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杨载
驿路程虽远,帆风势甚遒。青山随岸去,白水满江流。
牢落添新恨,繁华忆旧游。只今归去好,把钓即槎头。
送王元礼归平城
燕赵多奇士,遗风有固然。射雕犹绝艺,屠狗亦名贤。
形势威天下,风流号北边。送君归此地,亦欲奋吾鞭。
寄曹云西
羡君卜宅远纷庞,长把丝纶钓大江。粳稻色枯云惨惨,芰荷声急雨淙淙。
消磨岁月书千卷,傲睨乾坤酒一缸。甫里当年遗帙在,交锋那肯竖幡降。
寄袁伯长
几年簪笔侍明光,直取才华补卫郎。祀事悉稽周典礼,颂声须假汉文章。
云垂迥野鸣鞘远,月满高城下漏长。校猎合袪尤盛事,愿闻作赋拟《长杨》。
寄周御史二十韵
同游河北后,共抵浙西初。独倚知心旧,翻成会面疏。
三年仍契阔,万里更吹嘘。小子无奇气,先生有过誉。
见称司马赋,求授夏侯书。仓卒排归计,淹留著寓居。
已非兴俊逸,犹是主痈疽。名士多亲我,诸公或请予。
驾言将采芑,即事欲连茹。顾尔伤流矢,居然恨倚闾。
惊心闻杜宇,过眼易蟾蜍。忽召抽金匮,俄徵论石渠。
文章殊贾马,谋略匪严徐。薄技终难效,穷愁只自如。
尚矜存弊履,不肯曳长裾。与作栖梁燕,宁为呼辙鱼。
仪形长日想,怀抱几时摅。奏疏闻当宁,抽毫待直庐。
乌台弦既改,鳌禁席仍虚。马首何由见,分光兴有馀。
题高尚书竹石
矫龙疑苍筠,踞虎肖白石。傥乘风云会,变化那可测。
寄维扬贾侯
经国长才世岂多,群邪嫉正奈公何。气蒸云雾藏乔岳,声转沧溟放大河。
远迹江湖犹弃绝,惊心岁月屡消磨。鹍鹏自有垂天翼,肯逐飞鸿入网罗。
送吴清叔
惠崇古木寒鸦
江上秋云薄,寒鸦散乱飞。未明常竞噪,向晚复争归。
似怯霜威重,仍嫌树影稀。老僧修止观,写物固精微。
画竹石
林前怪石起参差,篁竹丛深使客疑。如过潇湘江上路,鹧鸪啼罢日西时。
留别京师
囊衣托载道傍车,人事匆匆岁欲徂。风雨四更鸡乱叫,关河千里雁相呼。
芜菁散漫根犹美,桑柘萧条叶渐枯。却向高丘重回首,五云缭绕帝王都。
寄题成都万竹轩为李仲渊作
君家种竹蜀江旁,高与蚕崖势颉颃。已树旌旗分部曲,更鸣琴瑟应宫商。
蛟龙并逐波涛化,虎豹曾因雾雨藏。兄弟至今俱宦达,未应开径接求羊。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一
江湖清浊自天开,鸿雁凫鹥与往来。黄道星辰环太乙,紫云宫殿拥蓬莱。
论文竞奏王褒颂,献寿深倾阿母杯。九域舆图今混一,百年耆旧独兴哀。
点义仓即事
南来受命佐为州,喜遇丰年暂出游。过岭崎岖寻道路,上山硗确治田畴。
修藤挂树龙蛇走,怪石攒溪雁鹜浮。赋役已宽词诉简,素餐无补谩优悠。
赠孙思顺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 其四
草满三春绿,山留万古青。呼儿欣解意,应俗惮劳形。
采菌敲寒木,收鱼照夜汀。祗应老崖谷,束带尚论经。
题信州先天观图二首 其二
四围山不断,状若碧芙蓉。谷远含风细,崖深下露浓。
茂林藏虎豹,阴洞伏蛟龙。恍惚神人降,浮空羽盖重。
次韵引浚仪公题兰竹卷子
树蕙连丛竹,祗应族类同。相依岩石畔,并入画图中。
劲叶凝清露,危梢倚碧空。谅非高世士,此意固难通。
送李侍郎使安南
九秋天色晚,万里送君行。马首塞云起,腰间宝剑横。
奉扬天子命,慰答远人情。直渡蛮江水,炎氛一日清。
寄吏部张尚书
复喜清朝用大贤,玉音俄对广庭宣。姚崇已托俄臣契,李泌终操将相权。
此日经纶须展布,他时简册要流传。渊明有待公田米,可念江湖久弃捐。
赠惠山圣长老
道人卓锡向名山,路绝岩头未易攀。海上潮来风浩浩,洞中云出雨潺潺。
松楠直起参天碧,苔藓旁行匝地斑。藉甚后人蒙法施,有如流水注苍湾。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118篇诗文
冬至次韵张宣抚二首 其一
次韵江行四首 其一
到京师
寄刘师鲁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 其一
题胡伯衡飞云图
送戴尊师入越
东湖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 其二
雷江阻风寄池阳通守周南翁
送林季羽入京宿卫
送孙大方归朝元宫二首 其一
用韵送德阳入越为赘婿
东阳十题 其四 废檠
东阳十题 其二 蠹简
送人二首 其二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 其二
渡江寄俞仲连
题信州先天观图二首 其一
送屠存博
题墨竹为郑尊师
残画
怀钱唐故人简应中父
送朱仲山岁贡入京
次韵景远学士立春日二首 其一
偕虞伯生魏雄卿魏池燕集分韵得阁字
简浙东万户萧伯善
送方韶父先辈游五湖
云山图为茅山刘宗师作
寄康大夫
送徐义父入京
东阳十题
李伯时画浴马图
东阳十题 其六 卧钟
次韵江行四首 其二
和张仲实之吴兴舟行杂咏
东湖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 其一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三
送张仲实之宜兴
次韵黄子久狱中见赠
东湖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 其四
偕汪侯宴舟中
次韵江行四首 其四
送孙大方归朝元宫二首 其二
冬至次韵张宣抚二首 其二
酬吾子行
题文丞相书梅堂
寄沈少微金华山隐居
客中即事四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