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春日同李于鳞王元美比部集韦氏水亭得韵二首 其二

春日同李于鳞王元美比部集韦氏水亭得韵二首 其二

明代 谢榛

我来凭水槛,坐久夕阳斜。聊复祛尘事,相将揽物华。

河山百战地,桑柘几人家。纵有明春约,还看何处花。

诗人谢榛的古诗

寄赵总戎公僎

明代 谢榛

闻道干城将,频年未解颜。身危征战后,名定是非间。

海月窥龙剑,沙云接雁山。谁怜赵充国,白首卧榆关。

新乡城西昔送李学宪于鳞至此感怀 其二

明代 谢榛

望望崆峒倚赤霄,广成何日一相邀。凤台月出谁同醉,独爱秦声听玉箫。

漠北词 其一

明代 谢榛

大漠萧萧黑水流,健儿七月换羊裘。骆驼背上吹芦管,日暮长风动地秋。

送杨员外子畏之江东

明代 谢榛

龙剑千里神相通,心知不在离合中。都亭久别不一晤,美人又去长江东。

帆外水天渺无际,白波如练摇丹枫。阊门樽酒复谁同,孤怀惨淡生秋风。

乱草已非伍胥宅,百花曾绕吴王宫。霸业往事但明月,浩歌五湖惟钓翁。

虎丘凭高正慨古,飞鸟远没苍烟空。莫忘词客疏幽意,老却春洲芳杜丛。

望嵩峰漫题

明代 谢榛

嵩峰欲赋客徘徊,野菊馀花石上开。何处青山不秋色,白云有意傍人来。

寄曹中丞

明代 谢榛

一自西河别孔融,楚天诗兴复谁同。青荷渐长黄梅熟,人在江楼细雨中。

吴子乔有弟从方士数年不归因访于梁宋间赋此以赠

明代 谢榛

北来寻弟意何长,梁沼孤鸿又夕阳。消息难真悲道路,飘零未定感星霜。

独吟灵运三春草,谁见初平万石羊。早晚相逢话丹诀,洞庭回首树苍苍。

雨雪曲酬戴锦衣伯常见赠

明代 谢榛

穷冬雨雪白浩浩,蓟门万木惊春早。横笛谁吹出塞声,梅花乱落关山道。

海云不散寒悠悠,客怀无那空倚楼。有人忽赠阳春曲,坐吟驱我羁旅愁。

风流云是楚望子,家在郢中四十里。三十年来锦作衣,天颜咫尺多清辉。

金阙门中鸣佩入,玉河堤上摇鞭归。归来对酒兴不尽,月明更奏飞龙引。

郑侍御元寿见过时谪深州

明代 谢榛

世事相论感慨深,坐来庭树动萧森。才堪经济酬明主,官到艰虞是好音。

白简尚驰双阙梦,黄云遥系九边心。京畿父老望骢马,莫为交游恋故林。

送栗道夫下第归上党

明代 谢榛

早岁名成庾信流,春风走马向燕州。壮心对酒走长剑,华发论文一敝裘。

落日寒生杨柳陌,乱云晴绕凤凰楼。圣朝何事淹才子,归卧青山复几秋。

柬南泉君园居

明代 谢榛

几日违禅宇,遥闻钟磬音。谁同赋诗兴,自定奕棋心。

雨歇亭台爽,烟含花竹深。眼前幽意足,清旷亦山林。

晚登洛阳城西望灵宝寄怀许太守令夫

明代 谢榛

薄暮高城独延伫,望中飞鸟没烟树。岘山何异楚天云,盘涧更连秦甸雨。

二十年来春草长,儿童牧马向斜阳。广州人睹磨崖赋,北指中原说大方。

九月雪

明代 谢榛

雁拂同云过戍楼,菊花含冻不成秋。迷茫夜拥金微路,未寄寒衣人正愁。

过仪封呈大司马王浚川

明代 谢榛

行客度河甸,空林寒日初。风高脆蒲苇,水落困龙鱼。

民物诛求际,边陲战伐馀。济时须大老,莫恋草玄庐。

雨雹有感呈宋大参

明代 谢榛

客窗午睡晚来起,帘外明明一庭水。云是雨工碎却阴山冰,雷电相驱寒色里。

击瓦骤破群雀惊,迸阶倒回众儿喜。痴儿不解老夫忧,指点门前说未休。

苍生所望在禾黍,更欲馈饷供边头。于今宋玉夜无寐,岂待落木方悲秋。

榆河晓发

明代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谢子明别业对酌

明代 谢榛

背郭茅亭子,联镳薄暮来。田夫扫径罢,庭雀出墙回。

地僻隐狐兔,园荒迷草莱。主人久不到,黄菊向谁开。

送高生归吴

明代 谢榛

客中多病素琴孤,季子黄金更有无。花满江城春正好,一帆烟雨下姑苏。

同鲍叔愚邓廷献二明府同观太乙泉流觞

明代 谢榛

灵源喷薄处,并驾远看来。野鸟夕争下,山花寒自开。

流觞几曲水,倚杖半岩苔。秋兴能同赋,谁齐潘岳才。

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其一

明代 谢榛

海日高临塞上城,汉家诸将久屯兵。断云飞去辽天阔,北望燕然万古情。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