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淮阴县

淮阴县

宋代 许及之

甘罗古篆娑罗刻,岂但淮阴妙二罗。胯下桥边有男子,追亡拟问汉萧何。

诗人许及之的古诗

太上閤端午帖子 其三

宋代 许及之

傍阶葵萼倾红日,映水榴花染绛云。鱼戏亦知天意乐,行行吹起碧波纹。

次韵临川傅簿经过道旧之什

宋代 许及之

倾盖临川卜再逢,岁华飘忽老秋风。汗颜何补千人聚,过眼还惊万马空。

今子所淹栖棘地,曩余曾掌采芹宫。种松已长烦公问,梁栋如今中未中。

次韵诚斋寒食日雨中游上天竺 其十六

宋代 许及之

玉勒金鞍问宝装,少年有意竞春忙。不妨系日宽门禁,安得长绳尔许长。

次韵毛漳州遣价为寿二首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充位无功得放归,渊明若在耻吾师。旧交动色知毛檄,故里分甘到董帷。

顾我已沦诃谴域,如君合建太平基。竞传报政趋严召,远业真堪济此时。

已晴复阴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漠漠轻阴养絮天,长空跕跕堕飞鸢。东风吹得浮云绽,一片斜阳在晚川。

戊申岁题玉牒所壁 其五

宋代 许及之

数日清寒不肯开,枝头阁雪冷皑皑。霜禽飞去花身动,一片清香在绿苔。

王宣甫以予有诗求郑文之染髭法与其旧作暗合因录示次韵酬之

宋代 许及之

细看绿绕与红围,此地何曾著白髭。顾我全惊何鬓改,羡君犹有黑丝垂。

一皤博笑几同调,两丑相看莫敛眉。正使醉中巾帻堕,不妨齐唱赤壶词。

喜雨次韵翁常之苦热吟

宋代 许及之

羲和不弭驭,炎帝方秉机。孰不爱赵衰,谁肯触机威。

岂知铄金石,乃得齐璿玑。鹿角甫云解,葵箑无停挥。

万宝成南讹,一枕安北扉。殿閤施馀薰,茅茨溥增辉。

鼎鼎百年内,咄咄七十稀。临流抒我怀,新浴振我衣。

雷雨急生凉,天恩觉沦肌。诗来取静胜,句到不吾欺。

盛服思客位,重铠念边陲。当暑如怀秋,秋至勿兴悲。

南省帘外唱和五首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句读江西独亢宗,笔裨造化蚤论功。相逢客已传河尹,未见天教忆戴公。

欻讶鞭鸾仙尚散,犹怜小草味能同。明朝遣客方公事,醉墨何妨落暮鸿。

浮槎亭

宋代 许及之

浮图立处认槎峰,曾记浮槎是醉翁。亦似平山堂上看,阴晴山色有无中。

次转庵榴花韵

宋代 许及之

良辰竞渡常伛指,爱花颂花奚谤毁。年年五月见红榴,重著赐衣怜杜甫。

佳节有名名不去,阅甫逢辰何自苦。薄俗传讹成力竞,作戏轻生为酒使。

惆怅刘郎击节词,招屈亭前但流水。明当鍊镜非常规,我辈持觞宁越矩。

只为榴花饮亦佳,况是转庵吟入髓。浮花浪蕊竟何为,秾艳芳心诚可喜。

不应寂寞负澄鲜,同社联翩须记取。相期竟到无何乡,徙倚更约凭虚子。

次韵诚斋寒食日雨中游上天竺 其三

宋代 许及之

可是前身住寺僧,未经行处恰如曾。松杉夹径当前导,莫惜纶巾冒雨行。

题水石翎毛

宋代 许及之

此君已可人,更著水石映。水禽穿林来,相呼复相应。

寓居婺倅厅秋夜观书有感四首 其三

宋代 许及之

子城高处易为秋,密点催更响更幽。掩卷不眠阶下坐,淡云东去月西流。

读王文公诗

宋代 许及之

文章与世为师范,经术于时起世仇。少读公诗头已白,只因无奈句风流。

侍南轩先生卷云亭望岳麓积雪分韵得初作二字

宋代 许及之

新元既涉九,腊尾春未初。司寒励馀职,飞雪来庭除。

因风稀复密,潜阴惨还舒。瑞色入陇麦,祥膏润园蔬。

未足映书读,已宽带经锄。和气融比屋,所积惟林庐。

怅焉起遐观,未知问所如。南轩笑领客,操已敢作疏。

岂无门下生,不肯升篮舆。冲泥按徐辔,秀句生蹇驴。

卷云毕清集,湖山眇开予。蜿蜒翠麓中,万瓦参琼琚。

急扫供茗事,隔江竟烦渠。终日乐未央,不为食有鱼。

十韵分九人,其一固闰馀。并以属汰砾,敢下冯妇车。

屯云方杂沓,二白难踌躇。须公专吟笔,载赓仍屡书。

次韵常之用前人韵赋梅花十绝 其九

宋代 许及之

腊雪溶溶断送冬,明朝波面受春风。北园几树红苞坼,只合吹将酒盏中。

绿毛龟

宋代 许及之

五色曾呈瑞,绿毛从古稀。碧潭凝染色,逐藻长毛衣。

归牧图

宋代 许及之

爵禄不入心,牛肥了耕稼。绿阴生晚烟,归来两閒暇。

劝农毕事呈同官 其三

宋代 许及之

扶犁感尔陇头人,自古民生合在勤。五斗空餐惭令尹,可怜无补及毫分。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5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