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村杂兴 其五

江村杂兴 其五

明代 杨基

东瀼复西圻,村村可钓矶。草于烟处密,花较雨前稀。

小管催莺出,疏帘待燕归。伤心新柳色,犹妒旧罗衣。

诗人杨基的古诗

湘汉秋晴图

明代 杨基

读书不愿贤良举,朝醉霸陵暮湘渚。
两鬓从添镜里霜,十年听遍江南雨。
呼鹰台上爱秋清,鹦鹉洲前看晚晴。
红叶蝉声湘寺远,碧潭鸿影汉川明。
湘波汉水愁无尽,画里江山聊一哂。
举世唯称王仲宣,当时亦有周公瑾。

即景(四首)

明代 杨基

长眉短眉柳叶,深色浅色桃花。
小桥小店沽酒,新火新烟煮茶。

故山春日(四首)

明代 杨基

寂寂青山一鸟啼,紫藤花落午风微。
不知刻漏长多少,但觉桐阴半日移。

方氏园居七首 其五

明代 杨基

旧物嗟孤剑,春风别五陵。未衰先遣妾,已静更疏僧。

往事真骑虎,中年得纵鹰。两溪千顷月,谈坐不须灯。

方氏园居七首 其四

明代 杨基

解佩酬琴价,将书当酒赀。竹楼听雪夜,梅屋看花时。

女嫁为农妇,儿从作圃师。邻翁无奈俗,招饮岂能辞。

潇湘八景 其一

明代 杨基

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巴人与湘女,相逐买盐归。

回望墟烟处,苍茫隔翠微。

送方以亨还吴兴(三首)

明代 杨基

贤女失之陋,壮夫失之贫。
相逢无所遗,慷慨不得伸。
临歧歌短章,所道皆苦辛。
淮阴未去楚,江总复仕陈。
聊沽客中酒,用酌还乡人。

寄诸葛同知彦飞

明代 杨基

白发慵梳步屟迟,老于田野最相宜。
每当酒熟花开日,正值身闲客到时。
雪屋夜灯因妇织,月波秋舫为僧移。
而今此乐同谁说,只有乡人马远知。

哭高季迪旧知

明代 杨基

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愈伤神。
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春。
文章穹壤成何用,哽咽东风泪满巾。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十首 其四

明代 杨基

望尽吴山是楚峰,一缄芳信托归鸿。丁香暗结盈盈露,豆蔻微含细细风。

春水染衣鹦鹉绿,江花落酒杜鹃红。此身曾是登瀛客,未信扶桑弱水东。

潇湘八景 其五

明代 杨基

右江天暮雪。轻帆挂春风,倒映湘江绿。天低浦溆远,归向谁家宿。

遥指落花西,黄陵庙前屋。

江村杂兴 其二

明代 杨基

陋巷泥三尺,无人访隐沦。窗鸣风减睡,炊断雨添贫。

野路花迎客,江桥柳送人。暂须依薄俗,憩此窜余身。

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

明代 杨基

夜合花边待月来,宫中郤辘响春雷。
笙调恨谱参差度,锦织愁纹宛转回。
楼上绿珠知报主,座中红拂解怜才。
伤心两炬绯罗烛,吹作银荷叶下灰。
为雨为云事两难,蕙心兰质易摧残。
筝移锦柱秋先断,漏滴铜壶夜不干。
罗幕有香莺梦暖,绮窗无月雁声寒。
芙蓉一树金塘外,只有芳卿独自看。

江村杂兴 其八

明代 杨基

斜槛俯江湍,轻帘矗小竿。柳寒莺羽湿,花暖蝶须乾。

酒或临流酌,诗多写石看。不因迂僻地,那得此身安。

鲤鱼山阻风天甚寒雨皆成霰

明代 杨基

江南天气太无凭,草色烟光暖欲蒸。
向晚鲤鱼风乍急,尽吹小雨作春冰。

春暮有感二首 其一

明代 杨基

春色鲜明不称贫,越罗川锦照乌巾。斜阳芳草川川晚,流水桃花去去春。

万里归心沤送客,片时闲梦鸟催人。五湖风雨烟波阔,便着青蓑采白绩。

江村杂兴 其十二

明代 杨基

清流曲几回,吃饭此山隈。歌断怜莺续,诗迟畏酒催。

晚晴初见月,春尽尚逢梅。归路缘江熟,支筇不用陪。

邀方员外看花

明代 杨基

金昌亭西万株花,胭脂玉雪争纷拏。
春风携酒看花去,骑马径到山人家。
花深树密无径入,下马徘徊映花立。
紫萼风微翠袖香,红丝露重乌巾湿。
别来几负看花期,客里匆匆见一枝。
白下桥边寒食后,广陵城外绿阴时。
今年花最逢春早,准拟清樽对花倒。
人意方邀酒伴来,花枝已向东风老。
花虽渐老仍堪折,犹胜纷纷满蹊雪。
且共芙蓉幕里人,坐看海棠枝上月。

秋斋杂赋五首 其四

明代 杨基

晚树霜犹碧,秋花雨未黄。戎衣轻绣锦,旅食尚糟糠。

驿路千山隔,河流一苇航。毋忧兵不战,已定法三章。

瓶中插梨杏桃李四花有咏

明代 杨基

各自媚春光,轻红映浅妆。
日融花气暖,忘却是谁香。
杨基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 19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