。

城中箫鼓太平象,城外风烟边戍头。御宴黄柑存故事,浊醪不解骚人忧。

洞庭佳酿醉方休,来岁今宵复何处,客踪宦辙如云浮。

嵩阳书院观碑忆李宪副元树 其一

明代 谢榛

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见题名。当时若赋阳春调,独立中原和楚声。

邹子序见过有感

明代 谢榛

湖上青山旧业存,橘花春冷白沙村。遥思社日邻翁醉,燕子飞来空闭门。

重九董户部子才过邺饯别北园赋得中字

明代 谢榛

上客论交樽酒空,高台送别剑歌雄。半天白雁登临外,九日黄花聚散中。

草树西看凄晚照,关山北去急秋风。青云各重功名念,动说匡时有异同。

石佛废寺

明代 谢榛

峡转逢孤寺,庭荒起暮烟。石堂惟有壁,松树不知年。

劫火关尘世,名香断胜缘。登临霜草地,想像雨花天。

何处飞驯鸽,无由见老禅。梵音泉自落,法镜月空悬。

净土还如此,浮生重惘然。门前车马客,谁复问青莲。

夜集吴比部鸣仲宅赋得秋月

明代 谢榛

庭草惊秋白露垂,冰轮渐觉度河迟。光临凤阙渐钟断,寒入龙庭画角悲。

天际几看鸿雁影,山中又老桂花枝。共知庾亮南楼夜,曾为勋名感鬓丝。

送王大参明甫之秦中兼寄张方伯子文

明代 谢榛

岛夷能禦待论功,歌起渔樵吴会同。兵甲威名悬海上,旌旄行色入关中。

金城远抱山河地,宝气犹存秦汉宫。君见张衡正秋兴,三峰欲赋两争雄。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