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 其三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 其三

元代 徐贲

阁晚飙初歇,池萍水不漪。众禽鸣未定,独鹤宿常迟。

无闷杯仍酌,多眠枕屡欹。黄梅时节里,常是雨丝丝。

诗人徐贲的古诗

居龙河寺怀高季迪(二首)

元代 徐贲

与君长办酒家钱,共结山盟与水缘。
今夜重思旧游处,一龛闲坐佛灯前。

钱氏池园燕集得春字

元代 徐贲

幸存万死一吟身,燕赏良时岂厌频。开到栋花风乍暖,啼残桑扈雨辞春。

清樽偏解欹愁客,短发空惭对故人。经此乱离今得见,论情便觉转相亲。

贾客行

元代 徐贲

贾客船中货如积,朝在江南暮江北。平生产业江风波,姓名不入州司籍。

船头赛神巫唱歌,举酒再拜酹江波。纸钱百垛不知数,黄金但愿如其多。

须臾神去风亦息,全家散福欢无极。相期尽说莫种田,种田岁岁多徭役。

题倪云林竹 其二

元代 徐贲

江乡处处忆陪游,见写湘云数叶秋。今日仙魂乘鹤去,犹存遗墨动人愁。

春阴应秦王令

元代 徐贲

云花鳞鳞山漠漠,重城平障芳阴薄。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

草滋微湿沾芳尘,陇头不见寻花人。桃英梅萼同懊恼,水纹满涨金河春。

柳丝暝濛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新莺未换谷中声,游蜂竟失阑前影。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

江南春好多芳树,林园半是看花处。明朝重整小红车,风光满路行春去。

同唐文学肃王校书行访衍略二上人留宿真庆精舍得闻字

元代 徐贲

僧院城南僻,禅林夜见分。观心方有悟,演法似无闻。

灯影欺微月,帘阴护宿云。偶因来问竹,况得此逢君。

游浮玉山

元代 徐贲

浮玉山前路,楼船泊渚沙。蘋香风际草,杏色雨前花。

閒鸟兼湖净,游丝趁岸斜。不因来此处,那得赏春华。

赋陌上车送穆德敬

元代 徐贲

徒旅候鸡鸣,驱车陌上行。盖当寒树影,铎应晓风清。

轧轧趍前坂,遥遥计后程。双轮日千转,未足比离情。

期万佥宪杜进士徐校理游张林山

元代 徐贲

东风半寥落,游赏已蹉跎。春色邀人醉,欢情待妓歌。

花愁经雨少,莺语在山多。预作明朝约,宁辞载酒过。

题山果幽禽

元代 徐贲

秋果垂垂压树低,一枝斜出覆荒溪。幸无童竖来樵摘,容得山中野鸟栖。

听笛 其一

元代 徐贲

雨映凉天晚更新,笛声隐约在东邻。眼中多少飘零客,谁是梁园曲里人。

送彭伯忻佥宪赴河南

元代 徐贲

载笔同趋侍从班,曾将翰墨动龙颜。绣衣又向河南去,玉节新从海上还。

千里舟航通洛水,中原文物入夷山。当时不得相追饯,谩寄离情画轴间。

夜行东湖

元代 徐贲

葭菼连湖道,新寒夜更清。波摇星失影,风过雁流声。

估舶依村宿,畸人傍水行。棹歌何处起,杳渺不胜情。

寄蒋道士

元代 徐贲

云鹤飘然去莫亲,还家犹似异乡贫。已知静乐轩中梦,无复玄都观里春。

绿简尽编吟后稿,朱符长佩病馀身。近闻剑迹投岩壑,终作人间避世人。

题得飞云送刘提司胜

元代 徐贲

天阔浮云远,因风捲白衣。流阴兼水净,寒影度江微。

不受歌声遏,先将别思飞。飘扬随去马,今夕定何依。

江西途中寄吴城北郭王李诸友

元代 徐贲

雨晴沙渚片帆开,葭菼飞花雁叫哀。千里有情思北郭,半年无梦落南台。

山遮故国层层出,云押长江片片来。可是宦途吟思恶,强凭尺牍浼清才。

雨后慰池上芙蓉

元代 徐贲

池上新晴偶独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连理木为何坰赋

元代 徐贲

松阳之山如游龙,粤罗浮原独巃嵸。
有坟峨峨树且封,谁其葬者楚国公。
楚公系同正献宗,煌煌炎宋祠业鸿。
若子洎孙俱登庸,德泽绵衍何其隆。
至坰七世庆未穷,坰也孝义被厥躬。
只率党序相睦雍,上以承祀弗坠躬。
下以奉亲能婉容,昊天不慭降鞠訩。
群丑戏兵侪蚁蜂,居民悉毁郊甸空。
母也奄忽时适逢,葬地罔差吉与凶。
仓皇原傍凿幽宫,礼弗克备诚匆匆。
明年又复殂乃翁,五内摧裂号彼穹。
相原石塘气郁葱,佥曰合迁母也从。
坰以体魄安其中,而更发露实所恫。
岁丙午春时雨丰,连理木生元气钟。
巨干开合敷枝葼,廿又四尺为其崇。
望如车盖俨童童,山灵挥诃护芳秾。
祯奇孰云非化工,于戏孝感天地通。
暴祥表瑞无以充,乃于兹木昭孝衷。
眉山记语具始终,乡人颂美万口同。
我闻其事愧愚蒙,作诗聊以备采风。

次韵看花四首 其二

元代 徐贲

一枝香雪倚东阑,开过清明半已残。若到东风无几日,凋零也作盛时看。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35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