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吉州永庆寺

宿吉州永庆寺

宋代 徐照

古邑溪边寺,吟人爱寂寥。
少僧斋室废,乞食钓乡遥。
钟韵含霜气,楼檐近斗杓。
汉时铜铸佛,瞻礼到今朝。

诗人徐照的古诗

挽王大夫

宋代 徐照

两行身为郡,里中如不知。
民归清净化,家似困穷时。
秦木凄秋韵,湘云结暮姿。
若无遗爱在,何得后人思。

爱梅歌

宋代 徐照

紫琳联坳蘸黟漆,破帽笼头醉拈笔。
解返冰魂化墨倦,青皇尽把韶华失。
巧分六出騃滕六,迅折千葩怯殷七。
笑笑先生懒学画,花光仁老毛欲栗。
可笑梅山翁,一夜吟诗便来乞。
无声与有声,画妙诗骚两清逸。
见说鹅溪出好绢,谁能为买三百疋。
长条短棘椒藟萌,折榦稀枝瘦虬屈。
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
更画庾岭三十本,雪月风烟意非一。
君不同见翰林走旁访消息,寒城日日骑驴出。
又不见杜老当年酒不。

同赵紫芝宿翁灵舒所居

宋代 徐照

不期欣会面,如即失炎蒸。
废寝看迟月,同吟忆远僧,
过旬河复见,无雨露多凝。
得句争书写,蛾飞扑灭灯。

题怀素台

宋代 徐照

昔时怀素屋,临郭少埃气。
草没栽蕉地,云藏瘞笔坟。
年深碑不坏,名重世间闻。
钗服吾能识,犹如已见吾。

刘明远会宿翁灵舒西斋

宋代 徐照

秋色侵肌骨,还将鬓色侵。
自来难会宿,安得废清吟。
竹露滋丛菊,邻钟觉曙禽。
城中同此月,不起故山心。

柳下闻蝉

宋代 徐照

晚凉多处听蝉声,齐女当年变化成。
不合着身杨柳上,也令千古动离情。

林中奉酬翁卷

宋代 徐照

已毕林中事,云烟隔暮城。
古松知鹤老,沙水见鱼行。
坐形生影,穷吟谷应声。
嗜茶因识谱,寻药忽遗名。
日吉期蜂分,山晴放犊耕。
喜幽从地僻,不学负时清。
缘荠同家食,披藤发野情。
松庐极邻并,归计几时成。

筠州送赵判院归九江

宋代 徐照

相逢今半月,夜雨厌同闻。
远地长为客,还家极羡君。
诗低劳尽写,茶美许重分。
一马冲寒去,庐峰正雪云。

筠州赠邓汉卿

宋代 徐照

客路相逢欣道合,未尝一日不相随。
仟坛观水天晴后,古苑寻梅雪落时。
不娶自然忘世累,云山何苦动归思。
行年未老头全白,只我知君为作诗。

送陈池州十二韵

宋代 徐照

急诏下林间,天教公未闲。
虎符重领郡,鸳序暂离班。
道直言皆壮,心和鬓不斑。
紫骝曾识驾,白羽可平奸。
边地尘初静,邻邦化匪艰。
仍途从吏接,从乘约僧还。
旗影明寒水,梅花动晓关。
下车逢日吉,涤印破春悒。
惠政流人至,清吟俗事删。
条依萧守迹,仙认窦君颜。
千古同歌夸,期年即赐环,
敢云能下榻,同看九华山。

题愚溪堂

宋代 徐照

水流深见底,不是此溪愚。
谪宦休嗟命,乡人为读书。
文章传海裔,屋室在州图。
儒者凡经此,须来看所居。

怀赵紫芝翁灵舒

宋代 徐照

紫芝别我天台去,翁十深山自结茅。
但见春愁随日长,不知庭叶蔽禽巢。

溪行寄灵舒

宋代 徐照

滩恶过金水,波声远亦闻。
诗同家信发,灯赂钓船分。
数夜仍无月,看山半是云。
又须登岸宿,囘望却思君。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 其二 绝境亭

宋代 徐照

高顶宜登望,吾州见地形。水通蛮国远,山出海门青。

藓径僧行迹,风枝鹤退翎。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

题永州唐德明竹园

宋代 徐照

渭川千亩空闻说,得似君家亦是难。
畦仆不知生凤实,野翁只欲乞鱼竿。
忽惊残粉飘苍雪,最喜幽声胜远滩。
六月火云飞不尽,谁知此处独清寒。

路逢杨嘉猷赴官严州

宋代 徐照

诗合诚斋意,难将片石镌。
相逢历在道,惜别未移船。
野步僧同话,宵吟吏废眠。
思君还有梦,前到钓台边。

寄筠阳赵紫芝推官

宋代 徐照

府后岩峦众,何时访古仟。
井甘邻室共,钟远雪风传。
病去茶难废,诗多石可镌。
蜀江春未动,犹得缓归船。

挽陈西老母

宋代 徐照

夫人年八十,头发未如银。
有子缘能孝,居家不似贫。
案头经尚在,箱内药初陈。
至日西门外,无非送葬人。

访僧居

宋代 徐照

客至无他事,房门不厌敲。
好山元带郭,损屋旋铺茅。
静砌生灵药,高林出远郊。
水禽冬不见,春暖渐营巢。

赠实老

宋代 徐照

夏高头半白,不肯住招提。
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
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
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
徐照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1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