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别萧生

别萧生

明代 杨起元

文明当盛世,何地不英才。岳渎分群望,贞元作合来。

万金非贵重,一诺绝安排。老我思狂简,焉知所以裁。

诗人杨起元的古诗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古人顺天命,采蕨登西山。善恶疑报施,史氏轻立言。

不患节不高,患不见吾天。求仁而得仁,圣训谁其传。

石角铺

明代 杨起元

涧溪路已熟,未觉往来频。稚子知迎我,青山欲识人。

石桥临断岸,茅屋结疏邻。马首从兹适,无劳更问津。

天关讲学示诸生

明代 杨起元

南域精华回岭海,白云情色照仙城。烘花日暖蔷薇丽,掠燕风生杨柳轻。

定坐已忘尘俗念,咏歌犹浃冠童情。千年遗范瞻先哲,万古斯文畏后生。

呈涂及春大尹

明代 杨起元

邑宰迎宾出,因之为省耕。一犁欢雨足,百室俟秋盈。

妹子渐无补,缁衣空复情。阳春如可拟,流韵满舒城。

柳师中秋寿诞

明代 杨起元

龟石潭头一草堂,中秋明月照沧浪。仰观天□何寥廓,欢与群英共霁光。

老去诗怀多活泼,重来花甲倍寻常。门生欲为先生祝,封寄南山第五章。

长至宿斋中写怀奉承同署诸君子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宇宙何廖廓,尘襟未必然。徒希来复后,不悟伏羲前。

默默吾何有,冥冥帝象先。泰然修大定,谁数小乘禅。

送李梦卿还杭州

明代 杨起元

仙李人间亦武林,朱明白下故来心。实来虚返谁知得,寄语莲池共赏音。

郊游和韵

明代 杨起元

剩有三春色,言从陆丈招。晴原低绿树,耕野逗华镳。

水活蒲争长,花繁鸟欲骄。不将棋酒至,风日大无聊。

会饯别刘承所出贰重庆 其四

明代 杨起元

圣涯无隔不须航,百姓无疮不可伤。此别丁宁唯一语,直将杯酒赞黄堂。

拟古诗二十首 其二十

明代 杨起元

明月何皎皎,当轩照我怀。中夜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精神倏飞越,上上从姑台。台上一月悬,与此同光辉。

敛襟下帘栊,流光暗相随。

寿陈母八十

明代 杨起元

君家兄弟各委蛇,寿母兹晨献寿卮。乐并埙篪承綵服,恩隆金紫照瑶池。

堂前稚子将雏戏,阶下繁花簇杖移。定爱园林多种竹,年来频看长孙枝。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五

明代 杨起元

绝学向千载,洙泗流日分。糟粕非真传,空有典与坟。

爝火当耀日,杯水救车薪。龙德如正中,利见一大人。

但恐江水深,欲从道无因。

题贞节李氏卷

明代 杨起元

氏节世所艰,抚孤非己出。虽云州官后,寒苦不出述。

孑身持门户,皓皓冰霜质。漫漫如长夜,何时见天日。

望望一孤长,渐渐孙芽茁。一绍儒家风,树立始宏达。

举世谓之艰,要以常理说。天常及民彝,惟此不泯灭。

假使当其时,失足蹈世辙。尘世三十载,繁华会消歇。

谁能欺彤管,为汝扬姱节。世隙如白驹,敢告丈夫杰。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一

明代 杨起元

西出长安门,悠悠长安道。鸣佩何珊珊,朝下日犹早。

同心各相招,稽古共探讨。小儒不足为,大儒非意料。

买椟还其珠,燕石以为宝。白日升东方,万象始分晓。

灯下吟四首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平生怙恃是吾天,弃我先今只七年。蓬叶连根飞不定,雨来空有泪潺湲。

辛卯试笔

明代 杨起元

为怜病目抛残简,并歇狂心罢远人。腊月已随寒律尽,春风应拂柳条新。

客来欲问无奇字,酒至当呼有比邻。四十五年如一梦,尚堪迷复不求真。

赠蒋兰居年兄之留都 其三

明代 杨起元

翼翼帝旧畿,神圣启兹土。皇极叙九畴,大明照千古。

赐也知仲尼,学本于文武。乾坤十二会,于今正当午。

群贤慎周旋,幸无忘鼻祖。

寄答熊文学

明代 杨起元

熊君有文我所闻,宝剑斗牛横紫氛。示我一书号兵祖,让王说剑徒纷纷。

方今圣明大无外,此书合出吾儒辈。曾记罗公夜坐吟,杀机自有生机在。

武安庙会诸友

明代 杨起元

仰止英祠大丈夫,诸君济济亦文儒。罗浮佐命自今古,白鹤游仙空有无。

会有梅花供逸兴,那无茅木助狂呼。他年吾党皆高远,敢谓迂庸辟圣途。

山中植树

明代 杨起元

我本野鹿性,十年强衣冠。欲报君亲恩,一念耿如丹。

薄驱常负疴,梦寐思湖山。山间有田畴,草屋八九间。

四岭植松竹,亦足怡心颜。系身不获图,我弟思其艰。

山上多种松,溪涧多种兰。寒梅如许树,修竹百千竿。

春至阅农功,采蕨供菽餐。我归有处所,感汝贻我安。

把袂日造兹,弟兄共盘桓。奚觉天地广,吾道自为宽。

十年计树木,光阴如奔澜。

杨起元

杨起元

(1547—1599)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16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