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德贯牡丹松鹤

题德贯牡丹松鹤

明代 杨士奇

虬松千丈拂青云,初下云间散诞身。画史安知海天意,粉图空写洛阳春。

诗人杨士奇的古诗

题竹送周蒙南归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志人厚积而迟发,春花不待秋风吹。龙驹一蹶岂足叹,鸑鷟重鸣应可期。

清平乐 其九 赐从游万岁山词

明代 杨士奇

玉京仙境。瑞气融春永。明主承天天锡庆。雨顺明和嘉应。

讴歌四海丰年。箫韶九奏华筵。圣世均调玉烛,皇图帝寿齐天。

赠傅仲礼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籊籊林间竹,上拂青云涯。清虚挺直操,特达含涯姿。

四时来天风,锵锵韵笙篪。常与松柏茂,岂为冰霜萎。

我乐往从之,潇洒同襟怀。愿言笃永好,载歌有斐诗。

题弼侄山水

明代 杨士奇

平生端绂侍金闺,万里云山忆故栖。正是江南三月暮,枫林茅舍子规啼。

题竹寄一夔侍讲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翰苑銮坡日月边,五更联辔共朝天。独封青简收金匮,去傍云林作散仙。

胡学士山居六景 其一 芳洲春草

明代 杨士奇

窈窕河上洲,芊绵芳草碧。常与幽趣会,消摇散轻策。

一往白玉堂,经年无履迹。望望楚江西,烟波渺春色。

颜谷辞

明代 杨士奇

山青青兮郁盘,又英英兮白云。蔼嘉树兮颜谷,流泸水兮澄源。

源左右兮上有原田,鱼潜泳游兮禾麻秀蕃。谷中之人兮连居接门,一姓盛大兮伯叔弟昆。

不斲为饰兮朴之惇,夕还诵弦兮画行耨耘。嗟嗟夫子兮超哉拔伦,金玉为质兮组绣文。

握廉秉节兮服义仁,袆椒茝兮有馥其身。逍摇徜徉兮以秋以春,胡不永世兮溘飘尘。

嗟嗟夫子兮身去名存,怀不可见兮空可闻。世纷纷兮华薄群,安得硕人兮永亲。

空望颜谷兮涕泗沾巾。

题贞寿堂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老母康宁儿壮大,一堂慈孝有谁如。吾家前代八登仕,喜有云仍知读书。

送沈少卿南归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玉旨朝来下赤墀,遽传骑马发京师。崇文门外官亭柳,卧病无由赠一枝。

题王氏水竹居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王园西畔接文溪,种竹临溪个个齐。剩有山阴三月趣,彩毫丽句吐红霓。

题竹赠士振南归

明代 杨士奇

清风林下归客,明月池头故家。杏树百年乔木,芸编累世生涯。

题萧士高梅花

明代 杨士奇

赣榆地僻濒东海,九载行淹博士居。坐对梅花无俗虑,从知读尽五车书。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马首连朝东复东,穿云蹑石与君同。须知第一人间险,未数鱼凫蜀道中。

题山水小画赠康甥归西昌

明代 杨士奇

凫渚斜通鹤径,水亭静对林扉。群峰云际相待,一棹江南未归。

送萧雅容主事考绩之行

明代 杨士奇

中台切云汉,特达罗俊贤。有美吾乡彦,白璧何娟娟。

温恭君子容,素尚金石坚。高科出奋跃,石渠踰岁年。

爰擢司马属,声华日蜚鶱。殷殷职务崇,戋戋简牍繁。

志存行靡渝,道明施罔愆。考绩及兹晨,严装起翩翩。

维时届初夏,芳荣被郊原。登舻指清济,扬舲循广川。

缅怀趋谒馀,周游凤阙前。倘遇玉堂侣,因寄停云篇。

题宾畿弟木石图

明代 杨士奇

少耽木石趣,家与木石邻。清涤涧泉冷,润含山雾春。

应无射虎者,时有斸苓人。

龙马乐歌九首 其五

明代 杨士奇

圣人作,万物睹。神之骏,出西夏。日千里,汗流赭。宜乘御,扬神武。

送刘孝章南归

明代 杨士奇

北风吹洲渚,十月芦花飞。经年别乡郡,寒冬方始归。

朝发通济桥,暮瞻九华岑。乘潮荡兰桨,烟波愁我心。

家住庐陵近文水,青春为客都城里。常时车马来故人,自拥皋比课童子。

知君力学富诗书,心似閒云随卷舒。夜梦高堂见亲面,晓起归情疾于箭。

嗟予握手未斯须,临岐无那增烦纡。明年春雁联翩过,莫向山中断寄书。

题李学士竹梧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永别锡山王道士,空馀翰墨乱人心。黄金若绾封侯印,曹霸王维聚若林。

题竹寄子谟同知

明代 杨士奇

修筠生平陆,荆棘丛翳之。荆棘承雪霜,摧折遽无遗。

修筠当岁寒,秀色终不移。小人抱龌龊,志与君子违。

枘凿岂相入,萋斐腾诬辞。溷夷而廉蹠,岂云天可欺。

天道匪茫昧,谗夫宁几时。达士固贞节,安命诚奚疑。

臧氏不见尤,大贤有明规。因成修筠咏,遥赠心所期。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6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