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清平乐(橘)

清平乐(橘)

宋代 李之仪

西江霜后,万点暄晴昼。璀璨寄来光欲溜。正值文君病酒。
画屏斜倚窗纱。睡痕犹带朝霞。为问清香绝韵,何如解语梅花。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姑溪自赞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蒿目以游千世,铁心以践其志。有时端委以即事,忽尔卖针而买醉,岂所谓逆行顺行莫测者欤。

盖得之自是不得,是以听天命而已。

试陈瞻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万口弥陀未饭前,西方境界每依然。何须更学王文度,那处元非极乐天。

和张文潜喜东坡过岭

宋代 李之仪

纷纷扰扰何为哉,一身之馀皆傥来。当前荆棘谁所树,到皆醯酸蚋方聚。

公归斯文乃有主,公去妖淫几人误。狐狸罢嘷蛟龙众,户外何嫌常满屦。

失题九首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映月西湖漾鸭头,堕红飘碧正飞浮。逢师来自日边路,如我遂归江上州。

嵩岭异花开未遍,洛川新燕语方柔。经行须作半年计,归去当知难再求。

写裙带

宋代 李之仪

轻裙碎摺晓风微,弱柳腰肢稳称衣。更剪垂虹平窄地,双凫似恐见人飞。

次韵见寄两绝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七分年纪十分愁,物理乘除不自由。死葬生游今得地,却嗟无计共迟留。

夜投临颍陆周仲馆待甚悉

宋代 李之仪

冥行眼忽明,乃是到临颍。倦马倚风嘶,冻仆望门逞。

初非敢此期,势逼岂容顷。是身虽无难,从者固当省。

主人颇料理,灯烛分炯炯。炽炭解噤颐,重帷护寒领。

招魂几剪纸,感惠非尚褧。粲然一笑开,那复嗟断梗。

我生且莫落,随遇辄自警。转盼已归空,区区徒画饼。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我闻瘴疠地,去者无生还。吾凡三十口,归来尽颓颜。

死生非人能,得丧亦非天。张毅与单豹,要之皆偶然。

濮道甫挽词二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暮雨江边寄一犁,多情邻老共差池。平生意气几如侠,晚日诗书更有儿。

社酒方期终岁乐,葵萧俄感送人悲。纷纷穷达都归尽,谁复声名是旧时。

次韵子椿五首 其四

宋代 李之仪

龙欲兴云致雨,虎能堕地成斑。端是便骑赐马,不须深恋家山。

旧怀二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花存人往祗天知,目暗心摇却自疑。尚想汉庭传诏令,如登鲁庙见樽彝。

一时鹦鹉娱宾赋,百世甘棠美召诗。安得残春逢海上,尽须衰泪洒新枝。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弄蕊攀条日几回,依稀长记雪中开。尘埃满袂家山远,底事多情拂眼来。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楸花落尽楝花繁,门巷人稀半是村。好事凭谁消湿热,一帘疏雨下黄昏。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

宋代 李之仪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天幕回,云容碎。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
叹息谁能会。犹记逢倾盖。情暂遣,心常地。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

余入院二十日相知往往寄声相劳独何德固寂然无闻

宋代 李之仪

何郎本是风尘外,平日仍同般若因。有底新来便如此,定缘无事不相亲。

薰莸何得同薝卜,简洁安能别孟津。会借天河三级浪,终须流出旧精神。

蝶恋花(席上代人送客,因载其语)

宋代 李之仪

帘外飞花湖上语。不恨花飞,只恨人难只。多谢雨来留得只。看看却恐晴催去。
寸寸离肠须会取。今日宁宁,明日从谁诉。怎得此身如去路。迢迢长在君行处。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十

宋代 李之仪

鹅儿成队草成茵,来往驯鸦喜趁人。却恐城中无此况,莫辞辛苦且逡巡。

龚深之曾约相从偶不及而深之逝矣独过其所约之地遗像俨然感怆不已 ...

宋代 李之仪

德公期我此联裾,独舍扁舟断梦初。穗帐一灯如晤语,泪痕空对两龙驹。

苏子瞻因胶西赵明叔赋薄薄酒杜孝锡晁尧民黄鲁直从而有作孝锡复以 ...

宋代 李之仪

薄薄酒,胜茶汤。刳麝脐,为有香。断尾山鸡避文章,直木先伐甘井竭,谁将列鼎移黄粱。

扬雄草玄反嘲白,曲糵宁非井丹食。却念牛衣儿女心,王郎漫致回天力。

五湖归去弄烟月,伏剑成名空玉雪。饮薄酒,醉后纷纷亦何有。

傅子昌归兴州

宋代 李之仪

嘉陵江水接天流,州据江流最上游。忆昔练衣随跋马,而最白发任虚舟。

庆门誉望闻来久,塞路殷勤得暂酬。见说明朝却西去,长亭挥手恨无由。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