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徐贲
草草重阳去不知,今朝始见菊花枝。莫言篱落秋风老,但得来看未是迟。
次韵高季迪喜予北归相访江渚之作
客里频思大树村,归来还喜旧情存。十年梦寐还诗寄,千里风霜藉酒论。
江上衣裳冬倍冷,竹间窗户昼犹昏。从今会别非遐远,不学梅花易断魂。
题杨补之十梅 其五 烟
酒熟山家梦里逢,美人别去月明中。醉遗绿带无人拾,吹上花梢飏晓风。
为开元道士题倪云林画
闻说仙人去采真,山中草木几回春。开元堂上重来客,犹是当年问道人。
送唐处敬赴嘉兴
江西途中寄吴城北郭王李诸友
雨晴沙渚片帆开,葭菼飞花雁叫哀。千里有情思北郭,半年无梦落南台。
山遮故国层层出,云押长江片片来。可是宦途吟思恶,强凭尺牍浼清才。
晚过西崦费氏别业赠明天目长老
烟光暗墟落,涧道入层层。不访中林士,那逢西崦僧。
山厨将具黍,邻屋为分灯。自觉行来倦,清谈遽弗胜。
中秋夜对月有咏 其一
拟将诗酒赏良时,久不吟诗思苦迟。无酒已辜今夜月,如何容得更无诗。
送方给事中
南风花满荔枝林,路出湖山百嶂深。惟有白云长在眼,三千里远寄归心。
次韵杨孟载感故园池阁 其三
草阁开清晚,凉生自有期。菊因风始护,竹待雨方移。
妓进调成瑟,童收弈罢棋。此时杯酒里,明月是相知。
喜高记室了上人见过
晨起扫閒斋,凉风叶满阶。吟邀邻友和,坐喜野僧偕。
雨意宜深竹,庭阴得古槐。清樽常自满,能不写幽怀。
登戴山
平田渺空旷,孤岗忽高峙。新松荫峙巅,白石缭峙趾。
初登若崭绝,稍上乃如砥。严风荡高寒,微月中霄起。
亭亭日晷侧,肃肃征鸿驶。南招天目云,北览具区水。
比来局羁绊,游遨喜兹始。同心良可重,欢言得佳士。
非惟外累遗,沉忧亦成委。薄暮聊旋归,馀兴会留此。
答故人杨宪副孟载
忆在并州喜合并,别来两见岁华更。自知诗里两情少,顿觉尊前老态生。
桑枣谁家非乐土,云沙何处是边城。怀君几度频登览,寒日千山雪正晴。
翠竹黄花二仕女图 其二
翠衫轻薄裁新蝉,琅玕献碧争秋妍。愁萦翠黛向谁是,望中九点芙蓉烟。
泪簇霜痕紫云浅,晓色初凝寒意软。卖珠小婢未还家,倚风独看黄菊花。
九日过宁真道观
数丛黄菊遍亭皋,不见南山首重搔。日暮忽来真观坐,却从画里寄登高。
宿济渎斋房
暂息郡中事,因就斋房宿。灵风池上来,花露洒馀馥。
遥峰对閒坐,微凉惬新沭。邻有道言人,往来践幽躅。
寄高士敏
霜杨渐摧绿,汀霞犹驻红。寒节郁易感,惆怅此时中。
团沙止栖鹄,惊飙迅冥鸿。启扉见殒叶,循涧惜幽丛。
怀人积瞻思,咫尺何由同。宁知登览处,结盟愈无穷。
赠山中隐者
居久辞簪绂,萧然世外心。壶成师授药,囊积自烧金。
长啸千峰表,閒行百涧浔。犹嫌樵牧到,更欲住云深。
寒食前三日适桐里见梨花
清江行尽有人家,汨汨春流涨暖沙。已自深忘寒食节,无因此地见梨花。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五 颖川
客程不论远,所愁在阴晦。恶风满川来,雨势晚逾倍。
船争急流上,寸进还尺退。枯葭夹崩沙,路转百数汇。
飒飒孤篷外,琅琅万珠碎。篙师左右呼,坐客默与对。
去心虽云迫,前途苦茫昧。德星无复睹,洗耳亦何在。
有怀仰高风,令人发深慨。
赋得桃叶渡送宋仲珩在南京
单舻饯行客,晓济桃叶渡。粼粼起横波,苒苒明芳树。
汀霞待日散,风鸳向沙聚。艳质悲已往,秾景空延伫。
昔人既怆情,兹离愈伤绪。兰觞饮为停,桂楫理还住。
临流怅莫追,清歌眇何处。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357篇诗文
宁真道馆
寓舍燕
题彭江
画马 其三
送赵乡之杭州
逢侠客
过俞幻闇故居
次韵张文学见招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九 沁渡
秋江送别图为顾员外赋
东轩芍药盛开两日雨阻未得观及往零落因惋惜赋之
名都一何绮
芟草
渡彭蠡至星子湾
十一月一日始见菊花
陆云
送张山人还天平
元宵遇雨
送张景则归天台
晚过广福精舍访传上人
送客至东迁精舍次董著作韵
爱日吟为孙希范赋
次韵杨孟载感故园池阁 其二
同黄本中山人衍略二释子会宿桐里宝师房
过妙智院临西涧望海虞诸山得尘字
长歌复短歌四章 其四
过东园有感
广州杂咏和刘主事子高 其一
始闻新蝉
与金文中、朱仲义、宋仲温过李士明鍊师,雨阻留宿,探韵得孤字。 ...
题倪云林竹 其四
答张来仪见慰丧子顺哥
山馆喜黄校理莫先辈见过
赠崔孝子
五索效韩偓 其五
春怀次韵杨署令 其二
送乌程冯明府
题亡友叶梓素所作山水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 其一
新亭送宣别驾
居龙河寺怀高季迪 其二
寄高偶仲
丁未年人日
过王伯时宅
虞文学村居
次韵颐浩知客
赋得石井赠虎丘蟾书记
送金子肃
九月八日菊同高季迪赋
次韵如律侍者
哭韩景华教谕
题坦率子画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四首)
扬州僧舍见花有感
题倪云林竹 其六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八 羊肠坂
赠陆七处士
三妇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