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踏莎行 有感六首 其一

踏莎行 有感六首 其一

明代 杨爵

黄叶萧萧,西风浩浩。犴中忽讶寒先到。每将心事对晴天,肯因穷老伤怀抱。

浮沤古今,云雨世道。漫把荣辱堪作笑。男儿何事郁襟怀,自有鸢飞与鱼跃。

诗人杨爵的古诗

夜初

明代 杨爵

半窗月色下长宵,照此无穷客虑遥。最是感凄一段意,北风落木夜萧萧。

春兴八首次韵 其八

明代 杨爵

山连蓟北见逶迤,小径通天傍险陂。隐谷长蔓多细草,悬崖短干少松枝。

习浮鸥子随波逝,憩树牧儿逐影移。老去登临无健力,白头空惜此低垂。

山西行

明代 杨爵

吾闻往岁旱魃灾,赫赫炎暑毒埏垓。垄上禾苗尽枯槁,茫茫千里赤尘埃。

疾威均为下土虐,山西之民尤可哀。闾里饿莩无所告,昊天又降酷烈来。

草茂秋高敌势张,戎马南侵混疆场。可怜百万生灵命,尽在边人刀下亡。

太原城外数千里,血流漂杵遍封疆。死者纵横如山积,守臣不敢奏朝堂。

杀气腾空鬼神愁,尸填沟壑水不流。旧时邑落数千室,而今且无二三留。

敌情变谲不可测,边将何不蚤为筹。庙谋要得良平策,经略须用韩范俦。

朔方世为中国患,古来谁不事先忧。君不见薄伐猃狁励士马,周王允是中兴者。

当时文武有尹公,举旗一麾清郊野。又不见汉帝当年重细柳,亚夫军前无踯躅。

拊髀思贤一饭切,魏尚复作云中守。天生我皇圣且仁,区区周汉岂作论。

常虑一物或失所,岂知边衅渎苍旻。我愿君王目视远烛沕穆,望见山西境上多白骨。

我愿君王耳聪听几万里,时闻山西哭声夜不止。

赵白楼有诗见寄次韵答之

明代 杨爵

音问来从北海上,故人遥向此相怜。难将璞璧投幽室,可把长缨濯下泉。

我自福堂安桎梏,君于陋巷诵遗编。死生穷达了无事,不负男儿此百年。

往年一士夫劝勿作诗作此以晓之 其七

明代 杨爵

雪窗若向静中寻,得见昔人藏用心。举目霄壤皆可乐,沂源正是此胸襟。

慰章秀才

明代 杨爵

多难不须日叹嗟,男儿身到即为家。阶前一片雪融处,饶我春深复种瓜。

赠苏廷诏五首 其二

明代 杨爵

罪出经年怜我深,要存男子此胸襟。闻言废食更流泪,是我怀君一念心。

送人出狱

明代 杨爵

相逢相别两经春,分袂情怀见子真。此后金吾门外过,念予还是困中人。

闲作四首 其一

明代 杨爵

斯道弥漫贯古今,幽窗正好整囚襟。毫厘乖谬正机远,一念虚明上帝临。

礼用事时为复礼,心惩失处见真心。存亡操舍皆由我,默默须从方寸寻。

四丁宁赠钱员外绪山 其二

明代 杨爵

结交结君子,茅茹自相连。媚悦增心癖,孰能示我愆。

相同即是圣,异处且为贤。以此求斯道,恐成狭且偏。

心能乐取善,善自我心全。舍己从人处,襟怀何大焉。

丁宁再告语,无我自天然。

张公弼

明代 杨爵

抱痛周君意独深,柩前一哭泪淋淋。昊天于此昭明处,照见先生一念心。

春日十二首 其十一

明代 杨爵

萋萋幽草映圜阶,羡尔逢春早意谐。此日吾生犹未泯,且歌愁句散愁怀。

谢人馈桃

明代 杨爵

念此幽囚久,相逢独见真。论心许忠孝,于义多君臣。

良士轻声誉,哲人重保身。投桃知子厚,报李愧予贫。

往年一士夫劝勿作诗作此以晓之 其五

明代 杨爵

罪人岂是好吟诗,诗是罪人自得时。独咏一声心已解,此身此罪正相宜。

读萧处士行状

明代 杨爵

纷纷落到静观中,一点浮云散太空。老笔千年心事在,未须身后问穷通。

遣偲男归秦 其一

明代 杨爵

汝自燕山归雍州,临行不免泪双流。逢人便写康宁信,宽我囚中一念忧。

送赵大尹出狱

明代 杨爵

我在关西子在东,百年适得此相逢。从今音问千山隔,人世真如一梦中。

哭李石迭

明代 杨爵

传来凶讣自中州,此地哭君欲白头。风雨几番哭梦寐,功名半世属荒丘。

五年离别心犹在,一代英豪事已休。空堕两行忧国泪,柩前一洒意无由。

闻赵白楼复总兵赠之以诗

明代 杨爵

文武俊才今再用,一身万里此长城。诗书本自儒林重,韬略复为麾下惊。

采芑妙成猷算壮,扬旗时扫塞尘清。功成待画麒麟阁,不说燕山山上铭。

病起述怀用杜工部韵

明代 杨爵

春日悠悠病已痊,狱中再得数残年。天光远照来檐隙,良友频怜到卧边。

无似懒将闲帙展,有时还是抱愁眠。感怀骨肉应分念,百口悬悬心在燕。

杨爵

杨爵

(1493—1549)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24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