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夏午睡胡敬所年兄因见教作此和谢 其三

夏午睡胡敬所年兄因见教作此和谢 其三

明代 杨继盛

疏懒百年还旧癖,功名此日负初心。本来面目频频照,恐落寰中第二人。

诗人杨继盛的古诗

送史沱村考绩 其三

明代 杨继盛

官阁不传迁转报,红亭厌咏送君诗。昔乘骢老厌犹识,旧泣珠还今始知。

征雁迥随云树没,德星暗逐使旌移。彤庭久惜南迁客,共听丝纶出凤池。

闻有送赠与中官方士而起用者因遣祈雪秪风不应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风卷寒云落照斜,郊原无日不飞沙。可怜万里琼瑶雪,化作银杯散宦家。

和商中丞朱葵 其三

明代 杨继盛

检点红芳荷雨栽,平分清景共徘徊。醉倾晴日清翻舞,笑领天风次第开。

吟席珠玑超翰苑,德星芒彩动天台。西山不减东山兴,佳事还随花事来。

题梅轩号

明代 杨继盛

江南有梅不见雪,冀北雪多梅花稀。惟有中州风土好,梅花雪花相映晖。

孤根深托云石里,天与清香岂偶尔。不向春光藉艳阳,宁随上苑争桃李。

老干雪铺翻助清,层冰万丈影涵明。幽姿皎皎尘埃绝,琴瑟逼人冷气生。

万树丛中呈淡妆,百花头上吐寒芳。翛然远峤轻风起,吹落乾坤草木香。

一枝洁素羞粉白,娟娟月姬着新裳。一枝黄萼梁园发,攒金缀粟色微茫。

一枝朱英丹换骨,错认夭桃带浅霜。一枝紫蕤蕾初破,晓霞飞落绯衣傍。

一枝同心并头开,晴沙酣睡双鸳鸯。疏影笼月,瘦骨插天。

劲稍穿石,枯隙藏烟。莺蝶不相识,风雨更媥妍。冰葩冻蒂应难落,一任凄凉羌管弄前川。

古瘦清香原太始,品题群花更无比。一段幽闲惟自知,岂容凡眼窥红紫。

羡君孤梗迥绝俗,梅花如人人如玉。得意移来轩后栽,松竹交映惬衷曲。

樽酒相看花解语,似促早上金门去。商家正须和羹材,休为花神滞野墅。

花落结实调鼎春,烹来端可荐枫宸。惟愿分种千万山,以解苍生万斛之渴尘。

题郭剑泉岁寒松柏卷

明代 杨继盛

君去霜台无御史,君来秋省有刑官。百年节操惟松柏,休负当时旧岁寒。

送狄道训导李南峰掌教清水

明代 杨继盛

七载青毡多士服,九重紫诏五云开。熙城桃李紫春雨,渭水鱼龙惊夜雷。

怅望德星辞壁野,相思明月照秦台。弦歌漫奏别离调,衰柳西风无限哀。

贺狱吏孙东渠母寿

明代 杨继盛

南极星辉莱屿动,北堂萱映海天明。百年花老秋风冷,千里云孤暮树平。

赤圃生烟回紫气,青鸾传诏下黄城。题诗增我斑裳恨,几遍停思无限情。

闻筑外城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病急须从标上治,如何缓处用工夫。庸医费尽箧中药,待得良医药有无。

立春和平山韵

明代 杨继盛

残雪禁春亦不迟,晴烟送暖入帘帏。香飞别院梅初发,影过新痕日渐移。

风卷寒云山曝画,晴归庭树鸟吟诗。年来疏懒涩佳句,欲报琼瑶愧项斯。

和商中丞朱葵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得意葵花斩草栽,暂时相对且徘徊。百年殊色相谁瘦,万古丹心向日开。

不共群花发上苑,却怜异种出燕台。老天似惜倾诚苦,欲借夭桃雨露来。

陈平山鹊噪诗以此答之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好音惟恐隔深树,一听恶声共弹罗。啼鸟亦知随世变,鸦鸣何少鹊何多。

哀商中丞少峰和徐龙湾韵 其一

明代 杨继盛

忧时分外阃,何事囚西台。君为河山死,谁悲梁木摧。

法星仍近月,此日独怜才。魂魄心犹壮,奸谀骨已灰。

九日昆峰赐饮拟和刘静修先生九日九饮歌韵体 其九

明代 杨继盛

九饮浑忘披翠蓑,圣明恩厚复如何。酿成四海合欢酒,欲共苍生同醉歌。

临刑诗 其一

明代 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五岁儿入视遣归不去同宿数夜有感

明代 杨继盛

良知好向孩提看,天下无如父子亲。我有乾坤大父母,孝情不似尔情真。

见山 其三

明代 杨继盛

市朝自有武陵趣,一息无心一息闲。得意不须登华岳,樽前卷石亦青山。

因前作谕鸦鹊 其一

明代 杨继盛

宇宙到头俱梦幻,生人何必叹云泥。疏狂见惯荣枯事,鸦鹊从今俱慢啼。

怀鹤峰东城因寄 其一

明代 杨继盛

屋梁落月应怀我,春草池塘更梦谁。记得别时悬泪眼,佯为笑语怕相思。

就义诗

明代 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送万枫潭少参山东

明代 杨继盛

二月江南气尚寒,石头城外水漫漫。云连削壁千屏合,日映离觞两鉴看。

近渚晴花香细细,傍人风柳絮团团。圣朝此际求贤切,补牍还思旧谏官。

杨继盛

杨继盛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 8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