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友人酌罢口号

友人酌罢口号

明代 杨起元

一樽寒雨拥寒襟,笑语今知契分深。千古孰论无畏志,万金难博不疑心。

空烦鞍马归泥滑,独眺檐鸦下晚林。嗣后可能念真率,不妨乘兴抱瑶琴。

诗人杨起元的古诗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八

明代 杨起元

清夜朝上玄,戢志恂以慄。猛神纷侍卫,群真俨罗列。

众生充下界,形声无不彻。一感斯一应,微尘不分别。

古人事上帝,后儒疑假设。学不通天人,难以语明哲。

上帝日汝临,敢不自芳洁。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七

明代 杨起元

凛凛岁云莫,兴言观群书。大哉洪范篇,帝训孰敢渝。

纵横收七雄,法律荡秦区。经术卖西京,节义倾东都。

魏才晋清谈,唐诗宋名儒。宛宛栏栅中,逐逐名誉驱。

圣代辟乾坤,默与三皇符。相业急济时,学术羞含珠。

历年过二百,风俗还皇虞。平康用正直,贤智慎其趋。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六

明代 杨起元

圣道千万涂,谁知非与是。相是更相非,见界永不毁。

醴酒入我唇,甘味却类尔。何不自见见,高文徒为绮。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五

明代 杨起元

竟日披群籍,不为众说喧。问君何能尔,得一斯喧偏。

开卷见吾心,开门见青山。良友时复来,由然相往还。

奇字吾不识,相对常喧言。

论学四首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吾人为学学为人,要学为人莫远人。耳目聪明今现在,言谈抵对更何真。

此时岂属修为力,当处无劳说梦频。识得便从如此去,康衢击壤做尧民。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五

明代 杨起元

绝学向千载,洙泗流日分。糟粕非真传,空有典与坟。

爝火当耀日,杯水救车薪。龙德如正中,利见一大人。

但恐江水深,欲从道无因。

风雨驻太湖作茶池亭记又诗四绝 其三

明代 杨起元

紫极遥从直北望,板舆劳役楚天长。八千里路平分里,不为君亲有底忙。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十七

明代 杨起元

首阳与柳下,百世兴其风。君子胡不由,哆口谭时中。

吾门恶乡愿,无为徒尚通。学步失邯郸,学箕斯良弓。

陪董扩庵沈雷门携酒酌徐觉齐之洗心亭

明代 杨起元

都怜簪合欲言分,耐暑过从共细论。天为池亭过世界,雨随谈笑列罍樽。

绕栏葭菼菲菲舞,薄暮云霞故故繁。何物是心还用洗,只今相视已忘言。

送顾泾阳

明代 杨起元

丹穴双鹓翔,鸣声何其寥。侧耳更结心,可望不可招。

叹此灵瑞德,固当应虞韶。宣尼岂复嗟,吾道重光昭。

时振千仞端,万羽同逍遥。至德谅不孤,何当共扶摇。

为君采竹实,飞飞不辞劳。临岐多苦调,相勖以神交。

寿陈母八十

明代 杨起元

君家兄弟各委蛇,寿母兹晨献寿卮。乐并埙篪承綵服,恩隆金紫照瑶池。

堂前稚子将雏戏,阶下繁花簇杖移。定爱园林多种竹,年来频看长孙枝。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三

明代 杨起元

绝世一佳人,容华美如玉。青楼结绮疏,帘下理清曲。

使君停车骑,沉吟聊踯躅。彩凤何时来,精诚苦相属。

携手凌紫霄,双修离劫浊。

羊城示同志 其三

明代 杨起元

嗟予昏昏,幼诵古文。日迈月征,四十无闻。诸子我从,惭赧何云。

别萧生

明代 杨起元

文明当盛世,何地不英才。岳渎分群望,贞元作合来。

万金非贵重,一诺绝安排。老我思狂简,焉知所以裁。

渡江宿孔垄题壁

明代 杨起元

孔道通南北,频过岂利名。君亲千古重,夷险一身轻。

浪破浔阳阔,车驱楚甸平。愿言赋归日,无愧柳条青。

送坛经憨公戏偈呈览博一笑

明代 杨起元

未须更坐白牛车,叹息曹溪道路赊。处处圆圆曹意宝,心心朵朵妙莲花。

康衢击壤无千古,舜日尧天正一家。为问牢山老衣钵,但应曹是住烟霞。

自警八首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猛省吾忧那可宽,仅从弥月对君欢。沉疴始蓄三年艾,萌糵犹寻十日寒。

朱火炽然秋顿改,玄冥瞥尔岁将残。兴言欲藉同心力,一拟挥戈日未阑。

拟古诗二十首 其二十

明代 杨起元

明月何皎皎,当轩照我怀。中夜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精神倏飞越,上上从姑台。台上一月悬,与此同光辉。

敛襟下帘栊,流光暗相随。

拟古诗二十首 其八

明代 杨起元

冉冉青莲花,结根太华巅。峭壁断金锁,弥望不得前。

爱此莲花鲜,自惜无羽翰。仙翁授刀圭,疏身驾轻烟。

稽首谢仙翁,此花何由妍。适来复何术,致我玉井边。

三问三不语,彩云垂两肩。我愿从兹适,览彼无穷原。

风雨驻太湖作茶池亭记又诗四绝 其一

明代 杨起元

三春过一尚征途,风雨留人宿太湖。手记茶池谢仙令,千年堂树指碑趺。

杨起元

杨起元

(1547—1599)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16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