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栾瑄太守复任大同

送栾瑄太守复任大同

明代 杨士奇

东莱栾卿粹如玉,皦皦操持恭且肃。秋官郎署操十年,盛有声名京国传。

九重圣人御明堂,简擢贤俊安边方。栾卿出拜二千石,郡中如得龚与黄。

下车正属民凋疗,起仆濡焦不知怠。帅阃崇严兵戍殷,徵需琐琐无昏晨。

鞠躬勤事靡缺失,上下不间称其人。三年报政朝天阙,奏最重临促明发。

丈夫有志遇明时,宝剑精光肯沉没。霜风十月红树凋,五花征马鸣萧萧。

自古公卿出贤守,黄鹄终当凌九霄。

诗人杨士奇的古诗

南山停云张澈郎中求赋

明代 杨士奇

门对南山紫翠深,白云长日抱山岑。清连飞涧垂朝彩,幽傍悬萝驻夕阴。

五色会看光捧日,九霄终待出为霖。松楸只在微茫下,早晚从知系寸心。

送黄学士还永嘉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奉送李丈人之宣城就养

明代 杨士奇

若溪丈人过七十,两脸渥丹头雪白。平原不改昔衣冠,鄂渚殊怜旧乡陌。

鄂渚西边花树阴,更来辟馆对青衿。四时有钱解沽酒,几度逢书尽卖金。

大儿清韵亦如此,去年高举青云里。锦袍白晰耀芳春,画幕红莲开绿水。

奉檄由来志养亲,只今得禄待严君。行沾鹦鹉洲前雨,去指敬亭山畔云。

戎阃清时疏案牍,从此承颜欢不足。东风低拂绮罗筵,春光回映斑斓服。

丈人宴乐谁与同,宣城山水嘉莫穷。閒历旧游怀李白,还赋新诗似谢公。

题梅与李仲贵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归里匆匆欲别难,画船春水发江干。一枝留赠罗浮玉,他日归来共岁寒。

送侄子弼赴吴江训

明代 杨士奇

春雨琼林秀一枝,南行相赠寄相思。岁寒但励冰霜节,白日青天看羽仪。

题少保杨澹庵江乡归趣图

明代 杨士奇

巴陵西畔楚江分,曾泛湖波望岳云。
借得君山小龙笛,月明吹向洞庭君。

送罗崇本进士归省

明代 杨士奇

北阙雨新霁,上林莺正飞。朝侍岂不荣,关山远庭闱。

经年定省旷,累月音书稀。摇摇一寸心,遑知渴与饥。

恭承圣主赐,宁亲暂南归。高堂寿且康,承欢足光辉。

家庆诚所乐,王程顾无违。赠子淇澳咏,自脩慎其微。

中和饬德性,昔贤有佩韦。

题升龙

明代 杨士奇

阳德中正,与时偕行。乾元九五,天下文明。

寄长儿韵语 其七

明代 杨士奇

明达之人无厚业,但求足给免寒饥。田多税重后来累,绊子缠孙今未知。

龙马乐歌九首 其六

明代 杨士奇

身矫矫,首昂昂。虬之跃,龙之骧。迈兹白,越飞黄。协乾符,表文明。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马首连朝东复东,穿云蹑石与君同。须知第一人间险,未数鱼凫蜀道中。

送马检讨归阆中并寄声李全太守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二十馀年住两京,蓬莱阁下预恩荣。衣冠归里何多幸,老傍林泉阅治平。

侍游西苑应制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金露玉虹相并立,方壶萧散对瀛洲。欲存峻宇千春鉴,长奉鸾舆万岁游。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八

明代 杨士奇

老人热药犹常戒,况汝即今方壮年。京华两见谈星者,厄运须防四九前。

送尤安礼 其五

明代 杨士奇

与子成说,方何为期。既曰归止,曷云能来。子宁不来,悠悠我思。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三

明代 杨士奇

每言臧获皆人子,曾写陶潜训子书。叮咛佳儿与佳妇,莫听谗谮虐无辜。

蔡舍人挽诗

明代 杨士奇

公昔骑骥登周行,握瑜怀瑾锵鸣珰。凝神月朗髯戟张,温如绿野熙春阳。

劲如桧柏凌秋霜,后来藩府前经商。在卑不屈高不亢,德厚禄微胡可量。

朔风一旦悽高堂,脱缨垂衰趋故乡。幡然升云游帝傍,迢遥东海徒相望,望公忆公何时忘。

送蔡胄秀才归四明

明代 杨士奇

仆夫起严装,白露晨未晞。之子思旧庐,星言赴晞归。

路指东海陬,翩翩忽如飞。羁鸟怀并栖,须臾失相依。

仰首望鸾鷟,何时接光辉。山川信缅邈,宿昔分不违。

无为金玉音,使我长歔欷。

元夕观灯诗 其四

明代 杨士奇

冰泮龙池春似海,玉凫金雁绕红莲。人生何幸雍熙世,共乐光明不夜天。

送王原之诗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青松起中林,棘蔓缠其枝。棘蔓一朝萎,陨堕沦污泥。

松枝禀贞性,干云色不移。志士履清洁,而遭谗慝訾。

天道讵可欺,谗者旋自隳。临别举离觞,犹嗟贝锦诗。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6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