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富溪山水图 其二

题富溪山水图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富溪邈在江南曲,水色山光画不如。知有幽人茅舍住,尽抛尘事事樵渔。

诗人杨士奇的古诗

从军行六章 其五

明代 杨士奇

奋身一何勇,压敌三重围。师行倚大义,奇谋定足希。

所向势莫当,降者日以归。杀之昧天道,纵之表皇威。

龙马乐歌九首 其七

明代 杨士奇

乾之方,星之精。萃厥灵,挺异生。维圣仁,来嘉祯。维圣仁,寿万龄。

题梅赠刘伯埙南行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都阃边南控百蛮,只今椎髻学衣冠。春风绿幕文书简,雪蕊冰花正好看。

龙马乐歌九首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龙马出,神骏发。镜夹瞳,玉喷沬。追迅风,凝皓雪。灵瑞臻,耀天阙。

寄长儿韵语 其十七

明代 杨士奇

年来狐豕纵横甚,假托声名指我家。我家若解持廉静,狐豕虽顽未敢哗。

黄氏寿谖堂诗

明代 杨士奇

琴江黄氏好兄弟,五十年前屡过之。今来都门年令子,卓志能承书与诗。

二老风流已长往,独侍慈颜在堂上。鹤发萧萧寿且康,甘旨晨昏足丰养。

堂下忘忧多树谖,晴日暄风花正繁。斑衣婉愉献春酒,慈竹娟娟森子孙。

除官分教延平去,便道升堂荣拜母。人生得禄贵及亲,板舆还奉官中住。

将行索我谖堂诗,为子喜色生两眉。子家二老吾所重,诗罢能忘故旧思。

惜别行送朱存礼致仕归鄱阳

明代 杨士奇

御柳含春绿初遍,紫燕黄鹂满芳甸。晓日承恩黄九重,银鞍白马骄嘶风。

我出送之城之东,惜别且驻无匆匆。忆昔携书汉江涘,邂逅论心托交义。

折梅载酒春共游,烧烛联诗夜无寐。卿才卓荦不可羁,雄词健笔皆如飞。

积金堆玉岂暇顾,登山临水常忘归。南飞云鹄北飞雁,渺渺天涯两分散。

即今三十馀六年,前日红颜皆白颠。五岭炎方桂林好,忠辅贤王已身老。

功成名遂天所全,七十归来世看宝。嗟余樗散质,□□□□清。

未有涓尘效禆益,虚叨宠禄孤圣明。望卿去兮惭感并。

倾离尊,饯远道。重是平生故,何由尽怀抱。官河三月波溶溶,片片飞落桃花红。

九华匡庐翠未了,芝山秀出鄱湖东。武山南在芝山上,解绂他年定相访。

挽俞汉远诗

明代 杨士奇

穷通各有命,匪人所克为。俞生越乡彦,落落荆璞资。

一朝污苍蝇,弃置在涂泥。良工屡回顾,昧者掩抑之。

俞生安义分,浩浩旷达怀。庭阶绝尘杂,春草含碧滋。

对之襟宇融,点染出天机。兴来写川岳,奋笔疾若飞。

以斯自陶适,贵富邈罔知。自偶清者游,宁惭俗流疵。

如何逐化物,奄忽在今兹。岂徒同侪憾,上有慈母悲。

幽室杳冥冥,怀旧书此词。

题梅赠王澄渊贰守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四十年来金石交,枉烦青眼顾衡茅。临岐不尽岁寒意,持赠罗浮月一梢。

题梅送钟沔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武山秀拔五千仞,下有乔木蟠深根。故家文采重清白,铁干璚葩今尚繁。

题魏仲房梅

明代 杨士奇

潇洒东风万玉林,清香终日伴清吟。都无一点流尘到,雅称平生冰雪心。

题竹赠徐绍祥之云南佥事

明代 杨士奇

貌得湘皋脩竹枝,赠君万里赴滇池。霜台白简澄清暇,时对琅玕念别离。

题彭宪佥白海青图

明代 杨士奇

由来搏击威,云鸿不敢即。伫睇极青冥,群飞皆戢翼。

柏府坐看时,重有秋霜色。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家住龙津好山水,杨墩流泽百馀年。田园不待论生计,孙子森森秀更贤。

送胡士琏贵州按察使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澹云心事坚冰操,白首如公见几人。抚字久烦熊轼重,澄清今睹豸冠新。

乱山啼鸟蛮烟里,深树蟠蛇獠水滨。何幸明时建官府,会持轻典播皇仁。

题竹寄本清良友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往岁金陵城里住,竹阴相对话同乡。蓟门此日看图书,却望金陵别思长。

题徐良玉梅花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天阙南头治夏官,公馀庭馆对芝兰。庭前别有梅花树,冰雪相看到岁寒。

送马检讨归阆中并寄声李全太守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二十馀年住两京,蓬莱阁下预恩荣。衣冠归里何多幸,老傍林泉阅治平。

题梅送民则弟南归

明代 杨士奇

万里南归莫叹嗟,东风持赠玉梅花。百年乔木诗书泽,珍重桂林同守家。

题玄宗游骊山图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上马含娇不任扶,君王揽辔待齐驱。蓬莱宫里三千女,独自骊山从乘舆。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6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