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唐曙台

送唐曙台

明代 杨起元

悲昔未知学,而子为悲悲。今悲稍有知,而子为悲疑。

此悲与此疑,何虑更何思。悲留黄金台,子还南海湄。

初谓展燕婉,中更成乖离。矫矫双龙剑,会合自有时。

何以酬子心,别后时相思。愿言各努力,亿载以为期。

诗人杨起元的古诗

戊子主闽试道宿雄县

明代 杨起元

朝辞丹陛出幽燕,暮宿天雄易水前。明主千金求骏马,词臣四牡向炎天。

盈畴禾黍忻迎旆,满目流移喜受廛。但得仁贤济饥溺,不妨霖潦泥鞍鞯。

南步望虎门

明代 杨起元

尧封南尽沧溟阔,极目连山有一门。天设边关成虎豹,我寻奇甸到山村。

近传消息东夷款,远驭机权上策存。濠镜南头俱重镇,华夷一统帝王尊。

凤阳别驾高君文学梁君辈暨诸生会龙兴寺者再别后寄怀

明代 杨起元

步上高台望帝陵,郁葱佳气护龙兴。山川不改风云色,疆邑犹传玉帛灵。

作赋大夫频式燕,称诗诸子颂皇烝。愧予无以酬嘉贶,握手殷勤咏鹤鸣。

会饯别刘承所出贰重庆 其四

明代 杨起元

圣涯无隔不须航,百姓无疮不可伤。此别丁宁唯一语,直将杯酒赞黄堂。

送李南镇丞南雄

明代 杨起元

嬴氏不师古,十月为岁首。颠倒每如兹,吾道复何有。

本末谁能陈,榛芜亦已久。先达良殷勤,众星仰枢纽。

明明惟我祖,道与羲皇偶。造士二百年,稽古庶不谬。

子今领青衿,勉矣弘薪樵。

论学四首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感慨千年绝学来,徒将影响自疑猜。悬思妙悟翻成寐,更说真修转属乖。

万里只从跬步去,六经都把现前该。平平是法无凡圣,直向羲皇未画开。

次韵奉答何亲丈见贺得子

明代 杨起元

生辰得子笑颜开,惊动高亲好句来。秋晚枯杨高发柹,月明老蚌果成胎。

椿萱万里南瞻斗,弓襡三旬蚤报禖。是日殷勤洁汤饼,须攀一醉共恢台。

至日写怀

明代 杨起元

万国朝天贺履长,自惭多病后鹓行。敢徒初服焚鱼佩,未拟前贤制笏囊。

药饵几经阶荚换,庭闱遥隔岭梅香。皇仁自识怜乌鸟,惟待题缄达建章。

拟古诗二十首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茫茫巨瀛海,苍苍藐姑射。盈盈神人居,不饮亦不食。

淖淖处子姿,皎皎冰雪格。恍惚睹光彩,转面不可识。

徒劳空山中,何处寻遗迹。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九

明代 杨起元

友从远方来,遗我尺素书。盥手开素书,书中一字无。

叠书置枕边,梦寐若告予。子欲识子心,子心本空虚。

子能除子心,我来同子居。

灯下吟四首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平生怙恃是吾天,弃我先今只七年。蓬叶连根飞不定,雨来空有泪潺湲。

山中和李正峰

明代 杨起元

丘垄云蒸龙窍开,潇潇风木思悠哉。凭君指点眠牛地,羡尔超群倚马才。

阴德葆真天上去,阳和还自地中回。从来积善生兜率,不与浮尘混劫灰。

会饯别刘承所出贰重庆 其二

明代 杨起元

十月长安雪不飞,彤云黯黯怅人离。宁知我辈皆同调,化作阳春满帝畿。

送年友黄云崖宿州掌教

明代 杨起元

前月乘輶车,经过睢阳驿。慨然思古人,入城访驿迹。

西去二百里,张许今庙食。秉彝在人心,谁不好懿德。

君今涉濉流,传经聚逢掖。文艺何足云,忠孝为标的。

国家根本地,士风最当植。丈夫万世名,勉之在一息。

为周石潭先生作八首 其八 柏坞

明代 杨起元

遥想柏树下,结茅已成字。定有素心人,岁晚此相聚。

赠方文坡还青阳

明代 杨起元

野鹤孤云何所耽,桑弧蓬矢是儿男。有身本自联家国,无位何尝缺赞参。

浩浩风尘来冀北,飘飘身世返江南。应知门下多咨决,为道真传不在谈。

别泗州学正王乡丈

明代 杨起元

与子平分粤,词场属两雄。撤皋真子厚,讲易愧纯公。

泗水淮原会,江流汉亦宗。他乡正春色,不厌夜深从。

柳师中秋寿诞

明代 杨起元

龟石潭头一草堂,中秋明月照沧浪。仰观天□何寥廓,欢与群英共霁光。

老去诗怀多活泼,重来花甲倍寻常。门生欲为先生祝,封寄南山第五章。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二十

明代 杨起元

陶公天民彦,慨世少复真。吾真既不复,弥缝焉得淳。

大哉鲁中叟,日月万古新。六经罗章句,灰灭甚狂秦。

所赖故来物,耿耿绝纤尘。耳目各聪明,四体俱能勤。

如何不自识,浪子忘其亲。赖君有巨筏,与我渡迷津。

歌彼饮酒诗,脱我头上巾。一醉自如如,永为羲皇人。

赠李勿斋之任丹徒掌教

明代 杨起元

昔年道路曾倾盖,今日过逢是故知。身在病中君屡枉,道从旴上我何疑。

天机浩浩言难尽,行色匆匆兴未移。此去应知桃李满,春风京口已离披。

杨起元

杨起元

(1547—1599)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16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