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筠州赠邓汉卿

筠州赠邓汉卿

宋代 徐照

客路相逢欣道合,未尝一日不相随。
仟坛观水天晴后,古苑寻梅雪落时。
不娶自然忘世累,云山何苦动归思。
行年未老头全白,只我知君为作诗。

诗人徐照的古诗

三峡吟

宋代 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上木詹事生日十月十五

宋代 徐照

客花十月开湘桃,蓬天春浅霞烟高。
仟郎玩世跨鹏海,红龙紫仗青童翿。
星斗心胸□□□,笔端衮衮惊沧涛。
天皇庚申开凤历,百八十岁生夔皋。
彤庭射策鬼斗□,虎符分寄梁悬刀。
承华出入汉长吏,画图周室诸侯朝。
绫绮连钱蔽华屋,神奎秘画黄金标。
鹤嘴瓶深贮沆瀣,西峰倒碧翻蒲萄。

怀如顺上人

宋代 徐照

西湖湖上寺,一别二三年。
旧住房长闭,新栽树已圆。
空多相忆梦,不得寄来篇。
喜见邻僧说,归期是腊前。

入湘二首 其一

宋代 徐照

入湘无浊水,天亦悯忠臣。阴结鱼龙气,香闻兰杜春。

高吟方有思,静望忽伤神。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

采兰曲

宋代 徐照

门前春水青如罗,采兰船小长经过。未须折兰喜相赠,见此自令忧思多。

哭翁诚之

宋代 徐照

因识诗情性,为官亦是清。
吉人天不佑,直道世难行。
寄讽曾称菊,思归或上城。
赠余诗一轴,追和隔今生。

高山寺晚望

宋代 徐照

石路近门方不险,刺桐疎处见僧归。
小坡重叠无平屋,四月阴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水分湘口绿相围。
暮云不隔东南望,一片遥兼白鸟飞。

送翁诚之

宋代 徐照

又作巴陵县,南州旧有声。未凭湘水绿,能似长官清。

笛冷君山月,帆轻夏浦晴。五言多好句,颜杜减诗名。

题信州祥符寺

宋代 徐照

冰溪清绝地,谁拟此身来。寺古逢僧老,山高见水回。

岩菲寒未拆,风霭复难开。塔下看碑石,因寻跨鹤台。

挽徐一之

宋代 徐照

生平空献赋,不得似相如。
圣代无遗逸,深溪自隐居。
僧传诗藁远,鸟宿墓林虚。
有弟情还切,碑将谏笔书。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会景轩

宋代 徐照

不见日东上,西原雨一晴。
逐时看景异,风物入诗清。
立久飞云灭,身高去鸟平。
石峰何处是,归思忽然生。

送徐文渊赴省试

宋代 徐照

永州官满后,借屋静中居。
两岁不参部,一心惟读书。
孤经期榜首,行日离春初。
即有杏花宴,题诗众弗如。

筠州赠邓汉卿

宋代 徐照

客路相逢欣道合,未尝一日不相随。
仟坛观水天晴后,古苑寻梅雪落时。
不娶自然忘世累,云山何苦动归思。
行年未老头全白,只我知君为作诗。

括溪和徐文渊

宋代 徐照

隔乡山万叠,前路见新年。
云雾寒疑雪,溪乾步当船。
梅初开竹下,雁不至沙边。
共向湘中去,诗将远地传。

道书记房老梅

宋代 徐照

香有竹风知,无尘杂野姿。
为怜新白发,重记旧题诗。
藓带龙鳞剥,蜂沾蠹屑垂。
不来三十载,半树是孙枝。

题单丙文画像

宋代 徐照

几年无字学,宋代出王钟。
钩锁全遗力,锥沙不钟锋。
神明还旧观,时辈获稀逢。
点曳连烟雾,崩腾动凤龙。
势成期险峻,意造绝纤稼。
八法因知永,三分可问踪。
丰多寻圣病,求务废眠饔。
若匪蒙提耳,终难免击胸。
道玄令自悟,恩大报无从。
新砚传沅石,寒煤扫岳松。
缺碑年号在,古器土泥重。
注分元非浅,舒情似独隆。
租人脂晓辖,离馆听秋蛩。
贾岛铜为像,平原绣作容。
简编流越海,魂梦历蛮峰。
先喜趋朝日,应须领戟僮。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 其一

宋代 徐照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田新长,吟令鬓已华。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同刘孝若野步

宋代 徐照

杖屦相随步野田,坐临阶石和诗篇。要看隔水人家菊,试借系门渔父船。

且缓归情知有月,不生酒兴为无钱。寒来莫问家中事,才得身闲即是仙。

游潇东和徐文渊

宋代 徐照

天吏今如隐,相随步野坡。
山高临古郡,天小入江波。
香草春生遍,幽禽暮见多。
更增游岳思,昨有寺僧过。

会饮鲍史君池

宋代 徐照

案上一琴书数卷,不须此地有笙歌。
厌居市井观天小,喜到君家见月多。
叶满地飞随步履,鹤於人熟听吟哦。
明朝也向山上去,手把松枝养太和。
徐照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1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