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日昆峰赐饮拟和刘静修先生九日九饮歌韵体 其二

九日昆峰赐饮拟和刘静修先生九日九饮歌韵体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二饮停杯歌二歌,西风短发任婆娑。四时佳兴俱堪赏,谁道当秋百感多。

诗人杨继盛的古诗

微雪有感

明代 杨继盛

都城夜半初飞雪,台省应多祥瑞诗。眼底饿夫寒欲死,来年总稔济谁饥。

立春和平山韵

明代 杨继盛

残雪禁春亦不迟,晴烟送暖入帘帏。香飞别院梅初发,影过新痕日渐移。

风卷寒云山曝画,晴归庭树鸟吟诗。年来疏懒涩佳句,欲报琼瑶愧项斯。

因前作谕鸦鹊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可厌老鸦常折翅,依人喜鹊亦空啼。长安公子多飞弹,且向云山深树栖。

观新历

明代 杨继盛

凤历初看小雪时,百年甲子只须臾。回头往事浑如梦,识破尘寰半局棋。

哀商中丞少峰和徐龙湾韵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中外欲交驩,书生虚将坛。可怜当日狱,乃尔借星冠。

白昼燕山暮,红云渭水寒。他年麟阁上,遗像许谁看。

元旦狱中自制弃纸灯笼狱卒以无文彩索诗赋此 其一

明代 杨继盛

风蹴水晶碎,彩联珠翠浮。何如皎皎月,是我大灯球。

题梅轩号

明代 杨继盛

江南有梅不见雪,冀北雪多梅花稀。惟有中州风土好,梅花雪花相映晖。

孤根深托云石里,天与清香岂偶尔。不向春光藉艳阳,宁随上苑争桃李。

老干雪铺翻助清,层冰万丈影涵明。幽姿皎皎尘埃绝,琴瑟逼人冷气生。

万树丛中呈淡妆,百花头上吐寒芳。翛然远峤轻风起,吹落乾坤草木香。

一枝洁素羞粉白,娟娟月姬着新裳。一枝黄萼梁园发,攒金缀粟色微茫。

一枝朱英丹换骨,错认夭桃带浅霜。一枝紫蕤蕾初破,晓霞飞落绯衣傍。

一枝同心并头开,晴沙酣睡双鸳鸯。疏影笼月,瘦骨插天。

劲稍穿石,枯隙藏烟。莺蝶不相识,风雨更媥妍。冰葩冻蒂应难落,一任凄凉羌管弄前川。

古瘦清香原太始,品题群花更无比。一段幽闲惟自知,岂容凡眼窥红紫。

羡君孤梗迥绝俗,梅花如人人如玉。得意移来轩后栽,松竹交映惬衷曲。

樽酒相看花解语,似促早上金门去。商家正须和羹材,休为花神滞野墅。

花落结实调鼎春,烹来端可荐枫宸。惟愿分种千万山,以解苍生万斛之渴尘。

见山 其三

明代 杨继盛

市朝自有武陵趣,一息无心一息闲。得意不须登华岳,樽前卷石亦青山。

同门生五十人游卧龙山寺

明代 杨继盛

出门已觉精神爽,况复阳回宇宙清。野树含烟迷寺迥,晴山披雪倚云明。

五岁儿入视遣归不去同宿数夜有感

明代 杨继盛

良知好向孩提看,天下无如父子亲。我有乾坤大父母,孝情不似尔情真。

临刑诗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朝审途中口吟

明代 杨继盛

风吹枷锁满城香,簇簇争看员外郎。岂愿同声称义士,可怜长板见亲王。

圣明厚德如天地,廷尉称平过汉唐。性癖从来归视死,此身原自不随杨。

苦冷 其三

明代 杨继盛

寂寂门常掩,素衣无缁尘。谁吹邹子律,寒谷欲回春。

送刘苏涯乡兄考绩北上

明代 杨继盛

春树苍苍春浦晴,红亭黯黯送霓旌。留连鸟语怜人别,荏苒杨花共酒倾。

桃坞雨余香气合,锦江潮尽浪痕明。烟浮晓巘巑岏碧,霞逐征帆缥缈轻。

牛渚曲通瀛海泽,缑峰迥倚秣陵城。月高鸥在镜中宿,溪涨樯疑天际行。

牛野分星惊太史,燕云如幕覆神京。枫宸报政恩波润,椿座称觞彩袖轻。

知己渐随流水远,离愁端与削山平。论交每惜松颜落,折柳应悲雁序更。

旅病偏因归客剧,梦思秪为故乡生。送君惟有东风泪,点点沾巾无限情。

闻筑外城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病急须从标上治,如何缓处用工夫。庸医费尽箧中药,待得良医药有无。

哀商中丞少峰和徐龙湾韵 其三

明代 杨继盛

燕囚羞对泣,梁狱共萧骚。功业半尘土,秋风一羽毛。

云连寇老竹,星暗吕虔刀。遥忆潇湘水,悠悠咽楚濠。

小儿索余画骑马官因索诗随吟父子问答口号

明代 杨继盛

我已因官累,尔何又爱官。街前骑马者,轰烈万人看。

和商中丞狱中生瓜二首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久狱半为家,真同故里瓜。行藏俱梦幻,阒寂亦繁华。

天遗东陵种,云封西域花。机心久已息,即此是烟霞。

见山 其四

明代 杨继盛

云烟收尽酒卮间,风静一帘明月闲。不解红尘寻远壑,漫将诗思傍青山。

陈平山鹊噪诗以此答之 其二

明代 杨继盛

好音惟恐隔深树,一听恶声共弹罗。啼鸟亦知随世变,鸦鸣何少鹊何多。

杨继盛

杨继盛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 8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