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日即事五首 其二

秋日即事五首 其二

明代 谢榛

燕赵多愁日,兵戈未定时。交游疏旧社,僮仆问归期。

驿路当秋断,胡笳带月悲。晓来惊旅鬓,更益镜中丝。

诗人谢榛的古诗

送吴驾部子有奔丧洛中 其二

明代 谢榛

数有趋庭梦,秋来益苦颜。高原黄叶下,落日素车还。

发变兵戈后,心摧霜露间。啼乌转凄切,泪尽北邙山。

郭寿卿园同申伯宪牛国祯诸君吟酌

明代 谢榛

苍凉海日上亭台,无数幽花带露开。人在万山秋色里,白云低傍酒樽来。

北园夏日

明代 谢榛

柴扉閒永日,稚子汲寒泉。院静鸟双下,松凉人独眠。

雨后立夏

明代 谢榛

园中绿已暗,寂寞问花神。兴托清樽酒,愁欺白发人。

山城初雨过,天地尚馀春。又与东风别,堪嗟羁族身。

望临青故里感怀

明代 谢榛

故里民居夹轩盖,五十年来几度改。当时儿曹今老大,垂髫旧识我独在。

人间醉眼莫见真,倏忽春光不相待。东西两河归一流,岸拥蒹葭秋复秋。

忆昔扬帆坐舒啸,海门北转是燕州。

答朱醉石上舍见寄次来韵

明代 谢榛

同怀两地旷交游,特向汾阴问去留。昭代应怜鹦鹉赋,丽情莫讶鹔鹴裘。

几经风雨人间路,独揽云霞海上楼。西隔太行书万里,杜蘅又老大江秋。

送白户曹贞甫之三河

明代 谢榛

御河春草才倾盖,驿道炎风复送君。候骑迟留今日醉,美人消息几时闻。

孤城北向天门近,三水东流地脉分。渐老江州白司马,建章回首隔重云。

送萧逸人归永丰

明代 谢榛

久客天涯鬓欲皤,西江归去一渔蓑。香垆峰外归云合,石鼓潭边雷雨多。

素月三秋黄鹤梦,清风千古紫芝歌。山窗幽寂谁相伴,随意鸣琴向薜萝。

阮籍墓

明代 谢榛

凉秋白露满芳荪,无限穷途旧泪痕。千古狂歌谁会意,西风原上吊诗魂。

敬轩诚轩携酒见过西岩西池同赋

明代 谢榛

日落寒城闭,天空倦鸟归。高楼才暝色,新月亦清辉。

秋兴骚人赋,乡心客子衣。王门岂无事,载酒过玄晖。

金笳曲 其二

明代 谢榛

碧眼名王貂鼠衣,天寒走马猎金微。弯弓仰射双雕下,日晚穹庐带雪归。

同李汝锡马伯龄游苏门山柬王明府

明代 谢榛

好山同一赏,行坐有莓苔。潭上幽花照,樽前白鸟来。

放歌风振木,起舞月临台。欲刻苏门石,惭非谢朓才。

送张大参汝任之浙中

明代 谢榛

汾阳赠别走诗筒,帆度春流五两风。国计更堪征伐后,人心多在去留中。

江分吴越青天合,地豁东南沧海通。雁宕飞泉旧游处,重看片雨下晴空。

寄怀顾桂岩唐蕙庵陈笔山萧仪庭四郎中

明代 谢榛

自古悲歌聚散情,索居那问著书成。世多岐路心何向,日有琴樽气自平。

鸿雁夜寒投野渚,芙蓉秋色照江城。飘蓬独拟三台赋,振藻谁齐六代名。

戍卒战来荒旧业,岛夷乱后苦苍生。身居白下瞻依切,莫道天涯远圣明。

送汪谷受之京

明代 谢榛

几度秋花君未归,风尘无倦鬓丝稀。邺城日久频弹剑,燕地寒多早授衣。

兵甲愁中生事薄,江湖梦里旧交违。逢人自说黄山胜,却忆松萝静掩扉。

法云篇送芜上人访吴楚真僧

明代 谢榛

法云不断随高踪,洗钵寒潭悟毒龙。千岁枯藤四海杖,半山古寺五更钟。

野店馀斋饲饥鸟,参禅直上匡庐峰。才尽三吴又经楚,衰草园陵不吊古。

暂寄人间未坏身,独入风林伏啸虎。夜逢老衲说楞严,门掩篝灯正秋雨。

枕上病怀赠陆道函兼谢枉驾

明代 谢榛

卧病劳相问,茫然意答迟。科头何气色,拊背独心知。

地湿霜凝草,庭喧雀满枝。君看燕赵俗,豪士岂长悲。

暮秋柬沈参军禹文

明代 谢榛

参军逸气佩吴钩,烽火惊心又暮秋。乱后登临惊有赋,望中风景独深愁。

边隅树色空军垒,东北笳声断戍楼。应惜中原多猛士,几人相见话封侯。

雁 三

明代 谢榛

冥冥见远心,向夕汀洲歇。苇花风露清,梦绕龙沙月。

寄李子田张子维胡懋中三内翰

明代 谢榛

久违三太史,何日睹清标。帝里书难达,云山梦岂遥。

玉堂频促席,紫陌更连镳。风雅流元气,赓歌起圣朝。

人间传白雪,仙路共青霄。几见燕霜下,偏惊御柳凋。

明光草诏处,长乐度钟宵。信是非凡骨,应期王子乔。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