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次韵宣甫探梅

再次韵宣甫探梅

宋代 许及之

姑射山头冰雪姿,自应不负岁寒期。一枝已共巡檐笑,半树宁忘欲雪诗。

未许佳人和月摘,且容老子受风吹。城中诗社新牢落,绝喜陶山慰所思。

诗人许及之的古诗

题萧相国庙

宋代 许及之

古庙凄凉古镇边,酂阳户口更凄然。封侯当日如今日,越使萧公剩买田。

次韵广文贺太守祈雨感应

宋代 许及之

天上为霖正玉衡,农家占雨验书檠。黄堂恳恻烦精祷,绿野欢呼得遍耕。

束晰未游犹要雨,苏端好过莫教晴。广文饭足浑閒事,吉语时闻更动情。

次韵才叔赋菊屏

宋代 许及之

宾主铛坐成三丁,以菊分题分得屏。两屏夹立分中坐,分其吉兆当屏星。

化工开花等儿戏,园子结花象物形。宗英乘船正荡漾,而我对塔方岧亭。

人幸似花同臭味,花亦与人共芳馨。菊潭之水明且清,楚畹之英驻而龄。

细思杜老看谁健,争似刘伶终不醒。男儿闻健且饮酒,良辰莫作痴冻蝇。

王晦叔惠听雨图次蔡韵奉寄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常日京华薮泽思,六年身悟画中诗。须知妙处无今古,得画还如听雨时。

再酬常之

宋代 许及之

理极终必复,孰逃造化机。司夏流中气,执衡振机威。

有怀渴云霓,不愿雨珠玑。油然起崚嶒,闪若惊霍挥。

嘉泽彻中霄,凉飙入重扉。良苗固怀新,冶叶亦生辉。

从欲天匪私,屡丰古实稀。垂老藉香火,凌晨肃裳衣。

百拜屈我躬,万感铭我肌。兹生每有逢,末路敢为欺。

正尔饱丘壑,及此轸疆陲。念终抱愧耻,已矣徒伤悲。

灵壁坝

宋代 许及之

入泗行来汴似梁,坝成灵壁水全枯。汴流可遏从渠遏,思汉人心遏得无。

同转庵诸人筠斋赏荷花次转庵韵

宋代 许及之

一笑筠斋同集客,眼看荷花笑中坼。未说赏花先赏叶,破晓清香晨竟夕。

了知出水非雕饰,乍觉临流似涂泽。多情落日助酣红,争媚清漪动寒碧。

其间得意谁最多,几个文禽不容只。锦鳞似梭跃流黄,雨盖如镕倾大白。

同社持觞聊破戒,行令传花非俚画。昆明撑舟真锦渡,太华如船俨仙籍。

明朝定尔传新篇,今日袖然有诗伯。诗来忽起西湖思,我辈已觉蓬莱隔。

忆曾画船作夜游,亲听菱歌和露摘。南高北高祇在眼,长桥短桥频泛宅。

挂冠神武吾盍归,奏篇未央君盍适。便应献策取貂蝉,焉用孤吟和蝼蝈。

功成五湖有成例,全赐西湖底分擘。回视筠斋乃坳堂,岂须更许渔争席。

红莲绿水姑相娱,明月夜光成浪获。当暑清风诵三过,真是双清泯心迹。

再读雪溪志诗 其三

宋代 许及之

万古功名米一稊,此身只合把锄犁。可怜岁晚鄱江畔,再读前贤志雪溪。

王宣甫以新妇鱼能斗为胜负鱼有诗释其讹谬次韵戏答

宋代 许及之

斓斑红黛斗芳塘,新妇鱼儿著底忙。岂为长陵鱼先后,不知濠上乐彷徉。

诗来解辨吾伊谬,我欲兼将胜负忘。蚌鹬相持堪惜许,须知旁有谢三郎。

酬常之换韵和江心寺诗

宋代 许及之

千峰屏绕浪环铺,莫把金焦作对呼。绝境谁窥全体现,小亭人号媚川图。

市声非远尘难到,塔影虽双屿只孤。大似橘洲浮不去,岳根元插赤沙湖。

次韵常之用前人韵赋梅花十绝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老来为圃万缘轻,一见梅花眼倍明。所恨平生无句眼,其如相与有诗情。

题陈正字贫亦好斋四首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只教求食傍人门,彭泽何妨作令君。乡里小儿真解事,归来草木亦欣欣。

冬至早起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百念消亡不动灰,犹怜云物拟登台。今秋幸自丰登甚,底事终朝隐隐雷。

破核李

宋代 许及之

采实傍春山,成蹊邻露井。和峤难责钱,计核破莫整。

题索笑亭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江南气候宜,冷蕊破寒枝。能共巡檐笑,何妨受雪吹。

题文与可山水

宋代 许及之

疏筱寒林手,文家富袜材。片缣云气足,彷佛认蓬莱。

题惠崇小景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寒林几吹折,冻柳不胜垂。老去机心熟,惊鸥莫浪疑。

过常山村店中见菊

宋代 许及之

黄菊娟娟媚晚秋,等閒野店亦藏幽。国香何恨成沦落,秋月春风不解愁。

罗柑

宋代 许及之

织文充革见,雾霭入怀香。亦唤罗敷种,曾闻湘水乡。

午暑睡起忽怀范武子走笔当简 其六

宋代 许及之

尔家阿换秀而温,三岁知音可共论。唱得痴顽三昧曲,新来何似许监门。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5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