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 其三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 其三

宋代 徐照

十日南山雪,今朝又北风。烧冲崖石断,梅映野堂空。

难语伤时事,无成愧野翁。一生吟思味,独喜与君同。

诗人徐照的古诗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 其二 绝境亭

宋代 徐照

高顶宜登望,吾州见地形。水通蛮国远,山出海门青。

藓径僧行迹,风枝鹤退翎。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

答徐玑

宋代 徐照

君有新诗题我石,我因吟赏每登亭。
塞门雁到云边失,海口山来树里青。
几度寄书亲入郭,有谁载酒更过汀。
欲知生事全无长,买纸闲传相鹤经。

题信州赵昌甫林居

宋代 徐照

谱按江西派,声名过浙间。
弃官从早岁,买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渔舟载鹤还。
待予归旧里,又得到柴关。

途中寄赵紫芝

宋代 徐照

筠永州同路,人如异约何。
雪风吟不废,山水忆同过。
仙去家长在,时平石可磨。
梦知归路远,全觉梦君多。

送李伟归黄山

宋代 徐照

心和无白发,长带一琴行。
几路到君屋,数峰当郡城。
妻儿贫自乐,丹药岁烧成。
未必圣明代,终令隐姓名。

江上翁

宋代 徐照

江头老翁不为贫,自织笭箵张素鳞。
明月江头春水涨,小船撑岸拾流薪。

高山寺晚望

宋代 徐照

石路近门方不险,刺桐疎处见僧归。
小坡重叠无平屋,四月阴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水分湘口绿相围。
暮云不隔东南望,一片遥兼白鸟飞。

挽陈益谦

宋代 徐照

先生胡不仕,高卧在林泉。
忧国能先见,无人肯荐贤。
月明新冢上,橘熟旧庐前。
所著书成箧,多应后世传。

湘中寒夜

宋代 徐照

本自家於越,何期滞楚邦。
吟多头易白,归切思难降。
但听风收竹,谁知雪满江。
叉鱼中夜急,烧火照楼窗。

游潇东和徐文渊

宋代 徐照

天吏今如隐,相随步野坡。
山高临古郡,天小入江波。
香草春生遍,幽禽暮见多。
更增游岳思,昨有寺僧过。

送陈池州十二韵

宋代 徐照

急诏下林间,天教公未闲。
虎符重领郡,鸳序暂离班。
道直言皆壮,心和鬓不斑。
紫骝曾识驾,白羽可平奸。
边地尘初静,邻邦化匪艰。
仍途从吏接,从乘约僧还。
旗影明寒水,梅花动晓关。
下车逢日吉,涤印破春悒。
惠政流人至,清吟俗事删。
条依萧守迹,仙认窦君颜。
千古同歌夸,期年即赐环,
敢云能下榻,同看九华山。

赠张将领十六韵

宋代 徐照

一载鄞江上,波平尘不飞。
屡成横槊句,密运若神机。
弓影盈秋月,剑光摇夕晖。
起身黄石地,成梦黑山薇。
府帅曾前席,君王拟解衣。
专鲈休在念,草木亦知威。
骨相封似贵,家乡衣锦归。
柳高戎壁峻,花近宅堂煇。
二妓吟霜竹,千金买宝鞿。
好文佳士致,起舞丽人围。
庭果丹顋润,官醪蜡脚肥。
胡琴音屈律,香篆气粉霏。
辅汉终成绩,逢刘亦有依。
儿男当富贵,得意似君稀。

春日曲

宋代 徐照

中妇扫蚕蚁,挈篮桑树间。
小姑摘新茶,日斜下前山。

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宋代 徐照

画图旧识高山寺,今在高山寺里行。
千古险峰长自直,一春潇水未曾清。
孤城吹角寒猿应,破屋寻碑野鼠惊。
天遣二人来远地,要将新景就诗名。

送徐玑

宋代 徐照

一舸寒江上,梅花共别离。
不来相送处,愁有独归时。
去梦千峰远,为官三岁期。
思君难可见,新集见君诗。

酬赠徐玑

宋代 徐照

每到斋门敲始应,池禽双戏动清波。
爱闲却道双官好,信僻如嫌有客多。
字学晋碑终日写,诗成唐体要人磨。
山民百事今全懒,只合烟江著短莎。

游雁荡山八首·大龙湫瀑布

宋代 徐照

飞下数千尽,全然无定形。
电横天日射,龙出石云腥。
壮势春曾看,寒声佛共听。
昔人云此水,洗目最能灵。

中夕

宋代 徐照

中夕独依依,闲行未掩扉。
水边山出月,松上雨沾衣。
棹响初如近,萤光渐欲稀。
不甘尘内事,长与此心违。

各远祸

宋代 徐照

拙鸠巢杉刺棚,曙出昏入俱不鸣。
双雏脱壳羽翅生,母来哺餵雏无声。
鸠能默默各远祸,一日高飞啄庭果。

括溪和徐文渊

宋代 徐照

隔乡山万叠,前路见新年。
云雾寒疑雪,溪乾步当船。
梅初开竹下,雁不至沙边。
共向湘中去,诗将远地传。
徐照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1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