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漠北词 其一

漠北词 其一

明代 谢榛

大漠萧萧黑水流,健儿七月换羊裘。骆驼背上吹芦管,日暮长风动地秋。

诗人谢榛的古诗

暮秋柬沈参军禹文

明代 谢榛

参军逸气佩吴钩,烽火惊心又暮秋。乱后登临惊有赋,望中风景独深愁。

边隅树色空军垒,东北笳声断戍楼。应惜中原多猛士,几人相见话封侯。

秋夜张太史仁伯宅留别得情字

明代 谢榛

仙郎邂逅凤凰城,不奈悲秋客子行。下榻一宵期尽醉,隔江三载愧知名。

当尊意气还他日,把剑风尘任此生。旅鬓于今空浩叹,词人自古更多情。

黄金台迥山云度,白玉堂高海月明。世事年来愁转剧,同怀祇有汉张衡。

赠史中丞文直

明代 谢榛

千载东南计,三秋战守功。阵云回气色,匣剑闭雌雄。

往事长歌外,流年高卧中。风霜惟劲竹,江海一冥鸿。

薄俗怀巢父,幽期得阮公。醉来论世故,谬许老夫同。

谒汉光武原陵

明代 谢榛

龙飞白水兆中兴,天定滹沱十月冰。半夜客星滹汉室,千年王气感原陵。

山灵松槚殊相护,地胜樵苏讵敢登。试读班彪王命论,嵩峰依旧郁峻嶒。

冬夜集张兵部茂参宅

明代 谢榛

秉烛坐深更,严城乱柝声。寒云双阙迥,夜雪万家明。

世事清樽尽,边愁白发生。匡时须计远,和敌竟功成。

自有张衡赋,谁怜李广情。剑尘时一拂,莫遣暗龙精。

暮秋夜登楼望西河有感

明代 谢榛

步屧河桥访旧游,野情物色自迟留。风林萧飒喧清夜,云月迷茫失素秋。

元亮老看荒径菊,仲宣今倚故乡楼。吾生浪迹何时定,独对沧波愧白鸥。

和王侍御沁阳再逢除夕

明代 谢榛

复此岁将尽,乌啼霜满城。孤灯千里客,夜半两年情。

北望边愁剧,西来鬓发更。乘春发骢马,犹自问苍生。

寄怀王主簿兆期

明代 谢榛

忆昔探岩壑,行吟春雪中。松门随意歇,石镜照心同。

联榻期仍拟,回骖兴未穷。一樽留谢朓,万卷比扬雄。

鹤转风尘下,鸾栖枳棘丛。于今翻百感,犹自限西东。

怀香山寺

明代 谢榛

曾识京西路,名山梵帝家。殿高千岭树,地落半天霞。

空外钟声彻,云边塔影斜。老禅相对处,笑指白莲花。

送莫宪副子良督学贵洲

明代 谢榛

芳草都亭尽酒卮,别来春夜重相思。我怜华月孤舟远,人讶文星万里迟。

巴国地连诸葛寨,湘江云度伏波祠。江山自此增颜色,漫向高秋独赋诗。

张少参子明见过

明代 谢榛

病客掩扉卧,时闻车马临。几来燕市里,能识鲁生心。

独树秋先老,浮云昼欲阴。况逢忧国际,谁为访山林。

送赵兵宪絅夫之宣府

明代 谢榛

晓发居庸道,征袍霜露侵。扬旌度寥廓,吹角动萧森。

残月楼中啸,青山马上吟。风云占气候,亭障足登临。

狐岭寒城断,龙沙秋草深。明王忧紫塞,战士感黄金。

樽俎三边策,烽烟独夜心。功成竟何处,海上有丹岑。

送陈驾部锡卿还钱塘省亲 其四

明代 谢榛

片帆飞去拂云霞,月满中秋应到家。人在长安望南国,隔江春信寄梅花。

夏日同李于鳞贾守准刘子成宗子相四比部南溪泛舟

明代 谢榛

散步过林塘,相随上野航。沿流狎鱼鸟,嚼藕得冰霜。

共拟西湖胜,还乘北渚凉。桂樽移白日,兰棹转沧浪。

杨柳缘堤合,菰蒲出水长。酣歌意不尽,晓色正苍茫。

柬南泉君园居

明代 谢榛

几日违禅宇,遥闻钟磬音。谁同赋诗兴,自定奕棋心。

雨歇亭台爽,烟含花竹深。眼前幽意足,清旷亦山林。

暮秋忆马立斋李后溪

明代 谢榛

落落商歌日几回,世情聊把菊花杯。斜阳又下岭西去,候雁还从天北来。

宋玉此怀谁与会,虞卿异代自同哀。长安有客深知己,潦倒渐非献赋才。

暮秋酬王元美见寄

明代 谢榛

仙郎久别听征鸿,两地登高怅望同。河岳愁云连赵北,海天佳气满吴中。

老来避世家难定,乱后悲秋赋转工。篱畔黄花应自惜,一枝留取傲霜风。

宿山店值雨 其一

明代 谢榛

白白楼外云,苍苍石上树。一杯仍复愁,卧听西山雨。

送陈参政汝忠还任太原

明代 谢榛

邺城春酒共跻攀,芳草相违一怆颜。北极云开燕道路,中原天划晋河山。

宦情独感星霜下,国计长忧战伐间。后夜月明千里梦,随君西度马陵关。

大梁杂兴 其四

明代 谢榛

飞楼缥缈暮云间,上有红妆竟日閒。遥望玉骢驰九陌,魏家公子射雕还。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