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杰
歌白雪,雪压樵夫樵担折。行到都门门欲开,十二玉楼歌未彻。
送陈令归无为
楚水漾轻碧,楚花飞乱红。故人故乡去,半雨半晴中。
太白桃花潭
桃花潭似武陵溪,太白仙舟去路迷。岸上踏歌人不见,年年空有鹧鸪啼。
仙居剑履
云雷峰百寻,硖石潭千尺。尘埃飞不到,山水相照碧。
右顾唐相碑,下有天师宅。古人安在哉,剑履空遗迹。
无为子六年官太常江上耆老思得一见门人求京师名笔传写以归因题之 ...
江南江北白云堆,试共幽人一展开。向道无为老居士,拟归先遣化身来。
登南楼 其三
此楼此景他州无,栏干倚遍还踌躇。主人有酒且共醉,骊歌不用催行车。
圆寂庵铭
万法一源,万念一息。法无不圆,念无不寂。强名而名,车尘马迹。
是庵何如,风清月白。
刘彦辅乞侍养
变化未随雷焕剑,晨昏愿服老莱衣。山堂大饮不敢醉,应恐倚门人望归。
还庆师扇
赠我无心著,还师理亦然。秋风归旧谷,明月上青天。
钓矶怀古十章 其三 詹何
五年南国钓烟波,妙手从来所得多。鱼引盈车竿不挠,几人施舍似詹何。
横望山
陶家旧宅寄山坳,七百年前此结茆。太尉双碑遗字晦,先生五井暗泉交。
野僧拂石为床坐,童子穿冰作磬敲。岩下清音谁解听,古声长在老松梢。
藉田集议
甸师经始遇金穰,禁籞清樽合奉常。千亩方田开帝籍,四时和气聚神仓。
青坛改卜先农兆,曲水交流上巳觞。欲识汉家林苑富,融融春泽浸长杨。
瑞竹悟老种莲
东林闻说好林泉,社会荒凉几百年。灵物孰知荒氏竹,方池新种远公莲。
华严顿净三千界,庐阜重招十八贤。应笑陶潜又归去,白云幽鸟伴归田。
禅月真堂
童子依师兰水滨,声名真是碧云人。定中传得阿罗汉,十六身中第几身。
庐山五笑 无为子
我笑无为子,游山学古人。康庐不能住,骑马入红尘。
天台三贤堂 丰干
从来清净土,鼎足圣贤聚。骑虎归故乡,世人犹未悟。
山房枕上作
十里溪源寻未见,忽逢茅屋白云堆。竹床纸帐睡正稳,无奈野猿惊觉来。
咏南山诸胜 讷斋
天道竟何言,四序自流转。乃知毗耶翁,虽默真大辨。
目前传神欧阳价
国手曾烦写几回,无人仿佛醉颜开。青铜鉴里寻常见,不谓今从笔下来。
登南楼 其二
此楼此景他州无,天高水阔连平芜。绿杨深处杏花发,日暖数声山鹧鸪。
恭轩
春雷惊起苍龙角,春风摆开紫云箨。扫断红尘摆得来,翠羽旌幢拥高阁。
高堂老人年八十,朱衣省郎侍旁立。追怀手植先大夫,栽培灌溉何勤劬。
浓阴潜蔽芝兰径,美实饱供鸾凤雏。幽轩得名名曰恭,见此还与桑梓同。
岂惟雪霜摆可改,年年高节摇清风。
杨杰
无为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与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有《无为集》、《乐记》。► 125篇诗文
魏徵君草堂
送李辟疆
浮玉僧建亭蒜山之顶丹阳新旧太守林子中杨次公首登之因名二翁亭
五云叟琴阁
五泄禅寺
天台三贤堂 拾得
题清凉广惠禅寺
子隐台
徐贤亭偶成
游宝林招李簿梅尉
屏石谣赠郭功父
天宝洞 其一
庐山五笑 远师
天宝洞 其二
钓矶怀古十章 其十 刘遗民
怀黄梅三阁
李翰林祠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
采石四咏 其二 袁宏
天台三贤堂 寒山
咏南山诸胜 狮子峰
遥碧亭
登南楼 其一
咏南山诸胜 冲泉
歌白雪 其二
钓矶怀古十章 其八 左慈
赏梅呈仲元
和酬赤松庄陈天贶
和穆父待制竹堂
庐山五笑 陶渊明
采石四咏 其四 樊若冰
咏南山诸胜 潮音堂
钓矶怀古十章 其四 鲁人
幽谷吟上欧阳内翰
送许常
钓矶怀古十章
游白云山醉题僧壁
答宗臣佳章
赞皇公祠
西湖参寥山房
题陶威公庙
琉璃轩
秀溪寒食
得安肃颜舅书再成哀词
元会
景灵宫
咏南山诸胜 风篁岭
和黄倅别诸公 其一
留题城西水磨
庐山五笑 开先招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