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杨载
树蕙连丛竹,祗应族类同。相依岩石畔,并入画图中。
劲叶凝清露,危梢倚碧空。谅非高世士,此意固难通。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二
斜界钩陈通大道,中分魏阙对层峦。云生殿上金炉暗,露下庭前玉井寒。
江汉飞龙俄窅窅,沧溟泛鹢竟漫漫。中天会合宁非数,坐见苍生奠枕安。
寿杜尊师
澹荡风云气,沈雄虎豹姿。由来天下士,绝异里中儿。
苦县常栽李,商山旧采芝。不当卿相位,犹可帝王师。
始有巾车获,俄蒙仄席知。贤才方并用,谗说遽相欺。
豸角将巍冠,龙鳞敢逆批。变通俱合道,舒卷各乘时。
筑室烟霞秘,还丹日月迟。愿公长住世,须作后天期。
东阳十题
只作全生计,唯存半死心。刍荛犹不置,斤斧重相寻。
遂使煁焦釜,谁为爱古琴?有材不足恃,愁绝念知音。
次韵萧君用
崔嵬出水翠云浮,舁轿拖舟岂厌游。澶漫渠河方涉夏,萧条竹树已迎秋。
衔杯兴尽人先醉,舞剑歌长客易愁。八月江湖翻渤澥,长竿更约与君投。
东阳十题 其五 败裘
寂寞牛衣子,能无敝缊袍。尘埃须浣濯,虮虱费爬搔。
意味存鸡肋,寒凉视马毛。千金既销铄,犹听朔风号。
舟次池阳偕通守周南翁燕表侄陈和卿家席上赠歌者
故人相见话绸缪,三日江干系客舟。高燕未阑江月上,艳歌初转彩云留。
光摇崖蜡宁知夜,字写边鸿已报秋。底事尊前能尽醉,为伊肯展翠眉愁。
送淳安徐教谕之任
握手出南城,眷眷从此辞。苍茫寒江色,日暮浮辞滋。
大舟挟双橹,轻若驷马驰。淳安众才彦,并迟得师资。
击鼓会高堂,帷帐春风吹。执经列座下,质问无留疑。
平生五车书,少出胸中奇。欻然听佳誉,庶用怿我思。
题信州先天观图二首 其二
四围山不断,状若碧芙蓉。谷远含风细,崖深下露浓。
茂林藏虎豹,阴洞伏蛟龙。恍惚神人降,浮空羽盖重。
东阳十题 其四 废檠
二尺书檠在,如今久弃捐。鱼膏虽有焰,蠹简独无缘。
墙下偕遗砾,窗间带旧烟。却观提挈处,辛苦悔当年。
暮春游西湖北山
寄题罗氏别业
门前临白径,长日少人行。野树重重暗,溪流脉脉清。
山形元不断,云气自相萦。已似庞公隐,何时重入城。
简浙东万户萧伯善
择帅中军自古难,独分符节守藩翰。夜鸣鼓角溪山静,晓竖旌旗雨雪乾。
不待扫门知魏勃,岂须弹铗识冯驩。祇令四海无征战,万卷诗书好厌观。
次韵引浚仪公题兰竹卷子
酬吾子行
耿耿思朋旧,悠悠涉岁华。既依秦大姓,方问鲁东家。
雅道将谁与,新诗敢自誇。祗今能会合,不惮路途赊。
寄题成都万竹轩为李仲渊作
君家种竹蜀江旁,高与蚕崖势颉颃。已树旌旗分部曲,更鸣琴瑟应宫商。
蛟龙并逐波涛化,虎豹曾因雾雨藏。兄弟至今俱宦达,未应开径接求羊。
赠孙思顺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 其三
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誇。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
赠惠山圣长老
道人卓锡向名山,路绝岩头未易攀。海上潮来风浩浩,洞中云出雨潺潺。
松楠直起参天碧,苔藓旁行匝地斑。藉甚后人蒙法施,有如流水注苍湾。
送李侍郎使安南
九秋天色晚,万里送君行。马首塞云起,腰间宝剑横。
奉扬天子命,慰答远人情。直渡蛮江水,炎氛一日清。
桶底图
巨鳌奋其首,戴山出海中。神人择所处,共构金银宫。
凭高开户牖,屈曲互相通。女仙七十二,颜色如花红。
一一执乐器,奏曲殊未终。世传《桃源图》,其徵彭泽翁。
此本出异士,雕刻尤精工。天地极广大,为地当不同。
我愿学仙道,积久乃有功。鍊形去滓秽,五色浮虚空。
一朝乘风去,浩然入无穷。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118篇诗文
送人二首 其一
送戴尊师入越
渡江寄俞仲连
送王元礼归平城
送朱仲山岁贡入京
李伯时画浴马图
题信州先天观图二首 其一
赠吾子行
送张宣抚使岭南
次韵陈子仁黄河二首 其二
题赵千里山水扇面歌
寄袁伯长
送孙大方归朝元宫二首 其二
次韵江行四首 其四
客中即事四首 其三
次韵黄子久狱中见赠
题文丞相书梅堂
题火涉不花同知画像
送吴清叔
寓长春道院春雨即事呈郑尊师二首 其二
题谢叠山遗墨
怀钱唐故人简应中父
寄康大夫
东湖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 其一
点义仓即事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 其二
残画
寄曹丝西
次韵景远学士立春日二首 其一
次韵夏仲勉
赋飞鸿送胡则大
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一
惠崇古木寒鸦
送张仲实之宜兴
东湖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 其二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东阳十题 其六 卧钟
赠执中允上人
客中即事四首 其二
寄沈少微金华山隐居
用韵送德阳入越为赘婿
冬至次韵张宣抚二首 其一
次韵韶卿壬寅元日又三日闻游人颇盛之作
和张仲实之吴兴舟行杂咏
次韵陈子仁黄河二首 其一
题沈君湖山春晓图诗卷
再次韵张秋泉真人碧桃
到京师
送林季羽入京宿卫
题墨竹为郑尊师
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江知府
送徐义父入京
次韵江行四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